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伟妮  刘安林  彭新明  黄波  彭艳梅 《海南医学》2013,24(19):2920-2921
目的 观察家长陪同缓解全麻诱导期小儿与家长心理焦虑的状况.方法 249对患儿与家长随机分为三组各83例,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并由家长陪同,药物组常规护理并口服咪达唑仑.记录麻醉诱导前患儿与家长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和药物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家长的焦虑评分低于其他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长陪同可缓解全麻诱导期小儿与家长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十预对学龄期手术患儿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级且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择期手术患儿55名,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心理十预组)28例和对照组(非心理干预组)27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按照常规做简短的术前访视,术中不做特别的心理疏导,术后简单回访;对研究组患儿运用护理干预程序即心理、认知、情绪相结合的多元化干预形式。观察并记录术前访视、入手术室、静脉穿刺时及术后24h四个时间点两组患儿的焦虑水平。结果心理干预组患儿在术前访视时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人手术室、静脉穿刺时及术后24h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应用心理干预可缓解学龄期手术患儿焦虑心理,提高患儿围术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儿童围术期焦虑及心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  范雪梅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08,30(11):676-678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儿60例.ASA Ⅰ~Ⅱ级,分为1~3岁、3~7岁、7~12岁3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均为20例,并根据不同干预方法 分为诱导期家长陪同组(PP组)和术前参观手术室组(V组),每组10例.采用改良耶鲁儿童术前焦虑测评量表(mYPAS)观察术前访视(T1)、人手术室时(T2)、诱导时(T3)、术后1d(T4)4个时间点的焦虑水平.以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察诱导合作程度.结果 1~3岁患儿中P组焦虑评分在人室和诱导期明显低于V组,诱导期合作程度也明显好于V组:3~7岁患儿中V组入室和诱导期的焦虑评分及诱导期合作程度明显好于P组:7~12岁患儿中P组和V组都表现了较低的焦虑和较好的合作.结论 对儿童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应根据其年龄特点而有所不同.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采用家长陪同的方法 效果较好,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宜采用参观手术室或两者结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郑小金  杨虎  文楚玲 《河北医学》2008,14(4):451-45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将30例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诱导期家长陪同组(P组)、术前参观手术室组(V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l0例,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入手术室、诱导时、术后24h4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水平,以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察诱导时儿童合作程度。结果:学龄前期儿童中C组焦虑评分最高,V组的焦虑评分低于P组;合作评分C组最高,V组低于P组;实验组复发1例。结论:对患儿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可以很好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对学龄前患儿宜采用参观手术室或者两者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仿琴  颜伟  陆丽 《浙江医学》2019,40(4):380-381,392
目的观察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股沟斜疝患儿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6至11月收治的38例患儿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为对照组;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8例患儿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由专业小儿外科护理小组护理,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术前访视,医护患三方协同麻醉诱导,家属参与术后复苏期管理),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焦虑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时间、家属与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术前访视时焦虑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交接时、麻醉诱导时焦虑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除术中出血量外,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与家属的术前焦虑程度,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与麻醉清醒时间,提高家属、医护满意度,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手术患儿亲属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焦虑程度的影响,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手术患儿亲属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由护士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测定两组亲属术前和术晨循环系统的变化,应用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定焦虑值。结果 术前1d未进行心理干预前两组亲属的循环系统和焦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晨干预组的焦虑程度、循环系统方面的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患儿亲属的焦虑心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还应重视对接受手术的患儿亲属的心理干预,为家长提供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麻醉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龄期儿童产生的心理影响及行为改变情况。方法选择择期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3例,ASAⅠ~Ⅱ级,年龄5~12岁。术前对所有患儿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儿版)(Eysenk Personal Questionare,EPQ)测试,根据情绪的稳定性,即N维度将患儿分为两组:N〉50为情绪不稳定组(C组),N〈50为情绪稳定组(S组)。两组患儿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和万可松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氧气-笑气-异氟醚吸入维持。测试内容:于术前1天、手术当日诱导前和术后1天分别进行改良耶鲁儿童焦虑评分(mYALE);麻醉诱导时进行诱导期合作评分(ICC);术毕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术后1周及1个月进行术后行为量表评估(PHBO)。结果两组术前mYALE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C组患儿在诱导前和术后的评分高于S组,差异有显著性;C组的ICC评分及PAED评分高于S组(P〈0.05);术后1周行为改变C组高于S组(P〈0.05),术后1个月时行为改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同时两组术后第1周行为适应不良现象均高于术后1个月。结论与情绪稳定性好的患儿相比,情绪稳定性差的患儿术前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以诱导前最为明显,而且这些患儿诱导期合作较差,苏醒期发生躁动的趋势较明显,术后易发生行为适应不良现象,特别在术后第1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父母陪伴联合兴趣诱导在小儿包皮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142例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下小儿包皮手术治疗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父母陪伴麻醉诱导,观察组联合兴趣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麻醉配合度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mYP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mY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ICC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44%,较对照组76.39%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仅给予父母陪伴诱导相比,联合兴趣诱导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应用于小儿包皮手术麻醉诱导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麻醉配合度及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黄国荣 《吉林医学》2012,(29):6456-645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小儿硬膜外及臂丛麻醉中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对小儿硬膜外及臂丛麻醉中的50例患儿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干预。结果:主动型21例(42%),紧张型15例(30%),焦虑型8例(16%),强迫型6例(12%)。结论:针对麻醉穿刺及术中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好沟通技巧实施心理干预后,能明显增加患儿配合度及硬膜外及臂丛麻醉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项国联 《北京医学》2018,(6):527-53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单独或联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术前焦虑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6岁,随机分为A组(单纯Dex 1μg/kg滴鼻)、B组(单纯Dex 2 μg/kg滴鼻)、C组(Dex 1 μg/kg滴鼻+心理干预)、D组(Dex 2 μg/kg滴鼻+心理干预),每组1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置入喉罩辅助通气.所有患儿均在术前等候区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同时为C、D组患儿提供手机观看动画片或手持玩具.分别于滴鼻前、进入手术室前和诱导前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患儿的焦虑水平.记录术前mYPAS量表评分、术后躁动评分,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mYPAS量表评分均较滴鼻前降低(P<0.05),但诱导前评分升高(P<0.05).组间mYPAS量表评分比较,B、D组分别低于A、C组(P<0.05),C、D组分别低于A、B组(P<0.05).D组发生躁动例数少于A组(P<0.05),D组躁动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家长满意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入室前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小儿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躁动评分,2 μg/kg Dex较1μg/kg Dex效果更好,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椎管内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欲实施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患者9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评估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对照组49例。实验组的患者在其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72h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及自编效果评分表的评分。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稳定,血压、脉搏正常,术后止痛效果满意,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四川医学》2018,39(12):1425-1428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在儿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儿童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38),干预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对照组术前不给予干预,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 YPAS)和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对患儿焦虑和配合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调查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进手术室后和麻醉诱导期m YPAS评分分别为(29. 81±6. 10)分和(30. 15±7. 2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儿麻醉诱导前ICC评分为(2. 01±0. 46)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患儿进手术室后心率(HR)和收缩压(SBP)分别为(108. 22±6. 10)次/min和(117. 15±11. 51) 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5. 10±5. 4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可明显改善儿童心理状态,可提高儿童手术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采取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配合的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访视,测量记录患者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期配合情况。心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术前访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介绍麻醉、手术相关信息及麻醉苏醒期不适等。测量记录项目同对照组。结果:2组患者术前1 d血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诱导前血压和心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麻醉诱导前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麻醉苏醒期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焦虑程度,缓解紧张心理,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对降低围术期儿童及其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年龄1-3岁唇腭裂整复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对照组(n=38,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T1)、入手术室(T2)、诱导时(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值,以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量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结果与T1时间点比较,两组患儿T2及T3两个时间点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在T3时其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合作评分也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患儿亲属围术期焦虑程度(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T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SAS)评分T2时点明显升高(P〈0.01),T3回到术前值,且与实验组比较T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较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及其亲属围术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6.
龚丽芳 《中外医疗》2016,(36):157-15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鼾症患儿术前焦虑及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2月—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采取手术治疗的90例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前只做常规性访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指导,观察两组患儿术前访视期(T1)、入手术室期(T2)、麻醉诱导期(T3)3个时间点的焦虑状况、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及对术后PACU躁动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心理干预后T2与T3时期的焦虑评分依次为(36.47±3.59)分、(47.33±5.11)分,对照组为(39.43±4.84)分、(61.57±7.79)分;实验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为(1.98±0.87)分,对照组为(4.03±0.57)分;术后PACU躁动评分实验组为(1.13±0.62)分,对照组(2.82±1.98)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心理,提高麻醉诱导期的配合,减少PACU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视听干预对学龄前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行为异常的影响。 方法 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视听干预组。麻醉诱导前30 min,视听干预组在父母陪同下通过电视观看《熊出没》,对照组未行任何干预。记录麻醉医师抱患儿离开父母时的安静评分和七氟烷诱导吸入时的面罩耐受程度评分;记录患儿的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药追加情况。2组均在术后1,5,25 d对患儿监护人进行术后电话问卷调查,应用术后行为量表评价患儿术后行为异常情况。 结果 视听干预组患儿麻醉医师抱离父母的安静评分及七氟烷诱导吸入时的面罩耐受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听干预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镇痛药追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视听干预组患儿术后1,5 d行为异常发生率以及1,5 d亲子分离焦虑和食欲不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麻醉诱导前视听干预可明显降低学龄前患儿术后行为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程宗燕  曹勍  张玲  廖凤琴  贺林 《西部医学》2019,31(4):629-632
目的 研究医疗小丑对围麻醉期患儿哭泣、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行疝气择期手术的围麻醉期患儿2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143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麻醉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医疗小丑干预活动。结果 干预组术前及术后患儿哭泣时间均有明显下降 (P<0.05);干预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时、麻醉复苏后以及术后6h三个节点疼痛感受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止痛剂使用剂量及平均住院日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疗小丑干预围麻醉期患儿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缩短哭泣及住院时间,节约住院成本,对临床推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臻茹 《吉林医学》2009,30(14):1411-14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学龄儿童围术期实施效果。方法:将45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前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组对患儿实施术前及术后的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儿对手术麻醉配合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儿童围术期的心理干预,使患儿对手术麻醉的合作程度大大提高,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患儿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门诊小儿静脉穿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穿刺成功率,绵短护理人员工作耗时,减少患儿对静脉穿刺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轻病儿的痛苦.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1月至12月份,年龄在1~6岁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为常规进行操作,干预组根据小儿个性化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小儿对静脉穿刺恐惧的心理状态,争取其主动配合性,以提高静脉穿刺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主动配合性和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相差显著.结论 门诊小儿静脉穿刺实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