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认真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法》,了解医院内医源性传播情况,我们从1990年开始,每年对本市市、镇(乡)二级医院进行了医疗器械及医院环境的监测,现将1990~1992年3a间和1997~1999年3a间进行的医疗器械及医院环境HBsAg阳性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1990~1992年每年监测市级医院1所,镇(乡)医院2所,1997~1999年每年监测分析对象同1990~1992年。1.2 调查医疗器械包括 注射器(含针头)血常规采血管,外科  相似文献   

2.
通州市部分乡镇恶性肿瘤患者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通州市人群中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寿命 ,为开展恶性肿瘤的社区预防提供依据 ,对通州市 5个乡镇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生存分析。1 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调查的方法 ,对通州市 5个乡镇居民 1990年~ 1999年诊断的所有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生存寿命调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1 ] ,生存率的显著性检验用 χ2检验 [2 ]。2 结果与分析2 .1 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分布 共调查恶性肿瘤 2 82 8例 ,前 18位的恶性肿瘤按年统计的生存时间分布 ,见表 1。表 1 通州市 5个乡镇居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分布病 名病例数生 存 时 间 (年 )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县 10年来 0~ 4岁儿童意外死亡情况、死因顺位、变化趋势 ,现将1990年~ 1999年横县 2 0 8例 0~ 4岁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全县 2 2个乡镇 1990~ 1999年0~ 4岁死亡儿童为调查分析对象。1.2 方法 由经过县级业务培训的乡镇专职妇幼人员按 (ICD 9损伤和中毒外因的补充分类 )进行死亡报告 ,卡片按南宁地区妇幼保健所统一要求填报 ,年终由县级专业人员核对、补漏。2 结 果2 .1 基本状况  10年来横县共出生 1352 13人 ,0~ 4岁儿童死亡 3 6 2 6人 ,死亡率2 6 .82‰ ,意外死亡 2 0 8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巩义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巩义市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巩义市共发生布病25例,发病率1.0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市17个乡镇中,7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站街和康店两个乡镇,占64.00%。5~8月发病20例,占80.00%。40~60岁发病1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4.00%。[结论]今后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动物的自动免疫,管好畜牧市场,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其北部和东部为平原区 ,南部和西部为山区。山区农民有养羊的传统。 1965年就有布鲁菌病病例报告。 1965 -1980年全市共确诊布病病人 5 1例 ,分布在 4处乡镇 19个自然村及 3个市直单位。从 7处乡镇 2 4个自然村检出阳性羊 5 2只。根据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布鲁氏菌病监测试行方案》及《山东省布病防治意见》的要求 ,自1991年起连续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监测情况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监测范围 选择王坟、庙子、五里 3个乡镇为固定监测点 ,其余山区为非固定监测点 ,对人畜间布病疫情进行常年监测。1 2 …  相似文献   

6.
青州市于1965年首次确诊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人。1965~1980年全市共确诊布病病人51例,分布在4个乡镇19个自然村及3个市直单位。根据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布鲁氏菌病监测试行方案》及《山东省布病防治意见》的要求,自1991年起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 选择王坟、庙子、五里3个山区乡镇为固定监测点,其余山区乡镇为非固定监测点。12 监测对象 畜间监测未免疫5月龄以上的羊,8月龄以上的牛;密切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7岁以上人群为主要监测对象。13 监测方法 人间采用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及试管凝集试验(S…  相似文献   

7.
邹平县自 1996年出现新发布鲁氏菌病 (布病 )病人以来 ,连续 7年在疫区及其周围乡镇开展了人群中布病感染与发病情况监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6~ 2 0 0 2年每年春季 ,在布病老疫区邹平、青阳、好生、西董 4镇及周边的临池、韩店、明集、礼参 4镇 ,对与畜牧业关系密切的农民、放牧者、兽医、乳制品加工人员进行监测。1 2 方法 对监测对象采取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 ,做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 (SAT) ,凝集价在 1∶10 0“ ”以上为阳性。对阳性者 ,详细询问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是感染或患病。2 结果2 1 不同年…  相似文献   

8.
622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以来 ,布鲁氏菌病 (布病 )在我县呈点状爆发 ,现将确诊的 6 2 2例布病患者分析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与家畜及畜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 1996~ 1999年共调查 136 5 0人 ,首先对可疑者作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皮变 ) ,注射后 48h观察结果 ,对近期接触病畜流产胎儿 ,有可疑布病临床表现和皮变阳性者 ,全部做血清学检查[1] ,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在 1∶10 0以上者 (包括1∶5 0有明显症状者 )建立档案 ,并给以全程足量治疗。2 .结果 :1996~ 1999年全县共登记 6 2 2例布病患者 ,发病率为 46 .19/ 10万 ,患病率为 4.5 6 %。各年发病…  相似文献   

9.
山东师范大学校医院于 1986~ 1999年连续 14年 ,对 13届共 2 435 0名大学生进行了预防结核病的追踪观察 ,发现不同防治措施对控制大学生结核病流行的效果有所不同 ,现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986~ 1999年每年入学新生共 2 435 0人。在 1986~1990届新生中对OT试验阴性学生接种卡介苗 ;在 1991~1995届新生中 ,对OT试验阴性接种卡介苗 ,同时对OT试验强阳性进行异烟肼预防服药 ;1996~ 1999届新生未行上述预防措施。观察 3个阶段学生结核病发病率。2 结果与分析1986~ 1990年、1991~ 1995年、1996~ 1999年 ,3个阶段学生的结核病发…  相似文献   

10.
我市乡 (镇 )卫生院近 10年多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为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剖宫产率的上升 ,现将我市剖宫产情况进行分析如下。本资料来源于全市各乡 (镇 )每年上报的接产情况季报表。 80年代末能开展剖宫产的乡镇卫生院数为11个 ,占 18.64% ,90年代末逐步增加到 4 1个 ,占74 .55%。1987~ 1989年全市平均剖宫产率为 1.72 % ,1990~ 1999年全市平均剖宫产率为 8.83% ,提高了5.13倍。根据本资料分析 ,我市乡 (镇 )卫生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上升速度较快 ,由 1987年的1.15%上升到 1999年的 18.82 %。 90年代平均比 80年代上升了 5.13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 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 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 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淄博市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与流行趋势,为指导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淄博市1954~2011年人间布病疫情报告资料和人、畜间感染情况调查、畜间主动免疫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淄博市1954~2011年有37年报告布病疫情,累计报告380例病人,年均发病率为0.2512/10万,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的56个乡镇、118个村,张店区30例(含高新区3例),分布在7个乡镇的12个村;淄川区157例,博山区22例,临淄区55例,周村区28例,桓台县48例,沂源县28例,高青县12例。1954~1988年仅14年有疫情,合计94例;1989~2011年每年均有疫情发生,合计283例,2011年发病数最多(45例)。1958~2011年累计检测140154只(头)牲畜,布病抗体阳性1162只(头),阳性率为0.83%;累计免疫接种羊只88.49万只(头),其中29年未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结论]淄博市布病疫情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年下降,70年代末至80年代有11年无病例报告,布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989年以来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病例数逐年增加,疫区范围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西省晋中市国家级布鲁氏菌病(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 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汇总2013 - 2021年晋中市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平遥县)监测结果,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 - 2021年, 晋中市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共报告布病病例996例。共采集重点职业人群血清3 538人份, 布病血清阳性检出者161例, 阳性率为4.55%, 其中新发病例占55.28%(89/161), 隐性感染者占21.74%(35/161)。年血清学检查阳性率波动在1.19% ~ 20.55%, 除2014年, 其余年份阳性率均≤5.00%, 不同年份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2.89, P < 0.001)。监测点覆盖了辖区内所有乡镇(5镇8乡), 不同乡镇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45, P = 0.009)。不同职业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5, P < 0.001), 其中兽医、放牧人员的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5.41%(2/37)、4.76%(29/609)。不同年龄段间阳性...  相似文献   

14.
布鲁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为落实福建省布病监测任务 ,了解武平县布病感染情况 ,于 2 0 0 2年 5~ 8月份完成了 8个乡镇部分布病职业人群的血清学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先在各乡镇进行与布病有关职业人群的摸底调查 ,全县共调查到从事兽医、屠宰、饲养放牧、肉类加工等职业人员 10 80人 ,然后根据分层抽样方法抽取 8个乡镇 16 3人进行血清学监测。1 2 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约 2ml,分离血清送福建省卫生防疫站进行试管凝集试验 (SAT)。SAT抗原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5.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二十年来我市没有发生过布病疫情。2003年3月6日经省疾控中心诊断我市第一例布病病例以来,截止11月27日我市共确诊布病患者87例。感染者24例,合计为111例。总发病率为4.86/10万。其中盖州市布发病率为10.85/10万,大石桥市发病率为2.09/10万。波及两(市)21个乡(镇)30个村。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石湾区1990~199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山市石湾区为广东省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为肝炎 )高发区 ,根据疫情资料 ,近年来肝炎报告发病率一直居于各种传染病之首。现对佛山市石湾区1990~ 1999年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防治对策。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 1990~ 1999年佛山市石湾区辖内的四个镇、一个办事处的急性传染病年报表及甲、乙类传染病年报表 ;人口资料来自佛山市石湾区统计局。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990~ 1999年石湾区肝炎发病累计 35 6 6例 ,死亡 4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2 71 6 1/十万 ;1991年发病率最高 ,为 5 46 72 /十万 (6 0 8例 ) ;1995年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传染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区各级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我们对1990~1992年辖区内各级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丁调查。1990~1992年,每年均调查1所市级医院、2所区级医院,抽查15所乡(镇)卫生院共18所(占全区医院总数的60%)。三年中,共查出甲乙类传染病4250例,报告3907例,漏报343例,漏报率为10.6%。传染病漏报率以区级医院为最高59.6%),乡(镇)卫生院次之(35.0%),市级医院最  相似文献   

18.
布吉镇1129例犬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由于居民养犬日益增多 ,被犬咬伤者时有发生 ,为了解被咬伤者的情况与流行病学特点 ,并为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现将 112 9例犬咬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布吉镇预防保健所计划免疫接种门诊 1997年1月~ 1999年 12月 ,3年犬咬伤者就诊记录 ,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有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人口资料来源于区、镇统计部门。2 结果2 1 流行病学特征2 1 1 时间分布  3年来共登记被犬咬伤者 112 9例 ,其中以7月最多有 13 2例 ,占 11 7% ,3~ 10月共咬伤 82 9例 ,占73 4% ,为犬咬伤的高发…  相似文献   

19.
进入 90年代以来 ,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为探讨当前麻疹的防治策略 ,对滕州市 1990~ 1999年麻疹疫情及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滕州市 1990~ 1999年传染病年报、月报表 ,1997年以来麻疹疫情监测及个案调查资料 ,麻疹实验室血清学检测资料。1 2 诊断标准 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执行。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1990~ 1999年共报告麻疹病人118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7 99/ 10万 ,分别比 70年代、80年代下降了 97 59%和 74 6 4 %。自 1990年始 ,间隔 1~ 2年出现 1次发病高峰 ,尽管强度减弱 …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疫情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根据人间布病疫情轻重在地理位置上标识划分病区。方法以2005-2012年全市11个旗县布病网络报告病人的详细资料为依据,按照以乡镇为单位统计各旗县8年累计布病报告病例数,以乡镇人口总数为基数,统计全市每个旗县各个乡镇的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各乡镇累计布病报告率的高低,划分病区的轻重,在乌兰察布市地图上用各种颜色在相应的地理位置上标明病区的轻重程度。结果全市11个旗县104个乡镇8年共累计报告布病病例20 178例,全市人口2 866 361人,全市累计布病报告率为0.70%。其中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化德县、商都县、察右中旗累计布病报告率较高分别为1.90%、1.24%、1.21%、1.17%、0.90%;凉城县、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卓资县、兴和县累计布病报告率较低分别为0.20%、0.22%、0.31%、0.38%、0.38%、0.40%,累计布病报告率均在0.50%以下。前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0.31%(5 345/1 697 183)与后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1.27%(14 833/1 169 178)比较,χ2=9004.90,P0.05。根据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其累计布病报告率的不同,将104个乡镇划分为1~5级,其中极轻度的有50个乡镇,轻度的有20个乡镇,中度的有12个乡镇,重度的有9个乡镇,极重度的有13个乡镇。结论后山地区比前山地区布病疫情较重,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病区对乌兰察布市的各个旗县根据不同的疫情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划分布病疫情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