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眼底血管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佳  赵朝霞 《眼科研究》1999,17(2):149-150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表现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而眼底血管的变化最能早期反映全身血管和血液动力的异常。为此我们对8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眼底动静脉血管变化的观察,同时以B超检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并行肝功能检查,以此探讨肝硬化眼底血管变化与门脉高压和肝...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朱庆尧余岐山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血压测定脉搏1病例和方法对1995年1月至1996年4月我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oresceinangiography,FFA)141例患者作了血压和脉搏的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3.
结节病(Sarcoidosis)1/4的病人眼部受累。大多数影响前节,但后节受累也不少见。后节改变包括玻璃体细胞浸润、静脉周围炎、脉络膜视网膜疤痕、视乳头水肿、黄斑水肿,以及少见的新生血管增生。眼部结节病人有25%为后节受累,甚至可以只有后节病变。本文研究一组经组织学证实的结节病患者的眼底改变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自然病史及视力预后的关系。经活体检查或Kveim试验证实的结节病36例,均有眼部变化。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乳头水肿、黄斑水肿或色素上皮改变。诊断:结节病诊断困难。最好能在不同器官中找到非干酪化的肉芽肿,但活体检查时常不可能作到。Kveim试验是很麻烦的,并受激素治疗的影响。其病理解释有时也很困难,可以有  相似文献   

4.
眼底血管样条纹的眼底及FFA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底血管样条纹(angioidstreaks,AS)的[底表现、FFA特点、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分析9例(18只[)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结果。结果①[底表现:18[后极部均可见类似血管样的放射状条纹,11[的后极部条纹通过黄斑,占61.1%,其中8[[底可见黄斑部出血、水肿、渗出等改变,占44.4%。②FFA:14[浅棕褐色的条纹均表现为强荧光带,4[桔黄色的表现为条纹中心区弱荧光,周围强荧光边;有出血、水肿等改变的区域FFA表现为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出现边界清晰强荧光,晚期增强;或静脉期逐渐出现强荧光团,边界不清。结论大多数[底AS患者的[底所见非常典型,FFA结果有助于其病因分析、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疑青光眼者眼底血氧饱和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视野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可疑青光眼者及正常对照者应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测量眼底血氧饱和度,同时进行中心30°阈值视野检测;统计分析平均视网膜光敏感度( MS)、平均视野缺损度(MD)及丢失方差(LV)三个视野指数,以及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可疑青光眼者与正常者MD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可疑青光眼者平均视网膜动脉血氧饱和度及视网膜鼻下支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正常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可疑青光眼者视野检测的MD与NIA存在相关性,(r =0.368,P =0.045)。结论可疑青光眼者眼底血管可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状况与视野指数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8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心率变化的观察辛宝莉,侯金香,刘欣华,张淑杰,李荣,刘志刚(河南省武警总队医院眼科郑州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我院从1992年4月至1993年5月对8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者同时进行肢导联心电图描记,分别在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的应用,以减少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将476例FF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与干预组1各238例;将112例ICGA检查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与干预组2各56例;,对照组按常规行FFA和ICGA检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针对造影所致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FFA和ICGA检查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Stargardt氏病是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主要表现双眼黄斑部对称性萎缩性病变 ,常伴有眼底黄色斑点。现将我院 1例经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报告如下。时×× 男  40岁 造影号 12 0 9 患者 13岁起发现双眼视物不清 ,无夜盲。家中无同样眼病。家系非近亲婚配。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 0 1,左眼视力 0 1,均不能矫正。双眼红绿色弱 ,双眼中心性比较性暗点 ,周边视野正常。眼前节正常。双眼黄斑部可见约 2× 2 5PD横椭圆形青铜色反光区 ,其间有散在的色素颗粒 (右眼明显 )。中心凹反光消失。双眼后极部可见较多散…  相似文献   

9.
眼挫伤占眼外伤的30~50%,常见而致盲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眼外伤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关于眼外伤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关于眼底挫伤的临床改变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及其相互关系的专题报道较少,我们对37例眼底挫伤的临床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脉络膜转移癌的确诊率明显提高.脉络膜转移癌能够提供原发癌转移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时发现、诊断对治疗脉络膜转移癌十分重要.本研究总结脉络膜转移癌的诊疗情况.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使我们对眼底组织,特别是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及其病理改变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眼底疾病病因的探讨和予后的判断也提供了很大帮助。1979年在554例眼战伤中,我们对15例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与操作方法战伤伤员15例,均为青年男性。病例选自弹片爆炸时的冲击波或弹片穿过眼球附近组织所发生的震荡力,以及反冲力伤及眼球,造成眼内组织损害,角膜巩膜无破坏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弹挫性脉络膜视膜网炎、脉络膜撕裂、视网膜动脉梗塞、黄斑裂孔、黄斑部震荡、玻璃体积血等全身情况较好无过敏史者。  相似文献   

1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沈珂,阳光我院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来,共有706例患者接受该项检查,51例出现并发症,占7.22%,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1例患者中,男性20例(39.22%),女性31例(60.78%)。年龄16-6...  相似文献   

1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并发症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单志明现将我院1992年3月-1993年11月的56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病例中所见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使用南京军区总医院金陵药物研究所生产的10%荧光素钠。凡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ODV)的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9例(10只眼)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结果:I型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T)显著延长,静脉充盈迟缓。Ⅱ型视盘血管炎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除了FFA上静脉充盈时间延长外,脉络膜血管也显著扩张。结论:两型视盘血管炎的FFA都有静脉充盈迟缓的特点,I型还表现为ART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5.
眼底新生血管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仕波  罗燕 《眼科新进展》2000,20(6):449-451
长期以来 ,由于眼底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病机理未明 ,故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较多应用激光光凝来抑制其发展 ,有一定的疗效。其原理是用激光破坏高耗氧的病变视网膜 ,降低或消除缺氧刺激所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 ,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或使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不过 ,临床观察表明 ,激光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 ,有的甚至会加重或诱发病变的发展。通过近年的研究 ,多数理论认为缺氧刺激产生的各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是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故去除病因 ,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纠正缺氧状态等措施都是防治新…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生成是涉及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关键步骤,而促/抗血管生成因子又参与血管生成的始终,褪黑素是人脑松果体的合成产物,作用于人体各个系统。文章简述了褪黑素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及生理功能,归纳了褪黑素在不同条件下调控促/抗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MMP)在眼底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中参与血管生成; 此外,还总结了褪黑素调控多种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信号通路在眼底疾病中产生抗炎症、抗氧化、免疫反应等作用,从而得出了褪黑素在眼底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潜在治疗,以期为治疗眼底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超声多普勒检查在眼底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眼部动脉阻塞性疾病20例(20眼),(2)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12例(12眼)(3)低眼压性青光眼12例(19眼),(4)一过性视力障碍13例(15眼)4组病人劲内动脉进行了超声多普勒检查,将4组患侧劲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顺序为:一过性视力障碍(80%),眼部动脉阻塞(65%),低眼压青光眼(58%),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16%)。  相似文献   

19.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