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44.66%。故临床采用多种方法治疗DN,我们应用苯那普利治疗49例DN患者,证实苯那普利可明显降低其尿蛋白排泄率(UAER),并且高血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DN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单侧肾切除大鼠ip STZ诱发糖尿病模型,每日ig苯那普利(10 mg·kg-1),共12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肾皮质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Fas和Fas-L的表达亦显著增强;苯那普利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数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减弱。结论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短期观察苯那普利(洛汀新)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DN患者在原抗糖尿病的基础上,加洛汀新5-15mg/d,短期观察10-12周结果:10-12周后,24h尿蛋白及血压明显降低(P<0.01),尿蛋白排泄的降低与血压的下降无显著相关,血Cr,BUN,血钾,空腹血糖和24h尿糖无明显变化。结论:洛汀新对DN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 期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 10 mg/ d~ 2 0 m g/ d,连续治疗 8周 ,观察治疗前后 2 4h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血压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 2 4h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血压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苯那普利具有减少蛋白尿 ,改善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同时亦可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李忠萍  童济 《江苏医药》1998,24(9):667-667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40例均为无慢性肾脏病及尿路感染的巨型糖尿病人,治疗前2次尿蛋白to20mg/dl。二、分组:收缩压(SBP)wt21.3kPa及舒张压(DBP)wtlZ.7kPa作为A组,共ZO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0岁~60岁,平均555岁,病程l~16年,平均5.5士4.二年。SBP>ZI.3kPa或DBP;12.7kPa作为B组,共ZO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6岁~63岁,平均544岁。病程1个月~11年,平均4.8士3.7年。三、治疗:均不使用胰岛素。采用口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短期观察苯那普利 (洛汀新 )对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DN患者在原抗糖尿病的基础上 ,加洛汀新 5~ 15mg/d ,短期观察 10~ 12周。结果 :10~ 12周后 ,2 4h尿蛋白及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尿蛋白排泄的降低与血压的下降无显著相关 ,血Cr,BUN ,血钾 ,空腹血糖和 2 4h尿糖无明显变化。结论 :洛汀新对DN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糖尿病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大鼠腹腔注射STZ(65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每日灌胃给予ACEI苯那普利(10mg/kg),共12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到肾脏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到肾皮质Fas和Fas-L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Fas和Fas-L的表达亦显著增强,苯那普利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细胞数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减弱。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的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也是 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采用苯那普利治疗 DN患者 6 2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DN患者 12 3例 ,均为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的2型 DM病人 ,其中男 75例 ,女 4 8例 ,年龄 4 1~ 70岁 ,平均(6 0± 9)岁。依据 1997年 WHO的 DM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确诊为 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尿蛋白排泄率 (UER)均 >2 0 0 μg/ min,肌酐清除率 (Ccr)在 70~ 30 m L/ min之间。所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发…  相似文献   

10.
苯那普利是非巯基的新一代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研究证实ACEI有降低尿蛋白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作用。近年有学者提出对正常血压的早期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ACEI治疗可有效降低尿蛋白而保护肾功能,本研究对苯那普利在正常血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减少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长期疗效观察及评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选择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7~68岁,平均(49±8)岁。根据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2],1型2…  相似文献   

11.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临床诊断为糖尿肾病Ⅳ期患者分为3组,A组接受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B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C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治疗5个月,观察期间每月检测一次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钾。基础治疗均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必要时加用钙拮抗剂等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在正常范围。结果治疗5个月后患者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A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高血钾和肾功能恶化。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明显降低尿蛋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贝那普利联用或单用对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作用。方法:97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组34例,予辛伐他汀20mg,po,qd;贝那普利组31例,予贝那普利10mg,po,qd;联合用药组32例,予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口服,用法同前2组。疗程均为24wk,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后,3组UAER与尿蛋白均降低,血清蛋白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UAER降低(103±s47)mg·24h-1,降低幅度大于辛伐他汀组与贝那普利组[(35±29),(53±41)mg·24h-1,P<0.01],尿蛋白降低与血清蛋白增长幅度联合用药组大于其他2组(P<0.01,P<0.05)。3组Ccr与空腹血糖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血脂和血压降低均有所改善(P<0.01),联合用药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1,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对肾保护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贝那普利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糖尿病肾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用贝那普利10 mg/d联合螺内酯20 mg/d治疗;贝那普利组20例,单用贝那普利1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尿蛋白、血清肌酐、血钾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病人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贝那普利组尿蛋白水平回升。两组病人的血清肌酐、血钾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肾病病人长期应用ACEIs药物可出现尿蛋白定量水平反跳,该现象可能与醛固酮逃逸有关,联合服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改善该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24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患者分别在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NO、SOD、MDA的含量,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NO、SOD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MDA水平减少(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能通过影响慢性肾衰患者血清NO、SOD、MDA的水平来发挥其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35例2型糖尿病并临床白蛋白尿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37例)(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组(33例)(缬沙坦80 mg/d),观察期1年。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UAER)、肾小球滤过率(SCr)、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钾及尿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Ig 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Ig M下降最明显(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明显(P<0.01);缬沙坦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减轻尿白蛋白及IgM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贝尼地平一日4 mg、B组口服贝那普利一日10mg、C组联用贝尼地平和贝那普利治疗,用法用量同A、B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贝尼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肾病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24 h尿蛋白,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32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cy、CRP水平,并以Hcy=15μmol/L为界限将DN患者分为≤15μmol/L 13例(I组),〉15μmol/L 19例(I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水平。结果 DN组患者的Hcy、CR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组DN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II组(P〈0.01)。结论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cy及CRP水平,对于DN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CEI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糖尿病专科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②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③ACEI+ARB联合用药组,给予缬沙坦与贝那普利。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后24h内的尿蛋白以及血肌酶变化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的耐受性、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CEI组、ARB组、联合用药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分别为0.729、1.000、0.825g/L,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0.500、0.375、0.305g/L,A-CEI组、ARB组患者的治疗3、6个月后的尿蛋白及血肌酶变化对比联合用药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ACEI类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对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丁燕  王昕儒  刘淑芳  侯雨彤 《河北医药》2005,27(10):733-734
目的 探讨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血塞通(冻干)0.4 g经专用溶剂溶解后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0 d;对照组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0 d;观察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大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余国庆  窦念涛  孙红 《安徽医药》2014,(12):2315-23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ib)及胱抑素C( CysC)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 NC组)。测定其空腹DD、Fib、CysC水平,并按照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 NA组,UAER<30 mg· d-1)108例、微量蛋白尿组(MA组,UAER 30~300 mg· d-1)51例、临床蛋白尿组(CP组,UAER >300 mg· d-1)26例。观察DD、Fib、CysC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MA组和CP组DD、FIB、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及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与MA组相比亦明显升高(均P<0.05);MA组和CP组DD、CysC阳性率显著高于NA组(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D、FIB和CysC与UAE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0.480,0.819,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糖尿病肾病患者尤为明显;DD、FIB和CysC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