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85例临床期2型糖尿病肾病ATⅡ浓度,分析了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关系,观察了50例患者用常规或芦沙坦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的改变。结果: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与尿白蛋白排泄量间无相关性,芦沙坦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结论:AIⅡ不宜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观察指标,芦沙坦具有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一中度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符合1978年WHO诊断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病例进入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物两周,血糖控制稳定2周;服用降压药前和服药8周后分别查空腹血糖、胰岛素和75g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测定;治疗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分别服用由罗氏集团制药厂生产的西拉普利(商品名一平苏,每片2.5mg)和由常州制药厂生产的依那普利(怡那林,每片10mg)。每日1次,每次1片。若4周后未达理想疗效,自第5周开始改服每日2片,一次顿服,总疗程8周。结果西拉普利每日2.5~5mg治疗Ⅱ型糖尿病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具有持续时间更长,服用剂量小,降压总有效率达9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和下降百分率高于依那普利组,而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μg/min)的影响,西拉普利组较依那普利组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血肌酐浓度降低(P<0.001)。结论西拉普利既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肌酐浓度,从而起到特殊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尿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通过对80例2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测定Hcy、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据UAER作为指标,将全部80例DM患者分成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组(UAER<30mg/24h为Ⅰ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30mg/24h、<300mg/24h为Ⅱ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300mg/24h或尿蛋白定量>500mg/24h为Ⅲ组).四组的Hcy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Ⅲ组比Ⅰ、Ⅱ组(P分别为<0.01、<0.05)、Ⅱ组比Ⅰ组(P<0.05)及Ⅰ、Ⅱ、Ⅲ组均比对照组(P值分别为<0.05、<0.01、<0.01)的血浆Hcy水平高.存在高Hcy血症的2型DM患者,其UAER升高即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Hcy血症的患者.结论高Hcy血症与2型DM的尿白蛋白呈正相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30%~4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是肾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对48例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尿白蛋白排泄量、肌酐廓清率与血压均正常的26例为Ⅰ组;血压与肌酐廓清率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多的10例为Ⅱ组;血压、肌酐廓清率与24小  相似文献   

5.
Ⅱ型糖尿病尿转铁蛋白与白蛋白排泄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宇  钱荣立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0):693-694
Ⅱ型糖尿病尿转铁蛋白与白蛋白排泄率的比较研究陈宇钱荣立国外的临床观察表明,在糖尿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前已有部分病人有尿转铁蛋白的升高,因此推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它比尿白蛋白更敏感[1~3]。本实验通过对Ⅱ型糖尿病病人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与尿转铁...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氯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尿内皮素水平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39例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19例)和氯沙坦 阿魏酸钠治疗组(20例),正常对照组7例。治疗前后检测两治疗组患者血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尿内皮素、24h尿白蛋白定量。结果治疗4w后,氯沙坦治疗组血、尿内皮素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1),血AngⅡ变化不大。氯沙坦 阿魏酸钠治疗组血内皮素、AngⅡ水平,尿内皮素水平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内皮素水平、血AngⅡ水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和阿魏酸钠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同期住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阿魏酸钠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免法测定了17例正常白蛋白尿期及31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的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心钠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显示三者在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提示内皮素-1、心钠素及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可能存在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血清CRP浓度在糖尿病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在临床中行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时段到该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实验组,39例/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统计、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予以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组间对比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量相近(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应用前列地尔与贝那普利进行联合治疗后,能够改善蛋白尿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Ⅰ型糖尿病在经历微量白蛋白尿约10年后演变为显性肾病呈高机率,由此认为微量白蛋白尿时期可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Mogensen 等报告Ⅱ型糖尿病呈微量白蛋白尿病例,也有较大可能进展为显性肾病。本研究对62例Ⅱ型糖尿病进行3年追踪观察,以了解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频率、进展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探讨与血压的关系。病人和方法 62例尿蛋白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高血压肾病病人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肾病病人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规范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螺内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病人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功能轻、中度损坏的高血压肾病病人在规范的降压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更好地降低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指标及TC、TG、LDLC、HDL-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90例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l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组2采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不予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指标、TC、TG、LDLC、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l的炎症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较观察组2降低更明显(P<0.05).三组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都可有效降低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脂,并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但阿托伐他汀的作用较辛伐他汀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来确定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总效率为89.48%,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其他各种相应生化指标如肌酐含量也随之下降。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调控血糖,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联合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效果。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4月间将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为缬沙坦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量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微量白蛋白尿排泄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均无特殊处理和停止治疗。结论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早期DN,能有效降低微量白蛋白尿的排泄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缬沙坦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未治疗前与加用缬沙坦治疗后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下降。结论尽早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叶健波  刘志梅  李剑军  林华征  陆军 《内科》2012,7(6):612-613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患者给予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S)〈8mmol/L、餐后血糖(PBS)〈10mmol/L。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后血肌苷(ca)、蛋白尿水平及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UAE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糖尿病肾病患者,比单用坎地沙坦酯治疗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8.
波依定缓释片能有效控制大多数病人的高血压.其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影响,国内外也有报道,但其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影响,少见报道.本文对5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应用波依定治疗8~10 w,以观察波依定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治疗效果及对尿白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斯碧  李俐 《高血压杂志》2001,9(2):119-122
目的 探讨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一中度高压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 选择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符合1978年WHO诊断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两组性别、病情、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病例进入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物两周,血糖控制稳定2周;服用降压药前和服药8周后分别查空腹血糖、胰岛素和75g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测定;治疗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分别服用由罗氏集团制药厂生产的西拉普利(商品名一平苏,每片2.5mg)和由常州制药厂生产的依那普利(怡那林,每片10mg)。每日1次,每次1片。若4周后未达理想疗效,自第5周开始改服每日2片,一次顿服,总疗程8周。结果 西拉普利每日2.5-5mg治疗Ⅱ型糖尿病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具有持续时间更长,服用剂量小,降压总有效率达9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和下降百分率高于依那普利组,而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μg/min)的影响,西拉普利组较依那普利组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血肌酐浓度降低(P<0.001)。结论 西拉普利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肌杆浓度,从而起到特殊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3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P<0.01),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尿白蛋白排泄量高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0.05).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量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预报和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自确诊起即应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排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