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n=43)和对照组(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n=39).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 m后的神经功能及自理能力、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m,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颜强民  秦建军  蒋尊柏  胡丹 《医学信息》2010,23(14):2328-2330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 ,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碎吸术及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70ml)84例,采用二种手术方法,其中微创血肿碎吸术(微创组)43例,小骨窗经外侧裂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死亡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21d后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小骨窗组(P<0.05),3月后随访患者生活能力评定(ADL)微创组优于小骨窗组(P<0.05),死亡率二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8,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n=41,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3、5 d测量两组患者血肿量,在术前、术后2 w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颅去骨血肿清除术,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引流术能够更好的清除血肿,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在25ml-65ml.采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与CT结合定位,局麻经颞部钻孔放置特制血肿螺旋抽吸针,在间断负压作用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和螺旋针芯搅动下将血肿大部清除.术后立即反复CT确定残留血肿量,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血肿腔尿激酶(UK)溶解治疗.结果 35例血肿手术清除达80%以上,术后不必进行血块溶解治疗,10例血肿清除在50%-80%之间,7例血肿清除小于50%,术后继续进行血肿腔血块溶解治疗.死亡8例,死亡率15.4%,优良36例,优良率70%.结论 计算机辅助、CT引导立体定向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术是治疗中等出血量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病程中不同时期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程长短不同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在不同时机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其治疗结果采用ADL分级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超早期治疗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其它组,但总体疗效优于其它组;延迟治疗组再出血发生率最低,但疗效明显差于其它组;早期治疗组疗效可,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各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程中不同时期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各有利痹,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选择超早期或早期微创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盛英武  韩德清  陈玉光  罗伟 《医学信息》2010,23(18):3456-345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立体定向组:给予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尿激酶溶解治疗;小骨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立体定向组疗效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途径。方法对98例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术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加强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术后7d血肿清除。结果脑内血肿患者小骨窗开颅手术98例,术后7d头颅CT血肿体积院观察组,25例70%~80%血肿清除,12例81%~90%血肿清除,12例血肿清除>90%;对照组,31例血肿70%~80%清除,13例81%~90%血肿清除,5例>90%血肿清除。7d后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基底节区出血30ml以上的患者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术组(微创组)9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10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总有效80.61%,明显高于内科组42%(P〈0.01);死亡率微创组11.22%,内科组41%(P〈0.01)。随访6个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颅内出血术后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平均年龄43.52岁,血肿量为30~50 mL,平均(38.33±2.8)mL。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及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各30例,人院24 h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2组患者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如降颅压、调节血压、止血、预防感染等。手术治疗后3、6、12个月时随访,以患者继发性癫癎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指标,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继发性癫癎发生情况。结果:立体定向微创组3个时间段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分别为6.7%、10%、10%,NIHSS评分分别为(6.23±2.02)分、(5.50±2.21)分、(4.80±1.20)分;开颅血肿清除术组3个时间段继发性癫癎的发生率分别为60%、60%、53%,NIHSS评分分别为(10.18±2.20)分、(8.20±2.20)分、(7.43±2.22)分;2组间比较,继发性癫癎及NI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继发性癫癎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并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就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时机,将患者划分为找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组与延期治疗组,两组病例各为30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相对于延期治疗组而言,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血肿体积也发生了明显地改变,两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采取超早期微创锥颅软通道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显著,可快速清除患者脑内血肿,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便于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早期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早期脑内血肿行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后随访临床预后.结果 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且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好转(P<0.05).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是治疗脑内血肿切实可行的、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小脑自发性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4例手术小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描述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22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其中恢复良好1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6例,其中恢复良好4例,重残1例,死亡1例。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6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重残1例。结论:对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要根据病情轻重、头颅CT表现等各方面,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时手术治疗,旨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和重残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小骨窗开颅手术及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的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合理方案.方法 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选入对照组、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小骨窗开颅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立体定向组给予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组生活自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立体定向清除血肿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简易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11例。结果:111例中,101例血肿3天内残留血量占原来血量15%以内;7例残留血量≥50%;经再穿刺置管抽吸治愈;3例再出血,予小骨窗手术清除血肿后2例存活,1例死亡。随访1~3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ADL1 21例,ADL2 38例;ADL3 44例;ADL4 7例。结论:简易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设备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55例高血压脑出血依据CT片显示血肿的大小、形态,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果 显著进步:20例(36.4%);基本痊愈:25例(45.5%);严重残疾:7例(12.7%);死亡:3例(5.4%);总显效率为81.9%,死亡率5.4%.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微创颅钻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有效率50.00%,死亡率为34.21%;微创组有效率77.78%,死亡率为11.11%.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简便,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骨窗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以及术后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4.00%,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8.00%,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h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其中23例出现血肿扩大。复发组患者术前收缩压、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高于未复发组,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少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术前收缩压及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均为术后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作用互补,脑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硬脑膜扩大修补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使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硬脑膜敞开21例,行硬脑膜扩大修补42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硬脑膜扩大修补术后死亡率无明显增加,脑膨出、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中给予硬脑膜扩大修补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提高脑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84例脑血肿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2例,单纯使用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42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尼莫地平。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血肿清除率等一般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9.40±3.22)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2.50±2.5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颅术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血肿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