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研究了急性分离的新生SD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神经元中乙酰胆碱激活的离子通道的特性。发现通道有25PS和60PS两种电导状态,25PS通道为主要类型,因此,本文主要报道25PS通道的特性。ACh激活的单通道电流为快速内向电流,随着超极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反转电位约为0mV。通道开放具单个开放和簇状开放,其开放时间均可权指数拟和,单个开放时间常数为0.29ms和1.84ms,簇状开放时间常数为1.96ms和18.24ms。平均关闭时间也可双指数拟和,两个时间常数为1.70ms和54.00ms。通道开放概率为0.012,未表现出电压依赖性。提示纹状体边缘区神经元上存在乙酸胆碱受体离子通道。根据特性证实为烟碱型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2.
纹状体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者于1987年在纹状体内发现一个新区,根据其部位命名为边缘区。十余年来我们对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边缘区的结构跟纹状状体其余部位不同,功能主要与学习记忆有关。边缘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确认。对边缘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人们的智力,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智力障碍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纹状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c-Fos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c-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c-Fos 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c-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5.
作者于1987年在纹状体内发现一个新区,根据其部位命名为边缘区。十余年来我们对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边缘区的结构跟纹状体其余部位不同,功能主要与学习记忆有关。边缘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确认。对边缘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人们的智力、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智力障碍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 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 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 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相似文献
7.
海人藻酸毁损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与学习记忆有关脑区间的关系。方法 高频刺激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的海马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海人藻酸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影响。结果 高频刺激穿通通路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的群体峰电位幅度显著增加,毁损组动物在高频刺激后,群体峰电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毁损组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表明毁损边缘区后海马LTP明显降低。结论 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有无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分布。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 nAChR cDNA作为探针, 与大鼠脑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鼠脑纹状体内可见较多的nAChR阳性神经元,其中尾壳核中可见较多中等大小 的多极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较多阳性梭形细胞,呈密集的带状分布。结论纹状体边 缘区内存在 nAChR mRNA的表达,推测边缘区内的 nAChR阳性神经元对调节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分布及其纤维联系 …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低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 相似文献
13.
缺氧对大鼠纹状体边缘区AChE和NADPH—d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大鼠缺氧后纹状体边缘区(MrD)的病理改变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的含量改变,探讨缺氧对纹状体边缘区的损害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 建立40只大鼠缺氧模型(予氧含量为8%、氮气含量为92%的混合气,4h/d,连续5d)并对其进行Y迷宫实验,缺氧5d后处死动物观察其脑组织切片HE染色和AChE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大鼠缺氧前后Y迷宫实验成绩差异显著。(2)AChE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纹状体可见大量AChE阳性反应纤维和少量阳性细胞,MrD内AChE染色略谈;缺氧后纹状体其他部分AChE染色无明显变化,而MrD则明显加深。(3)NADPH-d组化反应显示,MrD内NADPH-d阳性细胞多呈梭形,纹状体内阳性细胞数较其他区域多;缺氧后阳性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但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结论 缺氧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以及MrD内AChE、NADPH-d染色的明显改变。这些改变较纹状体其他区域更为明显,表明MrD对于缺氧较敏感,缺氧后AchE和NSADPH的减少可能与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1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 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 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和了解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在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相互关系 .方法 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了三维重建 .结果 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尾壳核的立体形态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 ,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尾壳核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体积为 (37.77± 9) m m3,最大嘴尾径为 6 .2mm;最大背腹径为 4.9m m;最大内外径为 3.5 2 9mm.苍白球呈块形 ,位于尾壳核的内侧 ,除内侧外其他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 ,体积为 (4.0 5± 0 .0 6 ) mm3,最大嘴尾径为 4.41mm,最大背腹径为 2 .6 45 mm ,最大内外径为 1.5 44 m m.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 ,体积为 (0 .48± 0 .0 2 ) mm3,最大嘴尾径为 1.6 m m,最大背腹径为 2 .15 8m m,最大内外径为0 .17mm;同尾壳核和苍白球一样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 ;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 ,其片状逐渐变宽 ,长度 (背腹径 )逐渐变小 ,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结论 建立了大鼠脑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缺氧后纹状体边缘区(MrD)的病理改变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的含量改变,探讨缺氧对纹状体边缘区的损害及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建立40只大鼠缺氧模型(予氧含量为8%、氮气含量为92%的混合气,5h/d,连续5d)并对其进行Y迷宫实验,缺氧5d后处死动物观察其脑组织切片HE染色和AChE和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大鼠缺氧前后Y迷宫实验成绩差异显著。(2)AChE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纹状体可见大量AChE阳性反应纤维和少量阳性细胞,MrD内AChE染色略淡;缺氧后纹状体其他部分AChE染色无明显变化,而MrD则明显加深。(3)NADPH-d组化反应显示,MrD内NADPH-d阳性细胞多呈梭形,纹状体内阳性细胞数较其他区域多;缺氧后阳性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但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结论缺氧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以及MrD内AChE、NADPH-d染色的明显改变。这些改变较纹状体其他区域更为明显,表明MrD对于缺氧较敏感,缺氧后AchE和NADPH的减少可能与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2A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地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与脑内其他与学习记忆有关脑区间的关系。方法高频刺激穿通纤维-齿状回通路在海马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海人藻酸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影响。结果高频刺激穿通通路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的群体峰电位幅度显著增加;毁损组动物在高频刺激后,群体峰电位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毁损组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表明毁损边缘区后海马LTP明显降低。结论毁损纹状体边缘区后对海马LTP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阳性终末的突触特征。边缘区内可见4种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SPIR)的突触,即轴树、轴棘、轴轴和复合突触。轴树和轴棘突触较常见,轴轴突触和复合突触较少。轴树和轴棘突触的突触后靶区为小或大的树突或棘,复合突触含两种以上突触成份。在边缘区内可观察到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突触。SPIR突触前终扣内的小泡大部分是多形性的,很少为圆形。这些突触特征均和纹状体其它部位不同,提示边缘区内SPIR终末的来源可能和纹状体其它部位不同,同时也说明边缘区的功能可能和纹状体其它区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