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以上涉及到白粉、温粉和粉,这三者是何物?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最终未成  相似文献   

2.
<正> 《伤寒论》第2条日:“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缓者,名为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日:“中风为之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也”。上述两条病名虽都为中风,但两者截然不同,前者为证候名,后者则为病名,故虽名同而义异。现区别如下: 1 病因病机的区别:《伤寒论》所谓之中风,即太阳中风,其病机如《伤寒论》第12和97条所述:“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  相似文献   

3.
仲景制方特点可概为立方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药味少,易掌握。然统观《金匮要略》一书中201首方剂(4首有方名而缺药者除外),除众所公认的制方特点外,不难发观亦有用“大方”者(即方剂之大者,表现为药力猛,药味多,药量重),如列入正文的鳖甲煎丸、候氏黑散、大黄(庶虫)虫丸、薯蓣丸等,虽仅占百分之二,却体现了仲景的辨治特色,兹浅探如下。 鳖甲煎丸见于《金匮·疟疾篇》,主治疟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停于胁下而成疟母。其方由25味药物组成,鳖甲为主药,软坚散结,遵“坚者软之”原则,重用软坚散结之鳖甲,以达祛淤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在叙述脉证治的时候,应用了很多“反”字,如“脉反沉迟”、“反恶寒”、“反不渴”、“小便反少”、“面反瘦”、“反言胸中痛”、“医反下之”等等。计有三十八条用了“反”字(做为病名的“胃反”之“反”除外,全书共用“反”字达四十六个。对该字的理解,大部分条文可按“异平常理之义”作“反而”解释得通,但有的条文则解释不通。对用“反而”解释不通的,注家将“反”字释为传写之误,应为“及”或应无“反”字。但究竟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对于本条的注释历来注家都认为“转胞”之“胞”为膀胱。近读《四川中医》1985年第5期沈舫饮《“转胞”之“胞”当是子宫》一文,沈氏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转胞”之“胞”当是子宫。笔者认为转胞之胞应是膀胱而不是子宫,其理由是: 1.古典医籍中,就有称胞是膀胱者。如  相似文献   

6.
文题所谓《伤寒》、《金匮》方之运用 ,并不是也不可能全面论述《伤寒》、《金匮》全部医方之临床应用。仅就个人及先公在运用该书中某些医方之典型性病例 ,结合个人体会 ,聊为介绍。1 伤寒类1 1 重证感冒用柴胡桂枝汤例 昔日吾治感冒 ,凡风寒外闭 ,高热无汗而无咽肿咳嗽者 ,概不用辛凉解表之剂 ,以其解表发汗之力不足 ,难以奏效 ,且易迁延时日 ,故必以辛温之法治之 ,重者 ,尤需遵《伤寒》论法 ,奏效较速。常可 1剂知 ,2、 3剂即解。196 0年春 ,诊一中年男子 ,因感冒风寒 ,高热不退(在 4 0°以上 ) ,恶寒甚 ,全身战栗 ,覆被而卧 ,无汗 ,…  相似文献   

7.
仲景原著中言“急”字处50有余,对启迪后学识证、辨治、择方,有莫大的警诫意义。今择其要而小议之。一、加强辨证效果“急”字在原著中最多的是用来形容疾病所处的状态,具有直观形象、明白畅达、加速认识的作用。如挛  相似文献   

8.
在《金匮要略》中,“搏”字共出现二十一次之多。它们分别见于《脏腑经络篇》“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痉湿暍篇》“风湿相搏”出现三次;《中风篇》“寒虚相搏,邪在皮肤”“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血痹  相似文献   

9.
《金匮》温经汤俗称大温经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第九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其证唇干口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相似文献   

10.
《金匮》文字简奥,有些字(词)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此时如果不紧扣原文,不结合病机理解,则可能有违经旨。本文就教学中遇到的此类问题,试举数例如下。1 “下利清谷”与“清便自调”《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十四条:“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文中“下利清谷”是云泻下清稀或水样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清”自然作“清稀”或“清水样”解。但在“清便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方剂,源远流长,然汉以前医方,所存甚少,今存医方中已臻完备者,唯张仲景《伤寒》与《金匮》方,以下仅就张仲景方对方剂学的贡献,略陈管见。 《伤寒》、《金匮》方的渊源 方剂之学,古有“伊尹为汤液”之说,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的解读,揭示出仲景针对呕吐的治疗,体现了解表和中、渗利止吐、和解少阳、温中降逆、温胃安蛔、清热通降、和中蠲饮及补中下气等八法。  相似文献   

13.
依据历代文献资料,对林亿等校定的《伤寒论》序中所载方之总数为“一百一十二方”、《金匮要略》序中所录“二百六十二方”加以考证。并分析《伤寒杂病论》的桂林本和长沙本的版本异同、医方特点等,认为两种版本《伤寒杂病论》均系后人有意托古所作,非仲景之旧物。  相似文献   

14.
《内经》“官”字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到《内经》的“官”字,学中医者很容易想到《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十二官”。关于此篇的“官”字,不少注家及某些教科书多以官职为释。然而稍加推敲,历代并无仓廪、传道、受盛、作强、决渎之类的官名,中正、州都作为官名已是曹魏以后的事了,而且既尊奉心为一身之“君主”,同时又称心为由君主任命的“官”而并列于“十二官”之间,从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官”解作官名是不妥的,造成这一误解主要是由于混淆了古代汉字一字多义的不  相似文献   

15.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金匮要略》许多条文是重复的,虽然条文相同,但辨证方法、编写体例及作用不同,另外,还与错简及条文的相互补充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呕吐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呕吐的条文,分别有40条和31条之多,其中对本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以及观察预后,指导治疗均有较详论述,本文试辨析如次。一、病机证候 (一)风寒外袭:《伤寒》第3条:“太阳病,……体痛呕逆,……名为伤寒。此风寒袭表,卫阳郁闭,寒邪犯胃致呕逆。《伤寒》第12条:“太阳中风,……鼻吗于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乃风邪袭表,营卫失和,肺气失宣降,胃亦随之上逆致呕。《金匮·妇人产后病篇》第8条:“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干呕,……可与阳旦汤。”足资佐证。《伤寒》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此太阳与阳明合病,外邪不解,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致呕。 (二)痰水犯胃:《伤寒》第40条: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