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幽门螺杆菌 (Hp)是消化道感染率最高的细菌 ,大量研究证明 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及溃疡)发生率高,其发病机理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 Hp感染的相关性。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自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间,接受胃镜检查的有胃粘膜病变及溃疡,而并无心、肺、肾功能不全,近 2周内无服药史的患者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306例,其中男 178例,女 128例;年龄 24~ 78岁,平均 47.5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PHG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有PHG 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为23.07%,不伴有PHG者为25.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轻度PHG患者Hp感染率为23.80%,重度为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23.60%比72.0%,P<0.01),但门脉高压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53.84%)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16.94%)显著升高(P< 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急诊胃镜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的因素逐渐增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为出血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门脉高压症引起的胃壁淤血性疾病,门静脉压升高是形成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硬化时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病变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1] 。现已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 ,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Hp在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中的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以 1990年 1月~ 1999年 4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 ,同时除外患有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近 2周内有服药史的病人。共有 496例肝硬化病人被纳入研究 ,其中男 413例 ,女 83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 48 5岁。另外 ,选择同期在我院经胃镜和…  相似文献   

5.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的广泛使用,门脉高压时的胃黏膜病变渐引起关注,被认为是门脉高压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以往曾有许多名称,包括糜烂性胃炎、充血性胃炎、充血性胃病等用来说明这种胃黏膜损伤,后来Sarfeh等将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本文通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5年12月经胃镜检查6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其与肝功能损伤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采用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和14C呼吸试验等方法检测50例肝硬化PHG患者HP的感染率,并与非PHG肝硬化(NPH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三组患者比较.PHG组HP感染率为36%,与NPHG组(38%)、FD组(44%)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DU组(9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HP感染对PHG发病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77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PH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hild-Pug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PHG的影响。结果在77例PHG患者中,病变主要位于胃底者56例(72.7%);按照Tanoue分类法I级25例,Ⅱ级35例,III级17例;PHG严重程度与Child-Pugh分级程度呈正相关(r=18.129,P〈0.05);PHG严重程度与EV程度有统计学相关(r=22.121,P〈0.05);PHG严重程度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均成正相关(r=13.101,P〈0.05;r=10.290,P〈0.05);PHG严重程度与HP感染与否无显著相关性(r=0.668,P〉0.05)。结论 PHG发生于患者肝功能、EV程度、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杜宁  孙启光 《传染病信息》2000,13(4):179-180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患者发生的胃粘膜的特殊病变,即表现为胃粘膜无明显炎症,可见粘膜下血管的扭曲和扩张。随着胃镜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许多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非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其中30%~50%来源于PHG,而PHG又主要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本文对我院158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PHG的肝炎后肝硬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旨在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并进一步推测其发生机制。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选择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1998年 8月~ 1999年 4月住院及门诊病人 118例进行胃镜和Hp检查 ,其中符合条件的 94例进入本研究 ,按病人情况可分为三组 :①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47例 ,男 35例 ,女 12例 ,年龄为 17~ 76岁 ,平均(5 2 .3± 13 .4)岁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其中乙型肝炎 (乙肝 )后肝硬化 37例 ,丙型肝炎 (丙肝 )后肝硬化 8例 ,乙肝合并丙肝后肝硬化 2例 ,有 5例病人在行胃镜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 ,经…  相似文献   

10.
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系门脉高压 ( PH)导致的胃粘膜病变。1991年 1月~ 2 0 0 0年 4月 ,我们对 2 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胃镜检查 ,以探讨其粘膜病变的特点及发病机理。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同期门诊及住院患者 2 78例 ,均根据典型病史、体征、B超或 CT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其中男 2 14例 ,女 64例 ;年龄 14~ 79岁 ,平均 46岁。曾有过上消化道出血者 10 8例。接受降低门脉压治疗 63例 ,其中采用药物降门脉压 11例 ,手术治疗 5 2例 (脾脏切除 5例、脾脏切除加断流术 3 8例、断流加分流术 9例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免法测定32例肝硬化和28例正常人的血浆胃泌素,以探讨胃泌素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152.56±30.2)明显高于正常人(93.74±25.63),P<0.05;且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其中伴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高于无伴发症者。结论:胃泌素是判定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有效指标,可指导临床用药减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电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患者胃运动功能研究较少,有关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对PHG患者胃电节律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作者总结30例PHG患者EVL前后胃电节律变化,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研究。一、研究对象 :PHG患者30例 ,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男25例 ,女5例 ,年龄21~58岁 ,平均43.7岁 ,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A级7例 ,B级15例 ,C级8例 ,其中轻度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定位、定量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症(PHG)患者胃粘膜炎症及其与一氧化氮合酶(iNOS/cNOS)表达的关系。方法 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伴有PHG者35例,无胃粘膜病变者25例。胃粘膜活检3块,Bouin固定,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MPV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iNOS/cNOS表达。结果 肝硬化PHG发生率58.2%,其中71.4%患者伴有胃粘膜炎症(P〈0.05);胃粘膜炎症者胃粘膜血管i  相似文献   

14.
食管静脉曲张治疗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已越来越多为人们所认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硬化(EVS)及套扎(EVL)治疗亦为临床所接受 ,本文就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对PHG影响作一探讨。一、资料与方法 :1992年4月~1997年6月肝硬化患者本院住院资料完整者81例 ,男75例 ,女6例 ,平均年龄42.7岁。均经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综合确诊。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24例 ,B级41例、C级16例。乙肝后肝硬化73例 ,酒精性肝硬化8例 ,均为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相似文献   

15.
De—Nol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随机分成De-Nol(240mg)组,法莫替丁(20mg)组,De-Nol(240mg)+法莫替丁(20mg)+甲硝唑(02g)组,一日2次,疗程为8周。结果证明:De-Nol在促进胃粘膜好转率(643%),幽门螺杆菌清除率(786%)方面的疗效优于法莫替丁组的(500%和71%)(P<005)。两者在溃疡愈合率与症状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临床上治疗PHG所致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以及Hp感染相关性消化系疾病应以De-Nol为核心药物,组合用药仍是最佳选择。De-Nol对于PHG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直接杀灭Hp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改良的Giemsa染色法检测Hp感染。结果在264例肝硬化患者,Hp阳性183例(69.4%),在262例慢性胃炎(EG)患者,Hp阳性172例(66.4%,19〉0.05);在79例肝硬化伴有PHG患者,Hp阳性60例(75.9%),在114例肝硬化不伴PHG患者,Hp阳性75例(65.8%),在37例肝硬化伴轻型PHG患者,Hp阳性26例(70.2%),在42例肝硬化伴重型PHG患者,Hp阳性34例(80.9%,P〉0.05);在56例肝硬化伴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Hp阳性48例(85.7%),在109例肝硬化不伴消化性溃疡(Pu)患者,Hp阳性67例(61.4%,P〈0.05);在125例DU患者,Hp阳性112例(89.6%);在28例肝硬化伴胃溃疡(GU)患者,Hp阳性20例(71.4%),在47例GU患者,Hp阳性43例(91.5%)。结论肝硬化伴DU患者Hp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按McCormack标准选择经内镜确诊的肝硬变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n=34),根据病例对照法选择同年龄、性别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n=136)。Hp采用快速尿素酶法。结果结果显示肝硬变门静脉高压胃病组Hp感染率分别为559%(19/34)和544%(74/136),组间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Hp感染率与患者肝硬变静脉高压胃病内镜下严重程度、肝硬变病程和肝功能Child氏分级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组间比较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作者认为Hp感染与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关系不密切,其感染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组相同,除Hp外他其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冠状静脉栓塞(PTO)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对预防肝性脑病有一定作用。但PTO后门脉压力进一步增高,增大了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可以再发出血,使得PTO远期疗效欠佳。而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AE)可在短期内缓解PTO术后门脉压力增高,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运动功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测定了 2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胃运动功能 ,现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观察组为 2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 ,年龄 2 7~ 6 3岁 ,均有慢性肝炎病史 ,均有厌食、脾肿大及肝脏缩小 ,经 B超、胃镜检查符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肝功能检查 ,包括谷丙转氨酶 (AL T)、谷氨酰转肽酶 (GGT)、总蛋白 (TP)、白蛋白 (AL B)、总胆红素 (TBIL)等。对照组为 10例健康人 ,年龄 2 1~ 45岁 ,均无胃部手术史 ,无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