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理护理是指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患者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我们分析和把握血吸虫病人由疾病所致产生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因素,运用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支持治疗,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呼吸技能训练、氧疗、心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进而对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32例患者经过护理以后,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全面的护理手段能够加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FIM、Barthel评分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其心理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4.
樊鸿雁  陈妙仙 《山东医药》2003,43(32):58-59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差异,采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安心治疗,平静地度过心理危险期,早日康复。现结合临床实践,对骨科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是一组由特定病原体致病,具有相应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传染性的疾病,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常有恐惧、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心理。因此,需要在正常的一般化的护理工作之外,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甚至是患者因为其疾病的特殊性而造成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在冠心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危险因素知晓率及疾病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于有效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的媒介不是药物或治疗工具,而是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表情、态度等。由于心理护理是通过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因此,语文修养在心理护理的能力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护理心理学与语言学的结合,产生了护理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在护理领域中的主要表现为:1 在医学领域中,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环境,造就了她们特有的语言环境心理护理语言必然涉及疾病知识与医学专用词汇。从临床工作中我们感到许多患者的异常心理主要起因于对疾病知识与医学专用词汇疑惑或误解,这无疑使心理护理的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诊治的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患者。对照组:69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是血糖监测、指导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血液透析等。观察组:6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让患者充分认识心理干预对病情稳定及机体的抗毒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调整由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应激状态,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康复治疗过程中,消解不良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66/69)显著大于对照组的84.06%(5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 ,以熟练的护理行为来影响或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促使患者康复。心理护理目的良好的心理护理。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技术、耐心细致地观察和护理。再将药物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紧密配合 ,才能收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效果。1.满足患者的需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基础是良好的医患关系 ,首先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尊重患者的个性、习惯 ,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要。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 ,所患疾病的科学知识 ,以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抗感染、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抗感染、氧疗、用药、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呼吸功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1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QOL(生存质量评估表)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护理,并记录两组患者QO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调查126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不同的职业、住院次数和病情轻重能引起抑郁、恐惧、焦急、急躁四种类型的心理变化。结论根据这些异常的心理状态应进行心理护理:(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改善环境丰富生活内容;(4)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5)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调查126例肝硬化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不同的职业、住院次数和病情轻重能引起抑郁、恐惧、焦急、急躁四种类型的心理变化。结论根据这些异常的心理状态应进行心理护理:(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改善环境丰富生活内容;(4)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5)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23):1382-1388
背景在胃癌根治术的术前和围术期中,患者普遍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作用,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在这期间加强心理干预,疏导焦虑的情绪十分重要.近年新兴的叙事疗法可使癌症患者变得更乐观积极.目的探讨基于叙事疗法的心理护理对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9/2020-09我院119例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展开前瞻性研究,根据入院建档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9例采取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60例采取基于叙事疗法的心理护理,连续干预4 wk.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痛苦(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疾病不确定感、癌因性疲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程度较对照组低(P 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癌因性疲乏程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基于叙事疗法的心理护理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能发挥自身修复功能,减轻心理负担,协助胃癌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减轻癌因性疲乏、降低疼痛程度,为疾病控制和预后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蔚 《内科》2007,2(1):129-13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农村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例农村老年患者,予以分析心理原因及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最终得以痊愈。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而提高疾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15.
李梅芬 《内科》2014,(3):346-348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随机分配,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心理实况、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完毕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等心理状况指标与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与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与参照组对比,研究组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之中,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都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护理效果甚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按照制定的心理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护理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患者及家属的口头谈话等方式进行状态调查。结果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担心经济问题和工作能力丧失、期望护理照顾丧失等心理状态[1]。临床上应用心理面观察组有明显优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主要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手段,不但能够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的护理能力,使治疗结果更满意。而且使治疗过程满意度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察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索对疾病的影响,而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变化,它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作为护理专业人员,不仅要解除病人躯体疾病,还应帮助病人解除心理负担并满足其心理需要。因此,追  相似文献   

19.
要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运动护理,通过相关基础护理干预,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达到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归转,均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给以爱心、耐心、同情心和信心,对病人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不可忽视,它可使病人转危为安,也可致病人于死地!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需要加强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才能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