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性柯萨奇B3组病毒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柯萨奇B3病毒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腹腔注射10^9TCID^50的柯萨奇B3组病毒(CVB3)液0.12ml,10d后处死小鼠,分别摘取心脏、肝脏和肺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心脏出现病理改变小鼠17例,其中2例出现多脏器损害,占小鼠总数的10%。结论: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注意其多脏器损害,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柯萨奇B3病毒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方法4~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腹腔注射109TCID50的柯萨奇B3组病毒(CVB3)液0.12ml,10d后处死小鼠,分别摘取心脏、肝脏和肺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心脏出现病理改变小鼠17例,其中2例出现多脏器损害,占小鼠总数的10%。结论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注意其多脏器损害,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一起集体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的爆发流行,探索其发病原因及有效诊治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临床资料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等方法.结果入院时血清免疫学检查柯萨奇病毒均阴性(0/12),出院时抗体阳性10例(10/11).结论(1)证实为一起经呼吸道传播柯萨奇病毒引起的集体爆发流行;(2)早期使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结合干扰素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B3m病毒感染Balb/c鼠接种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柯萨奇B3m病毒接种Balb/c发书法家 度的研究,探索其与CVB3m 的LD50、血清抗体、病毒分离和脏器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产生明确病毒标志的最合适病毒接种浓度来筛选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表明此接种浓度可出现有利于药物筛选的病毒标志。  相似文献   

6.
7.
8.
苦瓜蛋白体外抗柯萨奇B3病毒感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9.
10.
柯萨奇B组病毒(CBV)是一类广泛传播的肠道病毒,其中,某些型别,尚可经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新生儿的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甚至死胎[1]。但此类病毒在引起流产、死胎、畸形的同时,是否引起产妇宫腔急、慢性炎症,导致不孕发生,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观察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 患儿年龄分布为4个月~3岁,发病年龄中位为18个月,其中4~6个月12例(42.9%),6个月~1岁12例(42.9%),1~3岁4例(14.3%);28例患儿中有肺炎患儿18例(64.3%),有肝炎患儿10例(35.7%)。结论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肺炎和肝炎上,且患儿感染肝、肺炎主要发生在1岁后,及早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诊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对1990年9月至2004年11月深圳地区收治的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1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器官损害92例,占55.1%;4个器官损害46例,占27.5%;5个器官损害24例,占14.4%;6个以上器官损害5例,占3.0%。在器官损害方面肝脏损害最常见,为73.7%(123/167),其次为肺损害,为58.6%(98/167),心脏损害和肾脏损害也较常见,分别为52.7%(88/167)、35.9%(60/167)。病情危重程度与器官损害数目成正相关。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治愈率94.6%。9例因基础疾病或诊治延误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病死率5.4%。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发多器官损害,其中以肝脏、肺、心脏和肾脏损害最常见,应仔细分析病情,及时正确诊治。  相似文献   

13.
重度酒精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酒精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结合4例重度酒精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复习有关文献,讨论重度酒精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患者因呼吸、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高压氧等康复治疗,遗留有轻度智力障碍;1例患者因急性肾衰竭,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2例患者完全康复.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对于降低重度酒精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肠缺血再灌注(II /R)损伤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C57 BL/6小鼠72只,根据观察指标随机分组;分组1,肠缺血30 min 组、40 min 组、50 min 组和60 min组后恢复灌注,观察造模后7 d 不同肠缺血时间动物生存率;分组2,假手术组(Sham)、缺血40 min 后再灌注组(II /R),于再灌注1 h、6 h 及12 h 取标本,检测血清 ALT、AST、Crea 及 LDH 水平,同时取肺、肝及肾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随着肠缺血时间延长,动物生存率明显降低,肠缺血40 min 小鼠7 d 内生存率为60%,选择缺血40 min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分组2实验;肠缺血40 min 后再灌注6 h 时,血清 ALT、AST、Crea 和 LDH 明显升高(P <0.05),肺、肝脏及肾脏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学改变。结论:小鼠肠缺血40 min 再灌注后6 h,是研究 II /R 损伤诱发 MODS 较理想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15.
余敏  史育红  林枫 《中外医疗》2013,32(26):20-21
目的探讨Graves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131I治疗转归,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Graves病并发多器官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31I治疗后6个月复查,甲亢治愈42例(89.36%),其中甲低11例(23.40%);5例(10.64%)患者缓解,其中2例(4.26%)继续观察,3例(6.38%)进行二次治疗。甲亢治愈患者肝功、彩超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白细胞总数明显上升。未见发生粒细胞缺乏患者,无发生甲状腺危象者。结论 131I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对于甲亢伴发多系统脏器功能损害者应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90-1995年间42例死亡的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有36例发生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与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机率为85.7%,G-菌培养阳性率为74.1%,主要为内源性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肠杆菌属细菌。原发性腹膜炎18例(50%),胆系感染9例(22.2%),支气管肺炎6例(16.6%),尿路感染3例(8.3%).临床表现常为隐匿性,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多不明显易漏诊.本文结合文献对G-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作用及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灭活后的柯萨奇病毒B1在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中对报道基因 pCDNA3 LacZ转移效率的影响。【方法】①用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低温超速离心法提纯并用 β 丙内酯灭活病毒 ;②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转铁蛋白聚赖氨酸 (TfpL) LacZ、灭活CVB1 LacZ以及灭活CVB1 TfpL LacZ在肌肉细胞进行基因转移 ,以报告基因产物 β 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的细胞数作为基因转移效率指标。【结果】灭活CVB1 TfpL LacZ在肌肉细胞中使基因转移效率由TfpL LacZ组的不到1%提高到 15 %~ 2 0 %。【结论】灭活CVB1也能象腺病毒一样促进基因转移 ,CVB1的嗜肌肉特性为在肌肉组织中研究靶向明确的新载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梅花 《中外医疗》2014,(16):159-16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40例,将这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患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外,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观察组20例患儿采取全方位护理的方法,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衰竭患儿的护理,采用全方位护理的方法,全面的提高了护理的效果,降低了护理的风险确保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炎宁颗粒剂对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_3病毒感染建立VMC小鼠模型,予心炎宁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灌胃治疗,于不同时间观察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计算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第3天,模型组和治疗给药组小鼠开始出现活动减少等表现,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病理积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第5天时,模型组和低剂量组小鼠一般状况差,开始出现死亡,心肌病理改变加重,病理积分明显升高;而高、中剂量组小鼠一般状况好于上述两组,心肌病理改变轻微,病理积分轻度升高。第7天,模型组小鼠出现死亡高峰,而治疗给药组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病理积分开始下降。至第14天,模型组心肌病理积分轻度下降,治疗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病理积分下降明显,尤其是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模型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重于治疗给药组,而低剂量组重于高、中剂量组。结论:心炎宁颗粒剂可以改善发病小鼠的一般状况,减少动物死亡数目,能有效地维护其心肌纤维及膜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