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对脑梗死影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005-06~2006-06初次患脑梗死住院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14d和90d时,观察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的差异,从临床角度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d、治疗第14d及90d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死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死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死致残率、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2组病人疗程3d、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10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5%葡萄糖氯化钠加普通胰岛素、10%氯化钾静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加10%氯化钾静滴,其它的治疗方法两组均相同。以治疗前及用药后1、3、7、14、21d的血糖浓度,治疗前和用药后14、21d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21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后循环梗死的急性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人尿激肽原酶治疗14d)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9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4d、90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使用人尿激肽原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人尿激肽原酶可能有助于改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必普,14d一疗程,对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第14、28d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复查头颅CT,并同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病人14、28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在治疗后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并能缩小脑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血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 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出血性脑梗死 (HI) 34例 ]根据梗死面积、血糖值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 ,并将各组不同的H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面积梗死组发生HI为 37 2 9% ,腔隙性脑梗死组发生HI仅 1 17% (P <0 0 0 1) ;血糖 >11 1mmol/L组发生HI为 17 98% ,<7 0mmol/L组发生HI仅 3 0 7%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发生HI为 18 5 2 % ,轻型组发生HI仅 2 14 % (P <0 0 5 )。结论 梗死面积越大、血糖越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越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干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测定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以此结果将患者分为Hhcy组和非Hhcy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追踪观察。结果:Hhcy和非Hhcy组患者发病3天内神经功能缺损和发病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第30、90、180天,Hhcy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非Hhcy组,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非Hhcy组(P<0.05)。结论:Hhcy不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脂水平检测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重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同时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梗死面积较大患者血脂水平高于梗死面积小患者(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检测及合理降脂对延缓病情的进展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浓度变化,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对LPA和Fig水平的影响,并作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和巴曲酶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3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的血浆LPA和Fig的浓度,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纤维蛋白原(Fig)的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血浆LPA水平治疗后3d和7d逐渐下降,14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但前者较后者下降更明显。3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治疗后都逐渐下降,但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组治疗后3d、7d比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与巴曲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3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巴曲酶组>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治疗3d、7d和14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LPA和Fig增...  相似文献   

10.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对脑梗死病情评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与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2例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依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中、重三型,检测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参数,设立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各项参数均较健康人显著增高。不同梗死体积组中,大梗死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FMPV)较小梗死组和中梗死组显著增高;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中,重度缺损组FMPV和分子功能参数较轻度缺损组显著增高,中度缺损组FMPv较轻度缺损组显著增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纤维蛋白聚合功能各项参数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不仅能全面地反映纤维蛋白原(Fbg)的质量状态,而且与脑梗死的病情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参数,特别是FMPV的增加可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病情的临床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在首发症状性急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入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0例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将其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两组患者均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头颅CT计算脑梗死面积,根据面积大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并均按急性缺铁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治疗4w,对其转归进行评估,分为基本痊愈组、进步组、无变化组、恶化组。两组患者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溶血磷脂酸(LPA)、血脂系列、尿酸(UA)等,比较各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并对两组梗死部位分类,比较各组间在梗死部位分布的差异。结果SCI组在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度组较非SCI组多,轻度组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小梗死灶及大梗死灶组间存在差异,基本痊愈、恶化组及无变化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A1c、Hcy、LPA、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两组在梗死部位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首发症状性急性脑梗死者病情重,梗死面积大,预后差,可能为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HBA1c、Hcy、TC、LDL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可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06-2011-06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5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脱水剂、脑保护药治疗2 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第14 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第14 天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血塞,且不良反应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protein,hs—CRP),IL-8水平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L4t/d。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400mg溶于生理盐250mL静滴,1次/d。连用1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和15d的血清hs—CRP及IL-8水平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2组hs—CRP、IL-8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血清hs—CRP及IL-8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及15d治疗组hs—CRP和IL-8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通过降低血清hs—CRP和IL-8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在梗死类型、损伤程度之间的差异。方法将1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82例,对照组(单纯脑梗死)82例,比较2组患者在脑梗死类型、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以多发梗死病灶为主,对照组以单发小梗死病灶为主,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严重。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疏血通6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曲克芦丁入液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14d.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血清CRP浓度,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4天血清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57±7.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08±8.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给药前及治疗后第14d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4d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更明显。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protein,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三七总苷(商品名:血寒通)注射液0.4g/d;应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d、14d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7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灶体积.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治疗组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灶体积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尤瑞克林针有助于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01—2016-01收治的196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血糖波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组的血糖水平、LAGE和MAG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LAGE和MAGE水平均直接受到NIHSS评分结果的影响(P0.05),高NIHSS评分组LAGE和MAGE水平明显高于低NIHSS评分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且患者血糖波动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45例和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40例,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14 d、28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治疗后90 d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测血液流变学并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2组治疗后14 d及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TCD变化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可增加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改善微循环,并有助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