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拔管原因。方法52例(胎龄31.38±2.21w,出生体重1480g±320g)早产儿分别经上肢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分析PICC术后拔管原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3~29d,平均留置时间18.75±7.62d;导管留置时间在1周内6例(11.54%),1~2w 14例(26.92%),超过2w 32例(61.54%)。30例(57.69%)完成输液计划选择性拔管,4例(7.69%)因自动出院提前拔管,1例(1.92%)因死亡拔管。因PICC术后并发症拔管17例(32.69%),其中4例(7.69%)因并发感染拔管,2例(3.85%)因脱管拔管;2例(3.85%)因导管折断出现渗漏拔管;3例(5.77%)因静脉炎拔管;6例(11.54%)因堵管不能复通拔管。结论应用PICC能有效解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建立长期静脉通道难题,提高置管水平,加强导管护理,是减少PICC术后因并发症拔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梅 《医学信息》2010,23(5):1394-1394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透析人数和生存时间逐年增加,血管通路问题是决定透析寿命的主要条件,中央静脉留置管导管已成为整体实施血液透析的一部分.我们对2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留置作血管通路,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气胸、血气胸、纵隔血肿等严重并发症.有6例次发生相关并发症,予以积极处理,未发生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说明护士操作和对病人日常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梁启坤 《医学信息》2010,23(6):1757-1759
经外周中心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少,血管定位准确,留管时间长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为静脉输液、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净化治疗等提供重要的血管通路保证.它是一种很好的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1,2],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张辉  李书君 《医学信息》2007,20(6):1063-1064
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推广,避免了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很大程度减轻了病人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3年2月,对43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60例肿瘤患者,给予PICC置管静脉化疗,观察其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6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导管留置时间35~182d。导管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4例,穿刺点出血5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2例。结论PICC置管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维护简便和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静脉化疗通道。  相似文献   

6.
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技术是从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插管到达上腔静脉(深静脉),是需长时间肠外营养或肿瘤患者化疗常采用的静脉输注途径.但由于PICC置管的时间较长,可导致置管后相关感染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是长期置管的常见并发症,PICC置管并发症以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和导管阻塞等较为常见[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制定、实施、不断规范安全置管管理制度,控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的整个流程,真正达到安全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结果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而言,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结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对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在预防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静脉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86例需行PICC置管术的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标准操作规范置入PICC,地塞米松组92例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0.08mg·mL。稀释液50mL浸泡PICC导管,生理盐水组94例使用生理盐水50mL浸泡PICC导管,浸泡时间均为5min。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出现时间、严重程度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组静脉炎发生率14.1%(13/92),平均出现时间为(4.4±1.0)d,生理盐水组分别为33.O%(31/94)和(2.8±0.8)d,地塞米松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使用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能降低PICC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且能延缓静脉炎出现时间,未增加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手术病人长期消耗性疾病使外周静脉塌陷,给输液通道的建立带来一定困难。而肝脏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手术中血液及体液丢失多、手术危险性高,外周静脉不能满足术中大量输血、输液的需要。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63例肝脏手术病人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常规应用于肝脏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对早产儿输液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的早产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管,试验组的早产儿进行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的早产儿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所需置管时间、管道堵塞、穿刺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早产儿行腋静脉置管不仅能改进护理工作,而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2.
徐康清  陈瑞霞  龚湛  黄文起 《医学信息》2008,21(10):1774-177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对麻醉手术和危重患者的管理有重要意义,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实习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巧.然而,其技术要求高,且存在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出于对患者安全的考虑.难以使实习生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超声定位下指导并予以实习生更多的操作机会,有助于提高穿刺王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在实习带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为患者提供静脉输液、血液制品、药物治疗及肠外营养,但是留置导管放置过程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CRBSI发生率逐年上升。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推荐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主要针对置管和拔管环节,而对置管期间敷料使用的类型、更换频率和方法等描述比较简单。有大量的研究显示敷料是导致CRBSI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敷料损坏可直接增加CRBSI的发生率。所以,不仅要从置管和拔管环节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更要重视敷料使用的类型、更换、时机和方法,减少PICC在敷料环节造成CRBSI的发生。本文就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CRBSI与敷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醒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因敷料因素而发生CRBSI。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行PICC的儿童白血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余数分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及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抽取血液样本与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VP)抽取血液样本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明确PICC法取血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对同一个患者抽取2份血液样本,按抽血方式分为PICC组和VP组。相关性分析使用皮尔逊配对样本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对5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发现,PICC组与VP组的结果呈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990~0.997。Bland-Altman分析得到的均值偏倚都较接近0。结论 PICC法与传统VP法在对凝血功能检测的5项指标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一致性,PICC抽血检测凝血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运用及护理。方法对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选用腋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给予穿刺点皮肤的护理、导管的观察、拔管时的护理。结果 2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留置导管时间5~7d,拔管后导管做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住院期间无一例因护理不到位导致感染及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腋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留置导管期间加强导管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大大提高了重度烧伤患者治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美国NICU中PICC的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其在国内NICU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接受PICC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CU中使用PICC的病人比例为51.15%,PICC使用率为28.14%,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堵管6.04%(43例),脱管2.39%(17例),渗漏1.12%(8例),水肿1.26%(9例),静脉炎2.53%(18例),胸腔渗出0.28%(2例),每1000个导管日并发CRBSI为2.99,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胎龄、置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论PICC在NICU中的使用是安全易行的。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早产儿疾病的情况,以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了我院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12例护理.结果换血原因:败血症7例,败血症并DIC 3例,DIC 1例,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1例.其中治愈7例,家人放弃1例,死亡4例.结论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早产儿多病情危重,做好监护,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