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前后MRI影像变化及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5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MRI检查,统计治疗有效率、对比纤维化与复发患者放疗后MRI曲线斜率。结果治疗前T1WI呈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图像呈高信号。治疗后T2WI呈非均匀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序列呈信号减低,边界较治疗前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放疗治疗有效率92.0%(46/50),纤维化组斜率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显示肿瘤范围而勾画放射治疗靶区,根据肿瘤形态的改变评价调强放疗效果,并对复发与纤维化进行鉴别,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明显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袁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66-4567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低场强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25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25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9例,累及双侧颞叶16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1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MRI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MRI检查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对33例具有临床表现、MRI诊断、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于放射治疗后病人行多次MRI复查,对其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能清晰显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变化情况,其中25例病灶放疗后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8例病灶未完全消失,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5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复发病灶;有6例患者于半年后复查MRI发现放射性脑病。结论MRI检查能准确反应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病灶范围的变化,可以用于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评价,对于鼻咽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缪继东  蔡典琨  姜萍 《海南医学》2014,(9):1304-1307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1例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行盆腔MRI检查。比较其FIGO分期与MRI分期;观察肿瘤组织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形态及MRI信号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前MRI分期在显示宫旁、盆壁受侵及远处转移方面均优于FIGO分期。放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肿瘤缩小率在90%以上,其中17例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治愈表现为原肿瘤区T2WI、脂肪抑制呈低信号,T1增强呈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分期客观准确;MRI对放射治疗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11例鼻咽癌放疗诊断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人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相应节段颅神经受损及对侧肢体感觉障碍,无力或瘫焕,MRI显示脑干病变可累及脑桥(9例),脑桥+中脑(1例)及中脑+延髓上升(1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T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_DTPA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类圆形或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7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1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症病灶增大,结论:NPC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放疗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信号改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78例肿瘤消失;2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肿瘤信号改变:放疗结束后,78例肿瘤信号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22例T2WI及STIR见有肿瘤信号;T1WI增强,78例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放疗后2年内,97例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成像后,90例无异常信号改变,3例轻微强化。7例T2WI及STIR仍见有不均匀肿瘤信号,但较前期信号明显降低,T1WI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放疗后盆腔内脏器的表现:并发直肠炎性改变5例,肠壁增厚(6mm~-9.5mm),T1WI呈等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膀胱炎性改变3例,膀胱壁增厚(6.2mm),T1WI呈等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子宫颈限局性改变3例,T1WI呈低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放疗后2年内,上述改变恢复正常或轻微纤维化。结论MRI检查可反映中子刀(252铜)对肿瘤的疗效,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话疗疗效及预舌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后,肿瘤缩小程度、T1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中子刀(252锏)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参数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及其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收治前均未有放、化疗史,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疗4周后各行1次常规MRI及MR-PWI检查,对比分析放疗前后鼻咽部肿瘤的大小、灌注特点及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在MR-PWI图像上,放疗前鼻咽癌肿块主要表现为高灌注,其显示的高灌注区域最大层面面积要小于放疗前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40 Gy剂量放射治疗后,敏感组高灌注区域明显下降,其下降面积要大于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面积(P<0.05);肿瘤放疗后坏死或纤维化表现为BV下降,而复发表现为BV升高(P<0.05)。结论常规MRI检查结合MR-PWI成像,可以更准确的反应鼻咽癌放疗前后的生物学变化;灌注图像及其参数在作为评价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指标,及鉴别肿瘤放疗后复发与坏死或纤维化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脊髓损伤与照射剂量、照射技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颞叶损伤12例,双侧颞叶损伤8例,其中颞叶伴脑干损伤6例,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2例.放射性脑脊髓损伤部位的CT片表现为颅底线上指状低密度影;MRI片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混合信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放疗照射野的大小和照射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可根据临床表现、CT/MRI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做出诊断.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照射野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 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57例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鼻咽癌放疗后REP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REP主要位于颞叶底部(占81%),MRI 89.9%为T1WI呈低信号,少部分呈T1WI、T2WI呈等信号及囊性液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并能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6例确诊鼻咽癌多年放疗后穿刺活检确诊为放射性脑病MRI影像诊断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主要好发大脑双侧放射野颞叶深部、脑干、小脑等部位;MRI表现[1]为脑内斑片状自旋回波T1WI呈低或等信号,自旋回波T2WI呈高信号,周围见不等水肿带,部分呈手套样水肿;增强后可呈结节样、脑回样及环状强化;明显强化20例,不规则强化8例,轻度强化8例;病灶占位效应明显;15例复查,3例病灶基本消失,10例未见明显改变,2例病灶稍微增大.结论:MRI检查可以明确放射性脑病诊断,是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乔建军 《中外医疗》2009,28(24):23-24
目的探讨MRI在四肢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挫伤病灶部位和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T1WI像显示隐性骨折区,条状或走行不规则的紊乱低信号,部分病例骨皮质下显示线状低信号带改变,其宽度均〈4mm,与T1WI低信号改变相应部位在T2WI亦表现为相应区的低信号,但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患者经MRI确诊后,保守制动治疗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MRI能够准确发现和早期诊断四肢骨隐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 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MRI对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5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治疗后6天内、2~3个月,6个月.1~2年不同时间点行2~6次不等的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以相同序列正常子宫肌层信号为参照。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3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2~3个月至2年内不同时间点MRI检查,48例肿瘤消失,12例肿瘤明显缩小较放疗结束时显缩小。肿瘤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扫描,病变区无强化区或轻微强化。结论MRI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时肿瘤缩小程度、T2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治疗效果的观测指标,并且放射治疗后2~3个月是MRI预测与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疗效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经电于计算机体层照相术(CT)证实鼻咽部有肿块的36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及8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对各病变信号强度的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后纤维化在T;加权图象(T_1WI)和T_2加权图象(T_2WI)上均显示为低或较低信号强度;癌肿在T_1WI上多显示为较高信号强度,但与纤维化有一定重叠;在T_2WI上肿瘤信号强度明显增强,与纤维化区别最明显,对诊断起主要作用。但肿瘤的信号变化缺乏特异性,放疗后水肿和炎症可有类似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34个病灶T,WI和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WI1T,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T1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46个病灶(占97.87%)T1WI灶周具有“铁环征”: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舍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锋 《当代医学》2016,(27):66-67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导致的脑损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为临床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56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对其临床症状、CT以及MRI图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共出现63个损伤病灶,其中颞叶部位44个,脑干15个,颈段脊髓4个,且有7例患者的颞叶损伤无明显临床症状。CT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6.36%、6.67%、0.00%,CT图像学资料中颞叶损伤特征为指状低密度;MIR对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81.82%、53.33%、75.00%,MRI检测颞叶损伤特征为周围指状分布并伴随有水肿信号,而脊髓损伤表现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或混合信号。结论由于部分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而CT和MRI检测对鼻咽癌放射患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MRI在脑干、颈段脊髓损伤的诊断率优于CT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首选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IMRT)已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文中探讨3.0T MRI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的MRI影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大小、信号以及边界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放疗后肿瘤病灶缩小,1例变化不明显,1例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减低,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fficient,ADC)值增大,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动态增强病例,放疗前后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减低、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延长。8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缩小,并发鼻旁窦炎症6例和乳突炎1例。结论 3.0T MRI可良好显示鼻咽癌放疗后变化,对IMRT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扫描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47例鼻咽癌患者,30例经CT检查,17例经MRI检查,观察和讨论CT和MRI在鼻咽癌诊断方面的主要区别。结果 CT发现肿瘤病灶呈高密度,颅底骨结构的浸润破坏能清楚地显示,但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界线不清。MRI检查肿瘤组织T1WI像呈稍高或混杂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界线能清楚被勾画出。结论 CT和MRI扫描检查对鼻咽癌的诊断和放疗方案制定都有重要价值,不同的是CT对判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界线有困难,而MRl则具有这方面优势,联合应用更有益。  相似文献   

20.
颅内钙化CT与MR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钙化在CT与MRI表现的差异和MRI对钙化病灶的显示特点。方法搜集44例颅内钙化病例的CT和MRI资料,钙化病灶共53枚。结果①钙化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②MRIT1WI和T2WI对钙化的显示率为84.9%,其中T2WI显示率明显高于T1WI(P=0.00011);大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小病灶(P<0.05)。③钙化在MRIT1WI和T2WI均可显示为高、等、低和极低等4种信号,T1WI以等信号和低信号较多见;T2WI以低信号和极低信号多见。④基底节区钙化多表现为高T1WI信号。⑤钙化病灶的大小可对T2WI信号产生影响。结论钙化在CT上表现较恒定,MRI信号多变,钙化的分布、大小可对MRI信号产生影响,MRIT1WI和T2WI钙化的显示率为8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