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原因。方法对120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术和临床症状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首次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2周后行第2次DSA检查,对临床症状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的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5例(79.2%),其中脑动脉瘤72例(75.8%),常规正侧斜位DSA检出脑动脉瘤75个,旋转DSA检出7个;脑血管畸形19例(20.0%),烟雾病3例(3.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0.1%),正常者25例(20.8%)。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SAH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145例经头颅CT所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全脑血管造影(DSA)特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表现:头疼138例(95%)、呕吐126例(87%)、脑膜刺激征阳性105例(73%)、意识障碍42例(28%),所有病人中有10例放弃检查,13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造影阴性者30例(20.7%)、颅内动脉瘤98例(67%),动静脉畸形1例,moyamoya5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SAH病人是一种神经外科急症,一般病情重,死亡率、致残率高,一旦确诊应立即转入有条件的神经外科中心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有效手术干预,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对66例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脑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AH的病因主要以颅内动脉瘤为主,且主要以中小型动脉瘤为主,旋转DS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在立体空间中的实际解剖关系;CT平扫的出血量不一定跟动脉瘤的大小相平行;青壮年患者血管痉挛程度较年龄偏大的患者重。结论:SAH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脑DSA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SAH病因学检查的首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首次脑血管造影(DSA)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首次DSA呈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发病时均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首次DSA均呈阴性,其中CT及脑血管造影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内出血2例、伴膜下血肿2例。复查脑血管造影2例显示前交通动脉瘤。结论 PNSH患者临床症状较轻,影像学特点独特,并发症少,预后良好者。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重复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的特点。方法 对 80例SAH症伏、病因及DSA检查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 ;DSA造影阳性者 65例 (81.3 % ) ,其中颅内动脉瘤 42例 (64 .6% )、血管畸形 14例 (2 1.6% )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 9例 (13 .8% ) ;有 5 4例进行了血管内治疗 ,无 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 ,DSA全脑血管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并能血管内栓塞治疗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资料。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266例显示异常202例占75.9%,正常64例占24.1%。异常者颅内动脉瘤157例占59.0%,脑动脉畸形29例占10.9%,动脉炎10例占3.8%,烟雾病6例占2.3%,各年龄段都以动脉瘤为最多见。动脉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及分叉部、基底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自发性SAH全脑血管检查结果呈阴性的患者寻找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自发性SAH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患者7例,结合其临床资料、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术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住院的7例SAH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结合头颅CT与头颅MRI进行复查,有颅内动脉瘤患者3例,头痛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6例,脑膜刺激征出现患者5例,出血症状患者7例,诊治方案为保守对症处理及手术治疗。结论对首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呈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当多加重视,结合多种检查方式、临床表现等用以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保障预后。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MRI扫描高度怀疑有病灶存在者均应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不同病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检出率.方法 对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SAH的180例患者行DSA检查,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经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142例,脑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瘘3例,其中2例位于颅颈交界区,总检出率为86.67%,阴性24例.结论 DSA可以作为SAH患者病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刘慧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04-110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2例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21例复查DSA,7例明确诊断,14例仍阴性,其中6例诊断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并随访1年,4例无再出血。未复查DSA的11例中,2例经MRI确诊,3例因病情加重紧急手术治疗,4例病重出院或死亡,2例拒绝检查。结论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应尽可能复查DSA,同时配合进行头颅CT、MRI以及MR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的SAH病例35例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其中27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和手术结果为标准,本组35例患者中CTA正确诊断动脉瘤24例27个,动静脉畸形4例,阴性4例;误诊1例,漏诊2例。CTA对SAH病因诊断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是80.00%。CTA对SAH病因诊断结果与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SAH诊断安全、快速、准确,可用作SAH病人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少咏  张千  李先锋 《广西医学》2007,29(1):41-42,F000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病理发展特点与脑血管DSA的表现关系.方法 经CT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初诊为动脉瘤的13例患者行DSA检查.结果 DSA显示典型囊袋状、浆果状动脉瘤9例,恶性脑膜瘤1例,脑血管AVM 1例,阴性2例.阴性者中1例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3天DSA造影为阴性,第22天后又因头部胀痛加重而再行DSA造影时发现典型囊袋状动脉瘤.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颅内动脉瘤不同时期的病理阶段,DSA检查可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我院28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2例MRI确诊,6例重复造影仍阴性,15例PNSH未重复造影,其中14例随访时间1~3年,无1侧再出血。结论 首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除非明确为PNSH可不必重复DSA检查,其余须重复DSA检查,同时辅助行CT、MRI/MRA检查,必要时行CTA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结果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9例SAH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呈阴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可能出现的原因及对其愈后进行判断.结果125例SAH患者行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6.8%,其中动脉瘤80例(83.3%),动静脉畸形10例(10.3%),烟雾病6例(6.25%).各年龄阶段动脉瘤均为最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低龄患者中更为常见.阴性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34.49%)、糖尿病8例(27.58%).结论阴性患者的常见原因:⑴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⑵假阴性动脉瘤;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微小动脉瘤;⑷技术及设备的原因;⑸其他.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张青山  曹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692-1693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病症,常见的病因有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脑血管疾病的12%~22%,多数情况下通过脑血管造影即可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但在自发的SAH中有15%~20%首次脑血管造影未能发现病变,这些患者一般比动脉瘤性的SAH预后好,但这部分患者中仍有20%可出现再出血、脑缺血、急性脑积水等并发症,10%~30%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出血前差[1].因此,应该重视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学检查,以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本研究通过对49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病例的病因、诊疗策略及预后等.方法 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0例自发性SAH首次DSA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患者首次DSA均在发病后1周内检查,均为阴性.后经DSA复查并行MRI或MRA检查,根据结果总结SAH的原因、重复造影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 50例经复查的患者中,共发现检查结果阳性病例10例,包括动脉瘤5例、隐匿性脑或脊髓血管畸形3例及海绵状血管瘤2例,其中9例行手术或栓塞治疗治愈出院,1例病人外院行伽马刀治疗痊愈;40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39例治愈出院,1例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死亡.诊断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perimesencephalic non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NSH)21例,复查14例,均为阴性.结论 对于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在执行科学规范的治疗基础上,应积极复查DSA并行MRI,根据结果,及时治疗.但对于诊断PNSH的病人,建议避免二次造影,但必须随诊CTA或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