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2.
背景: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是影响肝移植后胆道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调控基因bcl-2/bax可能对胆管上皮细胞的生存起到决定作用.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1bax mRNA表达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2/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供肝冷保存1 h组40只,冷保存12 h组40只,对照组20只.方法:供肝冷保存1,12 h组,组内随机配对,体质量相对较轻的大鼠做为供体,供肝置于4℃器官保存液中,分别保存1、12 h后行原位肝移植,对照组只行开、关腹手术.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肝总动脉采用改良"支架法"进行端端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移植后1,3,7,14 d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保存1 h组移植后1,3 d可见轻度胆道损伤的血清学及病理学表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6±0.23)%,(3.42±0.22)%,(2.91±0.23)%,(2.87±0.16)%,且在移植后7 d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保存12 h组移植后1,3,7 d,胆汁郁积征象明显,伴有严重的胆管损伤病理学改变,且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保存1h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1±0.33)%,(8.52±0.36)%,(3.51±0.27)%,(2.91±0.28)%.在移植后各时相点,保存1h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mRNAlbaxmRNA比值分别为(1.12±0.12)%,(1.34±0.13)%,(1.51±0.14)%,(1.60±0.15)%,在移植后7 d即接近对照组水平,而保存12h组则为(0.90±0.08)%.(0.79±0.02)%,(1.36±0.12)%,(1.59±0.14)%,在移植后7d仍明显低于保存1 h组和对照组,且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负相关(P=0.029).结论:冷保存时间延长导致胆道功能严重损伤,导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 mRNNA/bax mRNA下调,促进移植后早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是影响肝移植后胆道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调控基因bcl-2/bax可能对胆管上皮细胞的生存起到决定作用。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mRNA表达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2/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供肝冷保存1h组40只,冷保存12h组40只,对照组20只。方法:供肝冷保存1,12h组,组内随机配对,体质量相对较轻的大鼠做为供体,供肝置于4℃器官保存液中,分别保存1、12h后行原位肝移植,对照组只行开、关腹手术。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动脉化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肝总动脉采用改良“支架法”进行端端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移植后1,3,7,14d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胆管h皮细胞内bcl-2mRNA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保存1h组移植后1,3d可见轻度胆道损伤的血清学及病理学表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62±0.23)%,(3.42±0.22)%,(2.91±0.23)%,(2.87±0.16)%,且在移植后7d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保存12h组移植后1,3,7d,胆汁郁积征象明显,伴有严重的胆管损伤病理学改变,且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保存1h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51±0.33)%,(8.52±0.36)%,(3.51±0.27)%,(2.91±0.28)%。在移植后各时相点,保存1h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 mRNA/bax mRNA比值分别为(1.12±0.12)%,(1.34±0.13)%,(1.51±0.14)%,(1.60±0.15)%,在移植后7d即接近对照组水平,而保存12h组则为(0.90±0.08)%,(0.79±0.02)%,(1.36±0.12)%,(1.59±0.14)%,在移植后7d仍明显低于保存1h组和对照组,且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负相关(P=0.029)。结论:冷保存时间延长导致胆道功能严重损伤,导致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内bcl-2 mRNA/bax mRNA下调,促进移植后早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渗构橼酸盐腺嘌呤液(HCA液)加前列腺素E1(PGE1)对大鼠供肝进行灌注,探讨PGE。在供肝灌注冷保存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是HCA灌注液中加入PGE.加器官保存液(UW液)注取肝,对照组则单纯使用HCA液加UW液灌注取肝。经不同冷保存时间后,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在10h和20h保存时间点,实验组ALT和LDH以及MDA和MP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酶值水平均随冷保存时间延长增高(P〈0.01);实验组SOD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降低(P〈0.01)。病理变化可见实验组肝窦、肝细胞索结构清晰,肝轻度肿胀,无细胞坏死。结论HCA液中加入PGE1后对肝脏冷保存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GE1在灌注过程中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中性粒细胞与肝窦库普弗细胞及内皮细胞的黏附,减轻多种组织和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逆汤(SD)对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的影响,以了解SD对供心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成2组,1组为对照组,2组为实验组。取心前,取心肌测ATP。1组用4℃ UW液灌洗、2组用4℃ UW SD液灌洗;常规取心后,1组在4℃ UW液中,2组在4℃ UW SD液中保存6h。取心肌测ATP。然后在Langendorff模型上,1组用KHB液,2组用KHB SD液再灌注30min,再取心肌测ATP。结果:2组取心后各时点ATP均高于1组。结论:在灌洗液、保存液及再灌液中加入SD能使供心冷保存和再灌注期间ATP维持较高水平。SD对供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性肝癌3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胆管细胞癌又称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肝癌的15%。胆管细胞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肝门型和外周型,其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占67%。由于本病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仅为22.8%,CT平扫的显示率约34%。而早期准确诊断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胆管细胞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此提高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超声诊断是肝胆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为了对胆管细胞癌的声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本病的相关病因,病理学特征及超声诊断现况进行综述,以便提高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离体大鼠肝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离体低温保存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供肝切取采用模拟临床肝移植的标准取肝法,离体肝组织置于4℃保护液中。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B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设为保存0h组)。肝脏保存1、2、3、6h后,测定肝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等的含量,线粒体Ca^2+含量及Ca^2+-ATP酶活性。观察实验组、对照组肝细胞及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结果:(1)实验组肝细胞ATP的含量、Ca^2+-ATP酶活性、线粒体Ca^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光电镜下见随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丹参能改善低温保存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减轻低温保存肝脏线粒体的损害,因此丹参能提高供肝保存质量,可用于供肝保存。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O治疗组)。连续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变化。结果:EPO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持续时间,使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EPO减少再灌注末心肌MDA含量,提高心肌GSH-Px、CAT、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对心肌SOD活性无影响。结论:EPO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皮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脑灌注不足皮怪小胶质细胞和量形细胞的反应。方法: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所致慢性脑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从1-4个,月,皮层损害加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的活动增多。环孢素A(CsA)治疗后,皮层损害轻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的活动明显减弱。结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在慢性脑灌注不足皮质损害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大鼠肝移植供肝切取过程中不同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即标准法组(A组)、快速法组(B组)和改良快速法组(C组),每组各行20对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中资料和术后3周存活率及冷灌洗后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在供肝切取手术时间上C组明显较A、B两组为短(P<0.05),其术后3周存活率也高于A组(P<0.05)。光镜下C组与A、B两组相比肝窦内未见红细胞。结论:标准法和快速法适合于刚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单位,为提高供肝质量、改善术后存活率应选择改良快速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可控性胆道外引流模型。方法将110只原位肝移植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70只,制作可控性的胆道外引流回流通路;对照组40只,进行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并制作单纯的胆道外引流。术后进行胆汁检测及生存评估。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大鼠的胆汁分泌量、胆汁酸总量及胆汁中CA、DCA和CDCA所占的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5、0.014、0.006、0.029及0.001)。实验组4周生存率为85.7%,对照组为55.O%;生存分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该大鼠原位肝移植可控性胆道外引流模型,不但维持了大鼠的肠肝循环,而且提高了术后生存率,便于术后胆道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导致非外科性移植物胆管树损害最重要的始动因素。观察不同胆道灌洗液对大鼠肝移植供肝胆道保存的影响,以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胆道灌洗液,使胆道在冷保存期间获得器官水平上的最佳保护。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设计及分组:实验因素包括胆道灌洗液与冷保存时间,不同的灌洗液分别为胆道灌洗液a(生理盐水、HCA液),胆道灌洗液b(HTK液、UW液);冷保存时间为4h,8h,12h。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9(3^4)]正交表对实验因素随机分组,共分为9组。②实验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5只,分为9组,每组5只。制作大鼠取供肝模型,按照实验设计分别选择不同的胆道灌洗液进行胆道灌洗,在相应的冷保存时间取胆管组织进行检测。③实验评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检测,计算凋亡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胆管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求出每张照片中所有胆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平均体积和数密度。结果:4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通过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与直观分析得出下列结果。①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正交设计结果:胆道灌洗液a、胆道灌洗液b及冷保存时间是决定大鼠供肝胆道冷保存损伤的主要因素(P均〈0.01);其中HCA液、HTK液及4h冷保存时间较为理想,且三者结合效果更好。②胆道上皮细胞线粒体平均体积及数密度的正交设计结果:胆道灌洗液a、胆道灌洗液b及冷保存时间是决定大鼠供肝胆道冷保存损伤的主要因素(P均〈0.01);其中HCA液、HTK液及4h冷保存时间较为理想,且三者结合效果更好。结论:①正确选择胆道灌洗液可以大幅度减轻肝移植供肝胆道的冷保存损伤,保护胆管上皮细胞。②胆道灌洗液以选择HCA液与HTK液结合灌洗的方式较为理想,冷保存时间越短越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胆管上皮细胞在不同时相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选择无胆道疾病的肝移植病人50例,供体胆道灌洗液为HC-A肾保存液,器官保存液为UW液。术中不同时间段(供肝植入前、门静脉开放时、动脉开放时、动脉开放后30 min)留取胆道组织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不同时间段所取的胆道标本上皮所受损伤逐渐加重。观察到细胞的肿胀、炎细胞浸润、细胞核的皱缩、微绒毛断裂等。结论胆道缺血时间的延长可导致胆道上皮细胞损伤加重。但是当冷缺血时间小于12 h,胆道上皮损伤可修复,并不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不同临床细胞样本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中,配制其相应的液基细胞保存液,达到最佳检测效果,提高临床细胞学的诊断率。方法配制液基细胞保存液①、②、③号,在不同的临床细胞学标本中[常规标本用①号保存液、对于血液多的标本再加用②号保存液(②+①号)、对于黏液多的另加用③号保存液(③+①号)]处理,观察作用效果及诊断成功率,并与常规直接涂片的制片质量及诊断成功率做对照,比较其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配制的3种细胞保存液用于细胞制片效果良好,诊断成功率高(99.3%);与常规涂片细胞学检查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②、③号液基细胞保存液配制在不同的临床细胞学样本诊断中有较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临床细胞学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世界性的供肝短缺问题导致每年全球约有10%的患者在等待移植过程中死亡。活体肝移植(1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是在尸体供肝短缺的背景下产生的,成人间的LDLT多需切取供体的右半肝作为移植物。尽管活体右半肝移植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但是关于活体右半肝移植时是否保留供体的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同时,不包含MHV的活体右半肝移植在MHV引流的V、VIII段属支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MHV的局部应用解剖、LDLT手术时MHV的供体或受体归属、不带MHV的半肝移植时MHV属支重建与否等问题结合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的经验及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脑、肝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制备大鼠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验证丹参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南方医院中心实验室及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组各8对(供体与受体).②实验方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 ℃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注射液组灌注保存液中加60 mL/L丹参注射液;模型对照组不加丹参.③实验评估:移植术后6 h处死各组大鼠取样,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对比观察移植肝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组16只受体大鼠及假手术组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丹参注射液组和模型对照组移植肝再灌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假手术组(P < 0.01);丹参注射液组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1).②丹参注射液组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明显升高 (P < 0.01).③丹参注射液组较模型对照组肝组织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再灌注损害程度减轻.结论:丹参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MRCP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方法对2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有临床症状或生化异常疑胆道并发症的患者行MRCP检查,分析其MRCP表现.所有病人均经直接胆道造影、术后病理或随诊观察确诊.结果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1.9%(13/21).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胆道结石2例,胆道淤泥1例,供体-受体胆总管不匹配1例.结论 MRCP可以明确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月施行的199例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例(15.08%)发生胆道并发症,分别为胆道狭窄14例,胆漏形成9例,胆泥形成7例。30例患者中,留置T管引流13例,未留置T管引流17例。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造影并联合应用核磁共振胆管成像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