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林  江泓  汪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49-1850
目的:提高对股骨髁骨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股骨髁骨折的患者,其中28例均行X线常规摄片检查,7例加拍X线双斜位片;CT平扫12例,三维重建8例;MRI检查3例。结果:X线常规检查7例无法明确诊断,加拍X线双斜位片又诊断4例;CT检查12例诊断均正确;3例行MRI检查,发现骨挫伤2例,骨折1例。结论:对股骨髁骨折的影像诊断中,X线常规检查加拍双斜位片是提高诊断的简便手段,CT及MRI检查不但可提高诊断,对骨折分型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结果:CT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确诊率为96.9%(63/65),1例漏诊;DR平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64.6%(42/65),6例漏诊。结论:CT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DR,可作为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外伤患者X线或DR摄片与CT扫描结果对比,分析CT检查对小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出经X线平片或DR摄片后又经CT扫描证实的100例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或DR摄片结果与CT扫描结果完全相符41例,占41%;X线平片或DR摄片漏诊22例,其中小关节骨折8例,占36.4%;X线平片或DR摄片中附件骨折漏诊37例,其中小关节附件骨折15例,占48.4%。结论:X线平片后行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对小关节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外伤患者X线或DR摄片与CT扫描结果对比,分析CT检查对小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出经X线平片或DR摄片后又经CT扫描证实的100例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或DR摄片结果与CT扫描结果完全相符41例,占41%;X线平片或DR摄片漏诊22例,其中小关节骨折8例,占36.4%;X线平片或DR摄片中附件骨折漏诊37例,其中小关节附件骨折15例,占48.4%。结论:X线平片后行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对小关节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椎体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等多模态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我院诊治的椎体脆性骨折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78例共计发生椎体新鲜脆性骨折118处,其中单发椎体骨折52例(66.7%),多发椎体骨折26例(33.3%)。MRI诊断椎体新鲜骨折118处,无漏诊;CT诊断椎体新鲜骨折90个,漏诊28个,漏诊率23.7%(28/118);X线平片诊断椎体新鲜骨折或形态变扁83个,漏诊48个,漏诊率40.7%(48/118)。结论 MRI可鉴别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是诊断椎体脆性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CT检查漏诊率较高,X线平片漏诊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曾令国  金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6-1928
目的:探讨胸背部骨折X线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胸背部骨折漏诊病例,就其X线检查漏诊的有关因素及预防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肋骨骨折漏诊27例,胸椎棘突或横突骨折漏诊4例,肩胛骨骨折漏诊1例,胸骨骨折漏诊1例。漏诊原因有阅片不细致8例,摄片技术原因12例,骨折部位隐匿或骨折对位好而漏诊13例。结论:摄片质量、阅片水平、机器设备等均可导致胸背部骨折的漏诊,对临床高度疑有骨折的病例应进一步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技术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X线诊断中的主要漏诊原因.方法:对比观察65例行X线正侧位片和MDCT三维重建检查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片发生漏诊的原因.结果:共11例(16.9%)X线摄片发生漏诊现象,分别为半脱位漏诊3例、多踝骨折漏诊3例,合并足骨骨折漏诊5例.结论:X线摄片对于伴有半脱位、多踝骨折以及合并足骨骨折易发生漏诊,通过追加辅助角度和足部摄片或与健侧摄片对照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问骨折的l临床特点、治疗及漏诊原因.方法 对12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髓内钉、钢板固定,其中合并股骨颈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根据病情用DHS,重建髓内钉、空心螺钉固定;其中术前漏诊2例.结果 12例伞部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骨折全部愈合,伤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股骨干骨折在常规拍摄正侧位X片及髋关节正侧位X片,如发现合并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应早期手术内固定,争取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本文收集了2006年11月—2009年10月经我院CR、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脊柱爆裂性骨折46例患者,进行对照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摄腰椎、胸椎或颈椎正侧位片,随后做CT检查。CT扫描采用日立Pronto螺旋CT机,扫描线与椎管垂直,层厚5mm螺旋扫描。MRI为贝斯达BTI-035永磁机,采用5mm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T2系列扫描。结果 46例病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爆裂性骨折27例,诊断为单纯压缩性骨折16例,漏诊3例。结论 X线平片诊断爆裂性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常易误诊为脊柱单纯压缩性骨折,甚至漏诊;而CT能明确诊断骨折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神经根及韧带的损伤、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简易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7例高龄伴有内科病例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X线监控下采用改进型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折固定,手术中及手术后不断地收紧支架上延长器。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得到较好固定,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了髋内翻的发生率。结论:改进型外固定支架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但存在针眼的感染和外固定器的体外不适的弊端,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DHS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DHS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术后随访11~1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4~6个月骨折均已愈合。结论:DHS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及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疗效。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42.6个月。结果:3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漏诊。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术后疗效3例优,2例良,2例差。结论:对于大腿承受轴向暴力,尤其股骨中段骨折患者,应术前拍摄高清晰股骨全长X线片或双髋CT片。早期诊断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并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明确X线平片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12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又进行了CT的对照检查)。结果:124例中首次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发现骨折113例;加摄左、右斜位发现骨折6例;轴位发现骨折1例;另4例CT扫描证实骨折后再次平片检查,2例显示骨折线,2例石膏固定骨折线观察不清。结论:常规X线平片检查仍然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法;对于外伤后临床症状明显,在常规正侧位平片的基础上加摄特殊体位一般可确立诊断;CT检查除可发现隐匿性骨折外,还可了解有无关节软骨及周边肌腱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X线检查。根据主要骨折数量及骨折端稳定性、骨皮质连续性及骨折端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所得结果与X线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中所测量结果更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折端稳定性及骨折皮质连续性评估与X线所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更加准确的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学变化并更好的将骨折部位情况及其稳定性、骨折块数量进行显示。相对于常规X线检查更具有科学性与准确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制定正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制定内固定方式或假体置换方式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治疗及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18例X线片及临床检查均获愈合.无术后髋关节部活动受限、再骨折及关节脱位、松动等并发症11例死亡。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动力髁(髋)螺钉钢板[DCS(DHS) ]在治疗股骨远端、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中的微创定点定向方法。方法 对2 0 6例成人股骨远端或股骨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行切开复位,DCS或DHS内固定术。结合局部解剖的形态学分析和X线表现,归纳拉力螺纹钉的定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9~36月,平均18月,总有效率93.7% ;术中定位导针的放置方法归纳为:“3.2 .1”定点法和“3线”定向法。结论 DCS(DHS)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粗隆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熟悉股骨远端、股骨粗隆间、粗隆下的解剖形态比单纯在X线照射下放置定位导针更有积极意义;结合术前的X线片测量和术中实际情况,微创定点定向法有利于增加手术的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X线摄片和CT扫描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1年收治的4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摄片及CT扫描的表现。结果:X线片对脊柱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确诊,而对其他类型脊柱骨折较易误诊和漏诊,诊断符合率81.6%。CT扫描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骨折片的移位以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对多节段椎体骨折和附件骨折显示较好。CT扫描诊断符合率达98.6%。结论:在脊柱损伤的诊断中X线撮片和CT扫描相结合才能提高脊柱损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魏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3-75
目的探讨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价值。方法84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8例。以CT确诊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比较X线与螺旋CT的诊断率与骨折评分。结果螺旋CT能够检出所有的骨折类型,与螺旋CT相比,X线摄片的检出率为70.1%,X线摄片在各个类型的骨折中均有漏诊,总漏诊率为29.9%。轻度组的X线诊断结果评分与螺旋CT诊断结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的X线诊断结果评分与螺旋CT诊断结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诊断脊椎骨折具有价格低廉、快捷、直观等优势,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于骨折程度不宜辨别者应提倡联合诊断,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治疗,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21例获得随访,随诊时间10—15个月。参照莫子丹等的评定标准,优14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庄广义  陈新晖  葛昊  徐爱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18-119,127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134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X线检查,发生漏诊9例,漏诊率6.7%。漏诊患者年龄在62~83岁,平均年龄72.3岁。其中2例患者首诊X线检查表现不明显,因症状加重两周后复查X线发现,6例进一步CT检查及重建获得股骨颈骨折清晰图像而确诊,1例行MRI检查发现细微骨折。结果9例股骨颈骨折X线检查漏诊患者均为GardenI型,属于稳定性骨折,其中7例属于外展嵌插型骨折,2例为不完全骨折。所有患者均经CT、MRI及临床复诊X线证实。从初诊到确诊7~30d,平均15d。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表现隐匿,极易漏诊。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对年龄偏大、临床症状较重、有可疑征象者,建议随访复查或可进一步行髋关节CT扫描及重建以及MRI检查,方能减少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