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国富  朱凯  王高峰  毕乐昌 《浙江医学》2017,39(19):1684-1685,1726
目的探讨改良取栓术(经大隐静脉入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取栓术的3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静脉造影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来进行术后即时静脉通畅率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术中及术后无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术后即时静脉通畅率为(88.20±7.94)%,术后1周治愈率为77.42%。结论改良的经大隐静脉入路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 ,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血栓形成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 ,而其后遗症则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 ,甚至致残。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 97例 ,其中85例行静脉切开取栓术 ,同时进行下腔静脉滤过器置放术 ,结合抗凝、抗炎等综合治疗 ,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措施 ,9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达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7例 ,男 4 1例 ,女 5 6例 ;年龄 2 3~ 78岁 ,平均 5 3岁。均拟“下肢肿胀”入院。其中有 89例是左下肢肿胀 ,5例是…  相似文献   

3.
贾荣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3,(4):138-13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59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溶栓组中疗效优者32例,良者12例,中者5例;手术取栓组优者6例;介入溶栓组优者3例,中者1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不少见,其后遗症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尤其困难,并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997年以来本院采用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手术取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取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静脉造影示:6例深静脉全程基本通畅,4例为深静脉短段闭塞,余呈全肢型静脉血栓。术后随访除3例仍有下肢明显肿胀外,其余病例无明显肿胀、浅静脉曲张、溃疡等,在循序减压护套的支持下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行取栓术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18例,治愈率72%;显效5例,显效率20%,有效2例,有效率8%。结论 非手术溶栓治疗下肢溶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溶栓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53例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非手术组25例,手术治疗组28例。手术组在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后行患肢取栓、球囊扩张治疗。两组患者均予抗凝、溶栓等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肿胀和胀痛缓解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的72.0%,且住院时间短于后者,远期并发症少。结论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并不少见,其后遗症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尤其困难,并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1997年以来本院采用取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9例,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25-28,3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华法林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置入腔静脉过滤器,并采用经腘静脉介入导管,给予尿激酶进行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患侧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静脉通畅评分优于对照组[(5.02±1.22)分vs(8.07±1.12)分],深静脉通畅程度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44.19%vs 27.91%,90.70%vs 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溶栓治疗能获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纤溶酶组(56例)和小剂量尿激酶组(48例),溶栓分剐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抗凝(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加丹参静滴,疗程14天,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观察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胃肠出血(黑便)、泌尿系出血(血尿)、颅内出血等。疗程第5d和第10d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再通率及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PT过度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纤溶酶使用简便、安全性可靠,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治疗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30例(中央型4例,混合型26例)不同发病时间的严重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手术切开股静脉,用Forgarty球囊导管清除髂股静脉内血栓,继之用尿激酶或巴曲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术后通过DSA造影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和瓣膜功能。结果:术后即刻下肢胀痛显著好转,25例7-10天后无下肢肿胀,5例下床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行DSA或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无肢体不适,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瓣膜功能良好;3例患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良。本组患者术后无肺栓塞表现。结论:严重急性下肢DVT行DSA下手术,可保证取栓的彻底性,提高术后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发病时间超过1周者,亦可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49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9.54±9.65.下肢无创伤组27例,手术取栓7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20例;随访16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12.5%、30%、37.5%、33.3%、40%。下肢有创伤组22例。2例因股静脉损伤行手术治疗,溶栓治疗20例;随访15例(1~5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6.7%、14.3%、15.4%、18.2%、25%。结论: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严重创伤患者,应接有无下肢合并伤分为二种类型。合并下肢损伤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早诊断是挽救肢体、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岩  沈焕  杨春宁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591-592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l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l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溃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的治疗和对其中81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的271例(286侧)下肢DVT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8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29.9%),随访时间7-96个月,平均49个月。症状消失为19例(23.4%),肢体出现静脉曲张28例(34.6%),皮肤色素沉着24例(29.6%),渍疡9例(11.1%)。结论药物溶栓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各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惦治的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溶栓,抗凝等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65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有效率100%;溶栓治疗共89例,有效率85.4%;抗凝治疗28例,有效率60.7%。近期有效率达73.3%。肺栓塞发生率1.2%,其中91例随访2个月-48个月,后遗症发生率为39.6%。结论 DVT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我们主张早期诊断,中央型DVT可以采用手术取栓的方法,周围型和混合型DVT适用溶栓,抗凝以及其他方法治疗,亚急性DVT可以用抗凝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264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4例患者当中,年龄≥40岁的有984例,占77.85%;无明显诱因发病的有642例,占50.79%;发病前有明确外伤史(未行手术治疗)的142例,占11.23%;手术后发病的有316例,其中骨科手术史142例,占11.23%;妇产科手术史90例,占7.12%;普外科手术史42例,占3.32%;血管外科手术史23例,占1.82%;泌尿外科手术史12例,占0.94%;其他手术7例,占0.55%;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病的有20例,占1.58%;恶性肿瘤患者25例,占1.98%;类风湿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有27例,占2.14%;吸毒史8例,占0.63%;抑郁症2例,占0.16%;下肢DVT复发的62例,占4.9%.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因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重在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DVT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多中心观察不同抗凝溶栓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和安全度.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DVT患者随机分为不同治疗组,A组用巴曲酶,B组用低分子肝素,C组用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合用,D组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索合用.定期观察患肢肿胀消退情况、凝血象的变化,以及副作用发生的频率及程度,记录相关数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 各组治疗措施(与右侧比)都能减轻患侧肢体的肿胀程度(P<0.05).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时的作用优于其他治疗方式(P<0.05),尤其适用于发病时间长而且疗程较长的病例.巴曲酶可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的浓度(P<0.05),而对其他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单用巴曲酶经患肢微龟泵入的给药方式疗效优于经外周静脉的给药方式,而且临安全度较高.结论 降纤合并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明确,尤其适用于发病时间长而且疗程较长的病例,患肢微量泵入方式效果好,安全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