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脏性猝死(SCD)目前已成为除肿瘤之外的第二位死亡病因。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防治SCD最有效的治疗之一。ICD一级预防是针对SCD的极高危人群进行的猝死预防性治疗,1998年仅在相关指南中为Ⅱb类推荐,而到2005年就上升为Ⅰ类推荐的治疗指征。然而,近年来有文章认为,当缺血性心衰患者满足ICD一级预防的Ⅰ类指征同时又有多个死亡风险因素时,治疗后的全因死亡率并不降低。2016年刚发布的DANISH研究结果表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符合ICD一级预防的Ⅰ类指征者,植入后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并未下降,这些对ICD一级预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符合S...  相似文献   

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迅速、有效转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个心脏性猝死(SCD)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多中心试验中ICD被证明是惟一可靠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AHA、ACC、ESC2006心脏性猝死指南)。但是ICD至今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除了有实践经验的医生和医院数目有限、患者及其家庭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不愿在体内植入异物、ICD放电时常引起的疼痛和患者的恐惧心理等以外,ICD器械的昂贵可能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柯萍 《心电学杂志》2014,(1):17-20,26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而ICD治疗也成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CRT更是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左心室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得到了验证[1-6].根据ICD电击治疗的判断时机与临床效果,我们将ICD的电击治疗分为恰当必要的、恰当不必要的[指可以自行终止的或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ATP)终止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和不恰当的.ICD不恰当的电击治疗是ICD术后的一个主要的并发症.根据以往的临床研究报道,11.5%~32.0%的患者植入ICD后经历过电击治疗,其中21%的电击治疗事件被认为是不恰当的[7-9].不恰当电击会对患者产生许多的不利影响包括疼痛、焦虑及降低对ICD的接受度[10];增加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1].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的初步经验。方法入选我院近3年因严重心力衰竭植入ICD进行SCD一级预防的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ICD常规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结果入选患者22例,其中单腔ICD15台,双腔ICD7台。22例患者随访时间3~28个月。记录ICD治疗事件21次,包括12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和9次放电,只有1次ATP治疗患者具自觉症状。其中正确治疗(appropriate therapy)11次(52%)包括8次ATP治疗和3次放电,误治疗(inappropriate therapy)10次(48%)。发生误治疗患者均为植入单腔ICD。结论ICD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力衰竭SCD的一级预防,ICD误治疗事件是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合理的ATP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20年的临床研究显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显著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1].但随访研究显示,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2年复发率为30% ~ 50%,植入ICD并不能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的复发,而且还可能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年的临床研究显示,ICD反复多次电除颤,不但会导致患者躯体和精神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使ICD植入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增加[2-5].因此,为减少室速/室颤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其发生与NYHA心功能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VA与CHF患者的总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SCD)有关,但非SCD的最根本原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才是最具价值的SCD预测因子。CHF并发VA的药物治疗重在纠正CHF的病因及VA的诱因,除B受体阻滞剂外,尚无绝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二级预防的绝对适应证。ICD作为SCD的一级预防其适应证已拓宽: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者,ICD置入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心梗后,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NYHAⅡ-Ⅲ、LVEF〈0.30~0.35,ICD置入为Ⅰ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b推荐(B级证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人群——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未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对于存在SCD高危因素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Brudaga综合征患者ICD治疗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对于同时符合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CRT-D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在我国ICD的二级预防尚难实现,一级预防的实施将面临更艰难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