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蒋毅远  姚烈辉  潘张军 《中国医药》2012,7(9):1141-1142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开后换药,Ⅱ期缝合创面或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5例中,显效13例(86.6%),有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中,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综合征上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骨筋膜综合征的患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组21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密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持续负压吸引(-20kPa)。对照组21例患者常规手术切开减压后,使用常规的处置、换药。两组患者术后均正常使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使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在伤口愈合率、感染率、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上以及住院时间、肌酸激酶降低幅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较对照组有伤口愈合快、感染率低、植皮或皮瓣的修复率低以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肢体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短。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桂剑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折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前臂和小腿,一旦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减压后的创面因渗液多,需经常换药,患者痛苦大,医生工作量大,也易合并创面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或技术[1],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如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特殊部位创面(头、手、会阴部)的临床治疗[2-3].我科对13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的创面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在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换药和封闭负压引流处理。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机体内的肌酸激酶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几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应用网状小切口减压引流法治疗急性骨筋膜间区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网状小切口减压引流法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方法对四肢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6例,早期发现后,及时应用网状小切口筋膜切开减压引流术。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6.86%,常规大“S”切口减压,其优良率约41.67%,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小切口切开减压,损伤小,愈合快,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在切开减压手术基础上分别采用常规换药方式和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肌酸激酶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手术期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接受植皮手术者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对患有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庄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70-17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VSD治疗。结果术后7~10 d移除切口部位敷料,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无明显感染,抗生素使用费用低,14例患者予直接缝合,3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张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方法的疗效,研究VSD在O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64例,所有患者均行减张切开术,其中28例患者采用传统术后处理方式(传统组),36例患者采用VSD技术处理(VS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长于VSD组,VSD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感染,早期进行二期缝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价值。方法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6例患者,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切开彻底减压并联合中西医用药治疗。结果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随访1~2年,经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除1例45。外,其余均〉90°,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并联合中西医用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药》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排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经早期手术切开筋膜减压骨折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复位10例,2例不完全复位,按Richardson功能标准优良10例差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进行处理,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2月之间收治的33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6)与观察组(n=17),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引流量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与传统换药治疗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深层感染中应用的优势更为明显,可显著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64-2765
目的:探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4例。结果:34例患者病情全部得到迅速控制,股体肿胀消退。切开减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术后随访患者全部获得优良效果,无后遗症。结论:用人工皮肤及负压吸引系统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满意,能够迅速降低组织压,防止感染,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指征及护理方法.结果 56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膝关节及踝关节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56例患者行切开减压术,其中49例患者同时行髓内固定术.39例一期缝合良好;9例术后10d缝合;6例二期缝合植皮愈合,2例术后18d缝合.结论 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在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治疗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吸引(VSD)技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期切开减压,外固定,术后换药及消肿后二期手术内固定及创面修复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所有患者创面均未发生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26.5%),在肿胀消退时间、切开后封闭创面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减少工作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华  尹培荣  邢维平 《贵州医药》2000,24(8):492-493
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方法,如术后并发感染则影响治疗效果.收集我院1989~1999年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术14例.其中8例术后感染,感染率57.1%,现针对其发生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疗效进行分析,弄清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疗效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4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状况进行系统性地探究。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术运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中,不仅起到了显著了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2%以上,且降低了医生临床操作的难度。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恢复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骨缺损、骨折粉碎,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易发生骨筋膜室高压、感染,以致感染性骨不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治疗创伤及感染所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新方法[1]。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对9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和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