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hs-CRP、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hs-CRP、PAPP-A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或P<0.01),且AMI组较UAP组升高(P<0.05),外周静脉、冠状动脉血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7,r=0.253,P<0.05)。结论 hs-CRP、PAPP-A与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hs-CRP和D-D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冠心病外周血中含量,探讨两者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确诊冠心病140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为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为50例;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D-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hs-CRP、D-D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hs-CRP的测定值,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D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D-D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分型、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泛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收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泛素,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结果 SAP组、UAP组及AMI组泛素和hs-CRP浓度均升高,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泛素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各组hs-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泛素和hs-CRP浓度有相关性(r=0.612).结论 血清中泛素水平增高与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表明其可能预测冠心病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44-14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含量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1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和D-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浆hs-CRP、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P0.01)。结论 hs-CRP和D-D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杨锡花  赵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04-3205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变化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SAP组患者hs-CRP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UAP及AMI组与对照组和S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AMI组与UAP组的hs-CRP含量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明显高于UAP组。结论:hs-CRP水平与CHD的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检测CHD患者hs-CRP的含量,有利AMI的发现,对于挽救A-MI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AMI组、UAP组PAPP-A浓度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PAPP-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MI组:r=0.80,P<0.01;UAP组:r=0.60,P<0.05;SAP组:r=0.54,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 PAPP-A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APP-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邹志宝 《求医问药》2014,(19):69-70
目的 :探讨分析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钠肽(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这三组分别有45例、48例及87例患者。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监测,观察比较其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及Gensini评分。结果 :检测结束后,AMI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SAP组、U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单支、2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少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最高,其次是UAP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和BNP水平的显著升高,代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及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几率的升高。用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的D-D与F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NC)进行了比较,D-D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Fg测定采用Clauss法。结果冠心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D-D与Fg均显著增高(P<0.01);AMI组和UAP、SAP组相比,D-D与Fg亦显著升高(P<0.01),UAP和SAP组相比,D-D与Fg也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病人血浆D-D和Fg是各类型冠心病及其重要并发症的重要治疗及观察指标之一,监测D-D和Fg的变化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7、6.86,P<0.01)。AMI、UAP及SAP病人sgp130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14、36.23,q=4.26-15.66,P<0.01)。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低于或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q=4.59-15.66,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或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26-11.06,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q=4.93,P<0.01)。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1)。血清sgp130、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结论血清sgp130、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变化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对评估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与118例正常体检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1)。结论临床检测血浆D-D聚体水平有助于临床CHD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眼球突出病因及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眼球突出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观察眼部结构的影像学变化,对病因按照发病部位进行分类评估.结果:炎症、肿瘤、外伤及血管畸形等皆是眼球突出的病因,造成眼球突出病变主要位于球外眶内与眶周,多种病变除造成眼球突出外还会引起眼外肌肥大与...  相似文献   

12.
钟华  何志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1-1111
目的:提高骨干结核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治疗后证实骨干结核X线表现。结论:熟练掌握骨干结核的影象特点及了解病史,是诊断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吴海声  程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03-105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29例脊索瘤中,发生于骶尾部15例(51.7%),发生于颅底13例(44.8%),发生于外周1例(3.5%)。平片可见颅底及骶尾椎融骨性骨质破坏;CT可特征性显示斜坡及骶尾椎膨胀性软组织肿块及广泛融骨性骨质破坏;MRI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CT对显示脊索瘤的骨质破坏、残存方面优于MRI,但MRI对脊索瘤的范围、内部结构及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确定外科手术方案及对术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胶质细胞瘤,探讨MRI表现与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113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11例为囊实性,实性为主,6例无强化,3例呈斑点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2例完全囊变呈环状强化;2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为大囊伴壁结节且附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为完全囊变不强化;3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4例混合性胶质瘤均为囊实性,10例斑点状或线状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41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均呈囊实性并呈花环状及不规则环状、斑块状明显强化;57例室管膜肿瘤中6例表现为囊实性,囊性为主,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1例为完全囊状不强化;6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均表现为均匀实性肿块且显著强化。结论脑胶质瘤的囊变形态、类型、强化方式和程度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阑尾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结合运用高低频探头及探头加压法在右下腹阑尾区扫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果结合运用高低频探头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准确率91.2%,单独运用高频探头诊断的准确率78.9%,低频探头的准确率68.4%。结论高低频超声结合运用对阑尾炎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运用高频或低频探头,通过对声像图的分析为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虞积仁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9):1582-1583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率高,男性则较少见。IDA的特征是骨髓、肝、脾等组织中可染铁缺乏,血清铁浓度、铁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不同原因所致的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脾脏囊肿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资料证实9例脾脏囊肿CT表现.结果 脾脏囊肿9例中,脾包虫囊肿6例,假性囊肿2例,真性囊肿1例.CT对脾脏囊肿的检出率极高,能明确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CT检查对脾脏囊肿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洪松  王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90-139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CT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纤支镜活检证实的1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不同CT表现。结果:17例均有肺叶或肺段支气管起始部和/或分支部不同程度狭窄及管壁增厚,无肿块及反S征;其中,向心狭窄6例,偏心狭窄11例;狭窄伴肺叶或肺段不张12例,其中不张或实变区可见充气支气管征9例,占75%;伴胸腔积液8例;伴管腔内息肉样软组织影5例;伴肺内结核9例。结论: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癌和1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的CT表现,归纳总结不同病变的CT特征。结果:83例甲状腺癌中:边界不清62例,不规则坏死59例,囊性变23例,出现“半岛状”强化结节25例,“乳头状”强化结节11例,钙化55例(其中弥漫性钙化27例、局灶钙化28例),侵犯气管15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7例,CT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符合率93.6%(189/202)。结论:“半岛状”强化结节是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乳头状”强化结节及弥漫性钙化可做为甲状腺癌的肯定性征象,掌握各种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特点,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观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38-2340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38例,甲状腺癌8例。结果:腺瘤平扫时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有一定强化,其中22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恶性甲状腺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结论: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