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细胞学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术中进行腹腔细胞学检查,并分析病理分期、手术分期、远端转移等病理指标与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的关系,总结术后效果。结果4例(10.0%)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研究结果表明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手术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宫颈受累、大网膜转移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基本一致。结论腹腔细胞学阳性与子宫外转移危险因素和子宫内高危因素存在直接的联系,也能提示这些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其在作为病理分期依据上有一定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邓海燕  杨进琼 《河北医药》2008,30(4):440-441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术中未作淋巴结清扫术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理(类型、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7.14%(27/35),对照组为66.67%(8/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及宫颈或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保留卵巢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89例,对术后病理证实发生卵巢转移病例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另外对手术保留了卵巢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术后有无复发转移,随访时间以月为单位。结果卵巢转移与病灶大小(〉2 cm),深肌层浸润,子宫浆膜层受侵犯,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例类型,低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癌细胞阳性有关(P〈0.05),与年龄,宫颈受累程度,子宫病灶部位,血CA 125水平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非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保留了单侧或双侧卵巢的年轻患者进行随访发现Ⅰ期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不良预后。结论对于年轻的要求保留卵巢的患者,如果为I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阴性,有较好的随访条件者可予以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艳  岳天孚 《天津医药》2012,40(10):998-1001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2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2组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宫旁受累情况、分化程度、年龄、腹腔细胞学结果及血清CA125水平的异同,并对上述指标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07%(27/268),主要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占81.48%),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9.68%(6/62).淋巴结转移率在深肌层浸润、非内膜样癌、中分化和低分化内膜样癌、累及宫颈或宫旁组织、血清CA125水平升高及年龄≥60岁的患者均分别显著高于无肌层和浅肌层浸润、子宫内膜样癌、高分化内膜样癌、仅限于宫腔内、血清CA125水平正常及年龄<60岁的患者(均P<0.01),而腹腔细胞学阳性与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膜样癌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和血清CA125水平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深肌层浸润、中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和较高的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1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158例患者手术中抽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15例腹腔细胞学阳性,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侵润深度、脉管侵润、子宫外转移危险因素有关系,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关联。结论腹腔细胞学阳性同宫外转移危险冈素、子宫内多个高危因素相关联,而且还能通过以上的高危因素影响患者的预后。腹腔细胞学检查在手术的过程中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宫外转移危险因素和子宫内高危因素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率差异显著,腹腔细胞学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和子宫内高危因素及宫外转移危险因素有关,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细胞子宫外播散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64例,回顾性研究其中有行淋巴结评估结果的45例病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及腹腔肿瘤细胞播散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输卵管未结扎是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腹腔播散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提示,CA125升高、组织学类型为非内膜样癌、子宫深肌层浸润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未提示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输卵管结扎与否是子宫内膜癌细胞腹腔播散的独立影响因素,CA125升高、非子宫内膜样癌、子宫深肌层浸润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出现复发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未复发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腹水细胞学分型、淋巴结转移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4.55、4.39、3.33,95% CI =1.79~11.17、2.08-9.13、1.47-8.51)。结论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因此术后选择合适辅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杏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8-149
目的回顾性的探究导致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以避免患者复发。方法筛选我院妇产科2009至2011年间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访中诊断复发患者43例(25.60%),对比观察复发组患者与为复发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及细胞学分型上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淋巴结转移27.91%、宫旁转移20.93%、宫颈转移23.26%、腹水细胞学46.51%、输卵管转移16.28%、无肌层浸润4.65%、韧带转移20.93%、阴道转移23.26%、肉眼分型局限型23.26%、病理分型内膜样腺癌76.74%、细胞学分型G116.28%,提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有着重要的影响(P<0.05),而细胞学分型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是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提高对这些情况的注意并因根据不同的给患者选择合适的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复发而住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个月。此10例中6例已经死亡,6例病例的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仅17个月。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阴道顶端复发与宫颈受累关系较为密切,盆腔复发与附件受累和腹腔冲洗液查见癌细胞关系较为密切,远处转移主要与组织分化不良和深肌层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方旖骅  周猷伟  颜士杰 《安徽医药》2013,17(12):2058-2060
目的 比较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搜集该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住入院的经手术-病理分期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66例,分为绝经前组76例(45.78%)和绝经后组90例(54.22%),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特点.结果 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临床表现均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两组在孕次、产次、未产人数、肥胖人数、合并高血压、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脉管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内膜癌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宫颈受累、附件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前患者中的发生率增高,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更密切.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较少,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恶性程度低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如早期诊断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辅助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112例,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70例,比较两组术前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判断宫颈受累的可靠性,比较两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 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未受累估计的准确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颈受累情况,不增加患者腹腔术中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168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扩散至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途径。方法对接受全子宫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记录肿瘤所处子宫腔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及切除淋巴结位置及阳性淋巴结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宫底部、宫体部、累及宫颈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9.2%、20.6%、37.5%,均以髂外淋巴结转移为最常见。病灶局限于宫底、宫体部者多为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累及宫颈者以髂外、髂总淋巴结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30.8%,后者为66.7%,P〈0.01。所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累及宫颈者的髂总淋巴结均为阳性,而病灶限于宫体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仅有27%髂总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程度、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位于宫体部的肿瘤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累者最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病灶累及宫颈者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所选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分析磁共振诊断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宫颈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磁共振对肌层浸润诊断的准确率为86.8%,漏诊率为25.0%,误诊率为10.0%。磁共振检查、预测深肌层浸润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93.1%。磁共振诊断宫颈侵犯准确率为65.8%,漏诊率为66.7%,误诊率为26.5%。磁共振诊断宫颈侵犯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71.9%,阳性预测值为18.1%,阴性预测值为85.1%。结论磁共振在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及宫颈侵犯有助于术式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检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绍芳  薛凤霞 《天津医药》2007,35(5):341-343
目的:分析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349例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绝经状态分为未绝经组(41.5%)与绝经后组(58.5%),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未绝经组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低于绝经后组(24.8%vs36.8%,24.1%vs52.0%,17.9%vs27.9%,均P〈0.05),但未绝经组合并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肿瘤家族史及内膜增生的比例较高(均P〈0.05)。绝经后妇女以阴道排液为主诉的比例较高(P〈0.01)。2组均以内膜样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但未绝经患者组织分化较好,深肌层浸润及腹腔细胞学阳性比例低于绝经后组(均P〈0.01)。未绝经组的5年生存率为91.71%,高于绝经后组的71.9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状态、宫颈侵犯、淋巴结转移、浆膜受累、特殊病理类型及组织低分化是影响内膜癌预后的独立性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未绝经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第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并将其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C-erB-2、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erB-2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相关(P<0.05);PR与组织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er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2、ER及PR 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和肌层浸润、宫颈侵犯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MRI检查并且手术治疗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R/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结果术前MRl分期总的准确度为86.1%(31/36),MRI在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的诊断准确度为91.7%(33/36),敏感度为93.3%(14/15),特异度为90.5%(19/20);在判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问质浸润时诊断准确度为94.4%(34/36),敏感度为90.9%(10/11),特异度为96.0%(24/2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判断及宫颈受累程度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翠花  徐韶杰 《河北医药》2010,32(17):2320-2322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8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手术切除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分析其在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不同组织病理分级中的表达结果 :G1级的阳性率为86.9%,G2级的阳性表达率为80.6%,G3级的阳性表达率为42.3%,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病例的阳性率为56.5%,肌层浸润≥1/2者阳性率为8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阳性率为59.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为84.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的阳性率为63.6%,Ⅱ期的阳性率为77.3%;Ⅲ期的阳性率为80.0%,Ⅰ期与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与Ⅲ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组织分级、子宫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血流阻力指数(RI)联合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进行彩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清CA-125水平,分析RI值、CA-12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RI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而降低;CA-125随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彩超RI值与CA-125水平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术前进行彩超检查肿瘤血流RI以及血清CA-125水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ILK、E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L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0%)及癌旁组织(8.8%)(P〈0.001)。②E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50.0%)(P〈0.001)。③ILK随着晚临床分期、组织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表达增高(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④ILK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4)。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随细胞恶变而发生改变。对ILK、ER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