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10例慢性肺心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高频喷射通气30分钟前后肺阻抗血流图的变化观察,发现高频喷射通气有确切的降低肺动脉平均压(P<0.05),肺动脉收缩压(P<0.05)及肺动脉舒张压(P<0.01)的作用。认为较大幅度地提高血氧分压对肺动脉高压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不失为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阻抗血流图及微分图与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肺及心电阻抗血流图的变化,并判断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肺及心阻抗血流图,与单纯肺心病及对照组相应资料作比较,并且与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具有单纯肺心病特征,且肺阻抗血流图(IPR)的舒张期O波低平,心阻抗血流图(ICG)的左心射血前期与射血期之比(PEP/LVET)增大及左心射血上升速率(Cdz/dtmax)等减小,心环小于肺环。与彩超有很好相关性。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在IPR及ICG上与单纯肺心病组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对50例浸润型肺结核病人和32例健康成人进行肺阻抗血流图检查。肺结核组H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低于0.15Ω者15例(30%);肺动脉平均压(PPA)明显升高(P<0.001),高于2.67kPa者16例(32%).结果表明,Hs及PPA可作为浸润型肺结核的灵敏度指标,用以间接了解病变范围和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阻抗血流图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肺心病患者及48例临床疑诊肺心病患者在临床缓解期应用ZK-Ⅵ多功能阻抗测试仪检测。检测结果应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鲁昌珍教授诊断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8例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血流图提示肺心病16例(88.9%),提示肺动脉高压的为18例(100%);48例疑诊肺心病患者的肺阻抗血流图提示肺心病的为27例(56.3%),提示肺动脉高压的为29例(64.6%),提示负荷后肺动脉高压的为42例(87.5%)。结论:肺阻抗血流图对代偿期肺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及失代偿期肺心病的诊断符合率均与文献报道的50%-70%和83%-93.3%相近似。它不但能早期诊断肺心病,也可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及隐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11.
对40例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并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应用较低潮气量、低频率通气、止酸剂防止消化道出血、强化人工气道管理与营养支持疗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存活34例(85%),死亡6例(15%),27例(67.5%)通气≤10天。认为肺同并发呼吸衰竭时早期实施气管插管,使用低通气模式,预防性应用抗酸剂并加强营养支持,强化人工气道管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期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心病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本研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长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结构参数如右心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舒服张末期内径(RVD)、右心室壁厚度(RVWT)、右肺动脉内径(RPA)、左、右心室内径的比值(LV/RV)和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ro-BN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右心室各结构参数显著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肺动脉收缩压同右心室各结构参数呈显著正相关(r=0.47-0.65),P〈0.01)。结论长期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明显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缓解前后心电图参数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感染控制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对76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别在急性感染期和缓解期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心率、额面心电轴、RV1 SV5电压、肢体导联总电压、PⅡ波电压、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急性感染期和缓解期心率(110±11次/min,91±10次/min)、ST-T改变的发生率(78%,46%)、房性心律失常(98%,76%)和室性心律失常(32%,1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额面心电轴、RV1 SV5电压、肢体导联总电压和PⅡ波电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后,心电图的部分参数随之好转,心律失常和ST-T能够较敏感地反映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COPD未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OPD患者发生肺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PaO2、 PaCO2、 CD4+/CD8+、 FEV1及FEV1/FVC方面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加重次数、吸烟指数及SGRQ评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稳定患者病情,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戒烟,及时疏导患者负性心理有利于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高星  才文 《临床内科杂志》1999,16(4):201-202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危重型高原肺水肿的效果。方法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高原危重型肺水肿139例,以鼻导管吸氧68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吸氧及HFJV前和通气1小时,4小时,8小时测定股动脉血气,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家一直认为氧对需氧生物完全有益,Mccord氏和Fridovich氏发现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氧的有毒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肺脏是气体交换组织与氧代谢有密切关系,特别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有肺功能障碍时,出现组织缺氧、缺血时其氧代谢过程中自由基变化情况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FJV在肺结核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OB)诊治中血气变化。方法 100例FOB介入诊治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以HFJV联合靶控输注麻醉;B组50例,以鼻导管吸氧联合靶控输注麻醉,分别进行吸痰、肺泡灌洗等综合治疗。分别记录T0、T1、T2及T3时的ABG、ECG及Bp、HR和SpO2,计算RPP,观察镜检期间有无呛咳、体动,并在苏醒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两组PaO2明显下降,T1时的Bp、RPP低于T0、HR增快(P<0.05),部分出现心律失常,ST-T段压低,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且超过术前水平(P<0.05)。镜检期间患者SpO2维持在麻醉前值,无一例出现呛咳、体动或术中知晓。结论 HFJV对肺结核患者行无痛FOB能提高PaO2,减少并发症,使FOB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分别检测了20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16 例健康人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并同时采用改良Boyunn 法分离固定淋巴细胞,对其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肺心病病人的严重程度与SOD含量、MDA 水平、淋巴细胞线粒体数目及膜结构改变有相关性,心衰越重,MDA 越高,淋巴细胞线粒体内的数目越多,线粒体嵴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与肺心病患者淋巴细胞线粒膜结构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影响细胞功能的靶部位,故对肺心病患者加强抗氧化的治疗,保持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状态,可能对于肺心病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循环血压、6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显效率40%、总有效率84%,肺动脉高压(PAH)下降率17.83%,LVEF增加8.08%,6-MWT增加1.4级;治疗组临床显效率80%、总有效率98%,PAH下降率27.04%,LVEF增加10.36%,6-MWT增加2.1级。组间相应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PAH,逆转肺血管的病理变化,不会造成低血压、心搏出量下降等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A 25-year-old woman with acute dyspnea was found to have nodular shadows in a chest X-ray film. Multiple defects in a perfusion scan indicated pulmonary embolization. The cause of acute cor pulmonale was extensive metastatic embolization from chondrosarcoma of the calf. Embolization by metastasis as a rare occurrence resulting in acute cor pulmonal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a malignant tum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