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对于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给予其血必净联合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ICU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5.3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0.2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ICU重症肺感染患者给予其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进入到我院ICU的重症感染患者116例,将这116例患者根据ICU治疗时间分成两组,其中ICU治疗时间小于36h的患者有47例,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其中ICU治疗时间大于36h的患者有69例,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总结ICU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时间的危险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APACHE I 评分为(9.12±1.3823),SOFA评分为(5.23±1.4832),乳酸水平为(3.42±1.5832)mmol/L。 DIC发病有3例,发病率为6.3%。对照组69例患者APACHE I 评分为(14.32±1.4323),SOFA评分为(7.12±1.3944),乳酸水平为(6.23±1.6932)mmol/L。DIC发病有7例,发病率为13.0%。结论针对于患者的APACHE I、SOFA、乳酸水平以及DIC进行临床干预,能够提高预后,有助于患者逐渐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ICU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沁 《医学信息》2010,23(4):990-99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09年9月收治我院ICU的9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易感因素.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4.22%,年龄、基础性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34.22%.年龄、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是ICU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CU病房并发院内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例于ICU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未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未感染组(患者92例)和住院期间发生院内病毒感染的感染组(患者10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 60岁、住院时间>14d、插管时间>7d、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均为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者居多.结论 导致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注意以上危险因素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9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均连续治疗4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091,P<0.05)。观察组共出现头痛、头晕、恶心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对照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74,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菌株清除率分别为97.5%、10%、95.24%,明显好于对照组的82.5%、20%、76.19%,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涵坤  林涛 《医学信息》2010,23(17):3257-3258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年至2008年间入院的53例老年和62例非老年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患者病程较长,青中年患者病程短,高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以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青中年组增高为著。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主要死因均为心力衰竭。结论老年人DCM确诊时大多已呈中、重度心力衰竭,易出现合并症,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ICU重症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CU治疗的重症胸腔积液患者5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胸腔穿刺术。比较两种术式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且其操作时间、积液吸收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积液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2012~2015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2012~2015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目标性监测结果,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的15474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医院感染例次及其感染部位,重点观察ICU患者不同年份呼吸机使用情况及VAP发生率,并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结果:15474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49例,感染961例次数,感染率、感染例次率分别为5.48%、6.21%,其中VAP感染503例次,占52.34%;2012~2015年呼吸机使用率、VAP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与采取集束化VA P预防措施有关;VA P相关危险因素中VA P感染组使用制酸剂及激素、昏迷、合并糖尿病比例,APACHE Ⅱ评分、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大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VAP危险因素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我院2012~2015年ICU患者VAP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共计60例,经过患者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的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保证两组患者在其他外界因素方面保证相同,定时对两组患者的心力功能进行观察并记录,了解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我院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3例病情出现好转,治疗的有效率为77.7%,而采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有29例病情出现好转,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97.7%,相比之下,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6例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6例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出病原菌90株,其中包括革兰氏阴性菌72株,占80%;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13%;真菌6株,占7%。结论 ICU患者中颅脑损伤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其中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菌的耐药性较强,应该根据不同病原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做到合理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高危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肺部感染发生率与临床高危因素做研究分析。结果800例心血管患者合并肺部感染50例,发生率为6.2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高危因素为年龄75岁以上,合并三种以上基础疾病等,对于此类患者的高危因素需要订立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而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率,这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促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对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所体现的临床效果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医院2014年2月~6月所收治的重症ICU病房中建立的50例人工气道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等因素,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护理方法,检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以上指标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ICU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人工通气和良好细致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防止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外科ICU发生的116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的72例医院感染病例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对护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8.44%,同期普通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3%,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5)。无论ICU患者还是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和泌尿道都是医院感染常发生部位。ICU医院感染病死率9.48%,高于外科普通病房的4.17%,P0.05。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接受损伤性操作、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意识障碍有明显关系(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93株,得出菌种分布与感染情况.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非发酵菌为主,加强ICU患者感染的控制,可减少ICU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彩燕 《医学信息》2019,(13):174-17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我院ICU 1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7年1月~12月入住ICU的12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目标监测法管理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感染管理方式,比较两组ICU感染率及ICU入住时间、费用。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1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为(5.26±0.87)d,短于对照组的(7.15±1.38)d;观察组住院费用为(2.51±0.62)万元,低于对照组的(2.02±0.5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感染控制中应用目标监测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临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胰腺坏死性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4%,胰腺外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0%、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病死率方面比较,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并发真菌感染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药物应用于临床上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胰腺坏死感染率与胰腺外感染率,反而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故对于临床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炎琥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选取84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炎琥宁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治疗),均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62%同对照组患者的76.19%相比,有一定优势,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疾病临床上炎琥宁具有良好作用,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ICU危重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导管留置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人工气道的建立为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因素,其次为留置尿管。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做好ICU管理,加强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的控制和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初步探讨远程重症监护对延迟收住患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ICU收治的4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248例患者均为常规收住和监护模式,回顾性分析ICU治疗期间存活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死亡危险因素制定远程监护措施,以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16分作为ICU入住标准,实施ICU远程监护措施,分析两种模式下对ICU延迟入住患者治疗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常规ICU收住模式下的248例患者中,存活172例,死亡76例,死亡率为30.6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WBC、中性粒细胞、PCT水平以及ICU住院时间、急诊住院时间均是影响ICU不良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常规ICU收住模式相比,经远程ICU监护下的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ICU患者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在ICU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ICU延迟收住所致患者急诊住院时间过长是影响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并实施远程ICU监护措施对于强化急诊治疗,改善患者治疗结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