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祖國医学对麻疹的認識: 祖國医学文献中首先記述麻疹症狀的,是宋代錢乙的小儿藥証直訣瘡疹候曰:“面燥顋赤,目亦赤,呵欠煩悶,乍凉乍热,咳嗽,噴嚏,手足稍冷,夜臥驚悸多睡,并疮疹征,此天行之病也"。古人对麻疹与天花多混为一栽。在公元1241年陈文中著痘疹方渝内犯裁:"凡小儿斑联疹毒,  相似文献   

2.
荨麻疹、是近代医学病名,中医原称癮疹、风疹,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汉张仲景《金匮·中风历节篇》:“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唐孙思邈《千金方》有《癮疹篇》记述更祥,说明祖国医学对本病早  相似文献   

3.
麻疹的证治     
在祖国医学儿科领域内,对于麻疹的诊治,具有很丰富的经验,而文献的记载亦较详。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丹疹”之名,汉张仲景更进一步申述其病因,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脈证并治第十四篇中说:“脈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晋代支法存氏对麻疹的症状更有详细的描述,宋代儿科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更指出了本病的传染性,在疮疹候中载:“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  相似文献   

4.
儿科试写稿麻疹亦名疹症、疹、瘄、痧、瘄子、痧子、疹子、正麻、正疹、痧疹、麸疮、糠疹、粰疮等。古称儿科四大症之一。是一种由麻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而得名。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最易流行。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用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广泛预防按种后,有效地控制了流行。麻毒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脾二经。《小儿药证直诀》:“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并认为是“天行之病”;《麻疹拾遗》更明确指出:“多为天行疠气传染。”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一般疹点隐隐于皮肤之下,磊磊于肌肉  相似文献   

5.
麻疹病名首见明·龚信纂辑的《古今医鉴》。《医宗金鉴·疹门》论麻疹为“正疹”,与“瘙疹”“瘾疹”(颇似今之幼儿急疹与风疹)相鉴别。并记载了与麻疹同时发生的十二个证候(相当今之并发症),辨证详悉,治法大备。陈复  相似文献   

6.
李雪岩是我区著名老中医.从事教学和临床达四十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小儿麻疹的诊治,并总结出“三禁五辨”之说,介绍如下:一、疹治三禁: 1.禁滋补:麻疹乃阳毒病邪,感之于人,则待机而发.毒盛化火,火炽势必耗阴.  相似文献   

7.
“瘾疹”一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少阴有余,皮痹瘾疹。”其后,《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诸病源候论》所说“风瘙瘾疹”、《千金》所谓“风矢”、《外台》所说的“风疹”等名,均指此症。发病原因,主要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致营卫不和,风邪从外侵入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说:“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风邪虽为本病的主因,然必兼寒、热、湿等。瘾疹的症状,如  相似文献   

8.
荨麻疹是一种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所述的“风疹”、“风丹”或“瘾疹”。皮肤风疹是高出皮肤的斑丘疹,常融连成片,堆垒成块,由于本病症多骤然发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俗称风团、鬼饭疙瘩、风疹块等,历代医家又称为瘾疹、风瘙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具有瘙痒性风团发生突然、发无定处、来去迅速、瘙痒无度,退后不留痕迹,以后又不断成批发生,时多时少,皮肤损害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增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反复发作不易治疗。瘾疹证侯分型常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实热证、气血两虚证、冲任不调证等证型。本文重点讨论风寒型瘾疹的诊治。风寒型瘾疹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其皮疹还表现为色淡或白,遇冷或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多冬季发生,多以身体暴露部位症状突出。《诸病源侯论.风瘙身体瘾疹侯》阐述为“邪气客于表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疡医准绳》中作了更明确的论述“夫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遏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退热则极,若冷则瘥;白疹者,由于风气搏于肌中,风热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得晴明则瘥,若厚暖亦瘥也。”本型病因是风邪、寒邪外...  相似文献   

9.
阳毒     
李×,女,3岁半。一天前全身突发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红斑,微高出皮面,颜色鲜红,红斑周围及中间皮色正常,抚之灼热。伴见微发热,少汗,口渴欲饮,小便黄,舌质边尖红赤,苔薄微黄。《金匮》云:“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主之。”据此诊为阳毒。处方:升麻、当归各6克、川椒15粒、甘草5克、鳖甲6克、雄黄1克。服一剂后,诸症悉除而愈。  相似文献   

10.
疹分五种,有麻疹瘙疹、瘾疹、瘟疹、痘疹之不同。惟麻疹为正疹、至于其他之疹皆非正疹也。  相似文献   

11.
<正> 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痘疹五脏证”等篇中对麻疹辨证论治阐发了“疹毒归脏”的理论,对指导临床实用价值很高。为此,笔者结合临床体会作一讨论,并附182例治疗小结。疹毒归脏的主要内容《景岳全书》对麻疹的辨证,在“疹证”中提出了疹毒透发不畅,毒归五脏变生诸证的理论:“疹欲尽出则无病,邪气郁遏,则留而不去,正气损伤,则困而不伸,毒归五脏,变有四证,归脾则泄泻不止,归心则烦热不退而发惊,归肺则咳嗽出血,归肾则牙龈烂而疳蚀。”张氏突出地说明了毒热鸱留,毒归五脏,变生四证的脏腑辨证方法。他在《痘疹五脏证》中对此论点又作了重点阐发,认为“毒归五脏,证有不同,当详辨也。毒归于心则为斑疹,为惊悸,为壮  相似文献   

12.
孙谨臣是江苏省仪征县已故名老中医,业儿医六十九年,在诊治麻疹方面,师法于《痧痘集解》(清·俞茂鲲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他认为“痧为火毒,火郁发之,发尽为佳”,主张不论在疹前期或出疹期都应以透发为主。“由于痧为火毒,临床上属于阳虚表现为寒证者究属少见”,认为清热解毒、养阴增液、活血通络法的应用,可以贯串出疹的始终。现将部分遗案及有关遗述,整理如下: 一、疹应外达,清宣必兼透发孙老医生认为:疹为阳毒,与温热病性质基本相同,治法也无大异,惟麻疹在初、中期必须透发。指出在《痧痘集解·痧疹秘旨》中述  相似文献   

13.
麻疹,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病因是感受麻疹病毒。主要侵犯肺脾两经,但也常累及其它脏俯。《麻疹骨髓赋》说“先起于阳,后归于阴,毒兴于脾,热流于心,脏腑之伤,肺则尤甚。”一般疹透之后,热毒外泄,邪从外解,则热退疹收,体渐康复,此为顺证。如患儿素体虑弱,或热毒壅盛,或护理不当,或复感寒邪,阳碍气机,麻毒不得外泄而内陷,则可发生种种合并症。如麻毒陷肺,肺气闭塞,则鼻煽喘促;肺胃热盛,上攻咽喉,则气急声嘶;若麻毒内陷心包则神昏詀语,引动肝风则痉厥抽搐;若心阳不振,则疹点突然内陷,面(?)肢厥,均为逆证。若麻毒余毒未清,热迫大肠,熏腐肠膜,可见下痢脓血;余热伤肺,肺阴亏虚,则低热干咳;余毒犯胃,循经上炎,熏灼口舌,则口舌生疮,甚则齿眼腐烂,此为麻疹后遗病证。多年经验总结,虽然麻疹顺证易治,逆证  相似文献   

14.
庞国勋 《河北中医》2010,32(4):619-621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分急性和慢性,现一般认为病程超过8周即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春秋战国时期所称风疹,汉代所称瘾疹,隋唐时期所称风痹瘾疹、赤疹、白疹,元代所称疫疙瘩,  相似文献   

15.
麻疹多发于儿童,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接种,使儿童麻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减轻。但从回994年以来,我院就诊成人麻疹逐年增多,此类患者不仅病情较重,而且合并肺炎者盛多,笔者采用中草药治疗麻疹合并肺炎在临床中收到显著疗效,特报道如下。麻疹的病机是湿热疹侵袭呼吸道的一种传染病,疹者初侵于肺卫、内传入营血,外透皮表面发疹。发病初期病在肺卫,故而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相继毒热内侵、眼结膜红赤、流泪、咽、唇、面颊潮红,2日后口内须粘膜有灰白疹点,然后病人营血.出现烦燥、谵妄、3~4日后毒热外发,皮肤出疹…  相似文献   

16.
高增辉  孙红娜 《光明中医》2010,25(11):1979-1980
<正>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有风疹块、风瘙瘾疹、鬼饭疙瘩、赤疹、白疹等称谓,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记载:"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荨麻疹每天发作并持续六周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孙玉信教  相似文献   

17.
一、对麻疹的认识: 祖国医学文献对麻疹病源的記載,一般都認为是由于先天胎毒蘊于脏腑,感受时行不正之气,触发而成,因而在气候失常之下,麻疹即易于广泛流行。在气候溫和之时,所发生的症状,多数的皆是輕症、順症。如护理适宜,也可勿藥而愈,很少变症和死亡的。如感染天行癘气,或气候暴冷暴热变化不定之时,所发生的症状,多数皆是重症逆症,且易生变症,极易发生死亡。麻疹病源既由于胎毒所发,因而認为出得越透,毒邪才能洩尽。麻症心法賦云:“疹出尽而毒消”如发得不透,毒向內陷,則发生各种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对麻疹的病因,多说是“胎毒”所致,故治疗麻疹首重透毒。现就什么是胎毒及胎毒究竟伏在那里和怎样指导临床实践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希同道们指正。一、什么是胎毒的问题根据古人对麻疹病因的认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认为胎毒是从先天带来的一种毒素,为麻疹的根源,并指出它的发生纯属内因伏毒。《中国医学大辞典》说:“胎毒,胎儿由父母体内遗传之热毒也。”《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决》说:“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腑。”依照中国古代的传说,  相似文献   

19.
瘾疹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瘾疹为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以发无定处,忽起忽退,来去迅速,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为其特点。诚如《圣济总录》说:“盖身体风瘙而痒,瘙之隐隐而起是也”。可见古代医学对此病已有很细微的观察。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  相似文献   

20.
麻疹一病,为小儿冬春季常见传染病。在卫生条件较差,未进行过“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的地区,易于流行。护理失宜、或素质较差者,且能导致合并病,甚至危及小儿生命。在汉以前,常痘(天花)疹(麻疹)混称。最早提出麻疹典型证候的是晋代的支法存氏。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痘疹泄秘》载:“支氏曰‘疹证之发,多在天行厉气传染之时,沿门比屋相传,轻重相等。发热之间或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胞浮肿、面肿、腮赤,或眼泪汪汪,或恶心呕哕,即是疹候’。”把麻疹和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