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直肠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45岁。2个月前排便时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便秘,大便外观改变,无脓血便及腹痛。有痛经史20年。查体:腹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肛诊(一)。大便常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Hb 90g/L,WBC 10.1×10~9/L,NO 0.78.L 0.22。钡灌肠,距齿状线路10cm处见不规则环形狭窄,前壁毛糙不整,僵硬感,诊断为直肠癌。乙状结肠镜检查:距齿状线8cm处见肠腔狭窄,胸腹卧位,在6:00时发现有3cm×3cm肿物隆起,表面结状,活检印片查癌细胞(-),病理报告为直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5岁。2个月前排便时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便秘,外观呈沟状变形,无脓血便及腹痛。有痛经史20年。查体:营养中等,腹软,无压痛,无包块,肛诊(-)。大便常规: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Hb90g/L,WBC10.1×109/L,N78%,L22%。钡灌肠,距齿状线10cm处见不规则环形狭窄,前壁毛糙不整,僵硬感,诊断为直肠癌。乙状结肠镜检查:距齿状线8cm处见肠腔狭窄,晨6:00时有3cm×3cm肿物隆起,表面结节状,活检印片查癌细胞(-),病理报告为直肠粘膜组织。诊断直肠癌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见直肠前壁有4cm×4cm肿物。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女 ,45岁。入本院外科求治。患者于2月前排便时肛门坠痛并伴里急后重、便意不尽感 ,偶有便血及大便外观呈沟状变形。既往有痛经史。体格检查 :体温36 8℃ ,脉搏78次/min、血压16/10Kpa ,营养中等。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平、软 ,无压痛 ,未触及包块。肛诊无异常发现。大便常规 :红细胞3个~5个/HP ,白细胞5个~8个/HP。血常规 :Hb90g/L ,WBC10 1×109/L ,N78% ,L22 %。钡灌肠 :距齿状线10cm处见不规则环形狭窄 ,前壁粗糙不整 ,僵硬感。乙状结肠镜检查 :距齿…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40岁,已婚,因下腹部疼痛,伴大便变形1年余、带粘液3个月而就诊。其症状以月经期加重,但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肛检及乙状结肠检查,发现距肛缘10cm处直肠前壁有一隆起,钡剂灌肠示:距肛门缘11cm管腔狭窄,并有凸起物,周围管壁僵硬,考虑直肠癌。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月经规律,一般情况较好,经外科、妇产科会诊,仍考虑  相似文献   

6.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umendometriosis,RE)是指有活动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直肠壁,引起直肠刺激征,肛门坠痛、便血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等易与直肠癌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我院于1986~1998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41岁,下腹部疼痛2年伴经期血便、排便困难半年、无里急后重感及粘液便。在外院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缘12cm直肠前壁有一隆起肿块,病理诊断为粘膜慢性炎症,拟诊直肠癌人院。既往行两次刮宫术,无月经紊乱。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直肠指诊(一)。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后倾、固定,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7.
8.
9.
患者女,40岁,因反复腹泻一年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出现腹泻,为黄色稀便,每天3~4次,每次约100g,无脓血及粘液,无腹痛,伴有里急后重,在当地诊所按肠炎治疗,口服痢特灵、黄连素等治疗,近期疗效可,但易复发,尤以月经期症状明显。结婚17年,生育一子。入院体检,BP 15/11kPa,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软,未扪及包块,大便白血球5~6/高倍,隐血(一)。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2cm×3cm,子宫未见明显异常。肛门指检可触及一表面光滑的硬性肿物,无触痛,指套无脓血及粘液。肠镜检查在直肠上段可见2cm×3cm粘膜下肿物,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境界清楚,腔狭窄,内镜未能通过。内镜诊为直肠癌。组织活检示粘膜慢性炎,结肠分泌亢进。钡灌肠示直肠上段狭窄,边缘尚规整。手术所见直肠上段有一约2cm×3cm肿物,触之质地坚硬,与子宫后壁紧密相连,未扪及淋巴结。术中快速切片未见癌细胞,但与子宫后壁粘连处无法分离而行直肠上段与子宫全切术,术后大体标本示一段4cm肠腔狭窄,肠壁半环形增厚达1.5cm且子宫后壁已楔入肠壁内,切除后病理切片诊为直肠粘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康复出院。随诊六个月大便正常。 讨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常表现为腹痛、血便,肠镜大多示暗红色松软肿物。本例为一实质性肿物,腔狭窄,实属罕见,可能与子宫内膜直接移行于浆膜,肠壁肌层不断生长有关,随着月经周期变化,激素分泌促进内膜的生长肿物增大而对直肠局部神经组织压迫刺激引起腹泻,内镜第一次活检未能明确诊断而误诊为结肠癌,与镜下取材过浅有关,故生张大钳反复同点深取,回顾病史对女性一些肠道症状与月经有关,诊断不明的病例要考虑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应行相应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直肠异位症误诊一例朴凤顺,孙春玉,金善姬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关键词异位症,子宫内膜,直肠中图法分类号R711.7;R735.37患者,31岁,未婚。因左下腹疼痛7年,大便变细4年,排便困难1个月,于1994年8月23日入院。7年前开...  相似文献   

11.
肺癌本较常见,但如咯血与女性的月经周期有联系,则容易误诊。患者陶某某,女,24岁。因咯血两次于1992年4月27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咯出褐色血液约10ml,不凝固,第二日来月经。5天前再次咯血10ml,次日便来月经,门诊诊断为“肺结核”。患者无咳嗽胸痛、无肺结核病史,月经一直正常,G_4P_1,三次人流。查体:神志清,营养较差,心肺(一),腹(一),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及二便常规正常,三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TB——Ab阴  相似文献   

12.
13.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2 9岁 ,因肛门部肿痛 1年 ,近期加重 ,于 2 0 0 2年2月 10日入院。 1年来每次月经来潮都出现肛门周围肿胀并可触及肿物 ,且逐渐增大 ,疼痛加重。曾用高锰酸钾坐浴及消炎治疗不见好转。平时健康 ,生育一男孩 ,既往月经正常 ,产后半年月经来潮 ,伴经期腹痛。查体 :腹软 ,肝脾未及 ,血象 :WBC 11.0× 10 9 L ,N0 .774 ,L0 .133,HB96g L ,肝、胆、胰、脾、肾正常。局部检查 :肛门左侧可见 2 .5cm× 3cm× 2cm肿物 ,边界不清 ,触痛明显 ,表皮无瘘孔。疑诊 :肛门脓肿。行肛门肿块切除 ,术中见切除之肿物呈紫蓝色。病理报…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5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年入院,无明显尿急、尿频、尿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女,36岁,周期性反复血便3年余,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新生物。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其中1枚组织中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CT示盆腔右侧占位:1子宫内膜异位症,2肿瘤待排。经手术及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对周期性出现腹痛、腹胀、便秘、便血、里急后重、肠痉挛、肠梗阻等症,CT或肠镜提示肠道占位者,应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应综合运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肿物1a,肿物疼痛12d而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月经前后,该肿物大小无明显变化,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孕3产3,无痛经史。体查:T37℃,P80次/min,R20次/min,BP16/9kPa。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于肋下未触及。右腹股沟区可触及一肿物,约6cm×3cm×3cm,有压痛,不能还纳腹腔,指压内环口,咳嗽时冲击感(±)。拟“右腹股沟疝并嵌顿”而急行手术,术中见子宫圆韧带有一肿物,肿物自内环口经过腹股沟管出皮下环,终止于右大阴唇,与腹腔不相通,呈哑铃形,深褐色,质软,切开见内有陈旧性血液…  相似文献   

17.
患者,22岁,未婚,于1990年4月因左侧前庭大腺囊肿住院行“囊肿”切除术,术后94d患者觉左侧外阴部疼痛又来就诊。诉疼痛周期性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1周肿胀、疼痛,月经来潮时,疼痛消失。经本科门诊医师检查发现左侧外阴1/3-1/2处均有囊肿,行穿刺术,见暗红色液体,随即注射碘酒,并抗炎治疗,患者诉肿胀,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肛门坠胀不适1年余,加重3个月余"就诊。患者于2008年12月无明显诱因在月经前1 d出现肛门坠胀不适,月经来后,肛门坠胀感减轻。此后每次月经来前均有此症状,但大便次数及性状未见明显改变。在外自行就医、服药,效果欠佳。2009年10月,月经前肛门坠胀不适  相似文献   

19.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女性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在皮肤科诊断中很容易被误诊.我们现报告1例病程长达8年,曾被误诊为"尖锐湿疣"的外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