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包虫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病2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有27例应用ERCP参与治疗的肝包虫胆道并发症病例。其中,12例因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7例因肝包虫囊肿压迫胆总管引起重度黄疸,先行ERCP通畅胆道引流,择期行开腹手术;6例因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残腔胆瘘,2例因肝包虫术后胆道狭窄,术后行ERCP放置胆道支架,该组27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术前24 h内与术后48 h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转肽酶(GGT)6项指标,术后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包虫病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瘘和胆道狭窄等胆道并发症,在术前或术后采用ERCP处理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无任何并发症,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急性胰腺炎3例,乳头切开创面出血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ERCP是一项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的手术,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30-731
目的探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胆管结石病患,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试验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术。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情况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等康复指标。对比两组的结石清除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82%(1/55),参照组12.7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的结石清除率是98.18%(54/55),参照组为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胆管结石的治疗之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加速病患的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强化结石清除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胆漏是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以由外伤造成,如肝脏破裂伤,肝外胆管撕裂伤等,但多数为医源性所引起。医源性的因素包括: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结扎不牢,损伤胆总管、副右肝管、右肝管等胆管,胆道吻合(包括胆道的端端吻合、胆肠吻合等)术后吻合口漏,胆道T管旁关闭不严致胆漏,T管窦道胆漏,或者T管引流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导致胆道梗阻,夹闭T管后胆漏,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胆漏等[1-6]。大多数胆漏为腹腔引流管中出现较多胆汁样液体而被发现,急性大量的胆漏可有腹膜炎表现,少量持续性的胆漏可伴有轻度弥漫性的腹痛,白细胞升高等表现,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可有胆道感染的表现,如体温升高、明显的腹痛,血中胆红素的升高等。内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胆瘘为肝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更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讨ERCP治疗胆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  相似文献   

6.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1],其诊断方法包括体表超声、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2-4].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的普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中逐渐被使用,并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除诊断优势外,也被应用于胆胰疾病的治疗[5-6].本研究探讨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胆胰疾病的准确性,并分析了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朱文娟 《全科护理》2012,(16):1484-1484
通过对8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的护理,总结ERCP术后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肠穿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强调熟练的配合技术、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2004-200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消化道出血、胆系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及外科剖腹手术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临床应用除了诊断外,还可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等操作,使患者免受大手术,且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选择我院自2007年1~6月完成38例ERCP检查(部分患者行治疗性ERCP),通过在操作前后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唐蕾 《上海护理》2009,9(6):59-62
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ere—atography,ERCP)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1968年McCure等首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获得成功。此后在ERCP的基础下,内镜下引流术,胆道镜取石术,内镜下胰胆管引流术和栓塞术相继开展,加之高频电刀、激光、微波、液电冲击波等新技术的引进,更加拓宽了ERCP的治疗范围,短短几十年中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手段,并且已经证明了E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而且对老年人、儿童和孕妇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王蒙  王广义  冯秋实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66-1268
目的探讨ERCP对可疑胆道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对近3年该科应用ERCP及相关技术诊断及治疗可疑胆道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3例可疑胆道疾病经B超、CT或MRCP检查未得出明确诊断,经ERCP检查未见异常3例,行EST50例,其中乳头狭窄20例,胆总管末端小结石22例,8例乳头或壶腹癌,均经病理证实,该组病例中ERCP全部成功,无严重合并症。结论B超,CT或MRCP无法完全代替ERCP,ERCP及相关技术对可疑胆道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拟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异丙酚伍用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伍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次数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ERCP结束患者意识恢复后,D组心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F组心率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D组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F组(P0.05),D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治疗性ERCP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8月150例ERC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6例于内镜治疗后行鼻胆管引流,74例患者未行鼻胆管引流。结果预防组术后4 h、24h分别有10例(13.2%)和5例(6.6%)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对照组ERCP术后4 h、24 h分别有18例(24.3%)和10例(13.5%)发生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防组1例(1.3%)发生轻症胰腺炎,对照组6例(8.1%)发生胰腺炎(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能够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加工塑形的取石网篮在胆总管困难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4例胆总管困难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患者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内镜下取石术,经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应用经加工塑形的取石网篮治疗102例,采用普通取石网篮治疗92例.结果 176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其中97例应用塑形后的取石网篮,其成功率为95.1%,80例应用普通取石网篮,成功率为8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取石成功所需时间(65.8±40.2)min vs(85.7±65.4)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塑形取石网篮在困难胆总管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治疗中既省时,又提高成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诊治体会--附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  李世艳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0):73-74,76
目的 评价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不明原因腹痛或黄疸、发热的病人行ERCP检查并确诊,同时行内镜下治疗,包括EST,ENBD,ER.BD或网篮取石等。结果 93%病人能明确诊断,高于B超或CT诊断率,66%的病人同时行内镜下治疗,避免了开腹手术。结论 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效、安全,可替代部分胆胰外科手术,实现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急诊治疗性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erea-tography,ERCP)对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与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的264例胆源性S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随机分为急诊ERCP治疗组(140例)及药物治疗组(124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内科基础治疗,急诊ERC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急诊施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鼻胆管引流(ENBD)或鼻胰管引流(ENPD);对疑有胆总管结石梗阻者、在EST后经内镜取石。记录两组血淀粉酶恢复与腹痛缓解时间、中转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评定入院1d、3d、6d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急诊治疗性ERCP成功137例、取石成功率约为74·5%,留置ENBD或ENPD的成功率为97·8%,急诊ERCP治疗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与腹痛缓解时间较短、患者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亦较药物治疗组下降快;急诊ERCP治疗组的并发症率为5·7%、转手术率是3·6%、病死率1·4%,均低于药物治疗组(其并发症率29·8%,转手术率15·4%,病死率7·3%),P<0·05,平均住院日和费用也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以胆源性为主因的SAP,施行急诊ERCP介入治疗是救治SAP有效的微创诊治措施,急诊ERCP介入治疗在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均优于单纯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胆胰疾病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影响,并评估其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住院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在ERCP术前2 h内完成EUS检查后行ERCP(EUS+ERCP组,n=166),对照组单纯行ERCP(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行胆道刷检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因梗阻性黄疸入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ERCP诊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收集术中造影显示胆道狭窄的患者45例,常规行胆道细胞刷片并进行细胞病理学分析。结果细胞病理学报告细胞核增大、核膜不规则、核仁明显、具有多个核仁的染色质凝集、核浆比增大、细胞异型性明显、常见小团的散落的异型性细胞簇时,胆道刷检细胞学对恶性胆道狭窄诊断的意义更大。32例(71.11%)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胆道狭窄,其中22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通过疾病进展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狭窄长度(OR^=8.375,95%CI:1.249~56.173)是恶性胆道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P胆道细胞刷检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充分的取材、良好的制片方法和严格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标准,均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