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索苏州市金阊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金阊区2003~2005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因根据ICD-10编码分类。[结果]2003~2005年,由于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死亡率分别为35.2/10万、24.9/10万、21.5/10万。[结论]意外伤害死亡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香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56-1857,1862
[目的]分析大厂地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对2000~2005年居民意外死亡及人口资料进行分析(2000~2001年按ICD-9,2002~2005按ICD-10标准分类)。[结果]2000~2005年大厂地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2.90/10万,居死因第4位。男性高于女性。意外伤害前五位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和意外中毒,占全部意外死亡的84.78%。[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其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杭州市西湖区居民疾病负担中早死所致生命损失。[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的居民病伤死亡数据进行标化死亡率、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中YLL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西湖区居民4年的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35.83/10万,每千人疾病早死所致损失(YLL)为27.84人年。标化死亡率前4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YLL前4位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是杭州市西湖区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的疾病,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点,为伤害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死亡监测数据采用“死亡医学登记系统(2005版)”(DeathReg 2005)和SPSS 13.0软件进行伤害死亡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13年浙江省台州市伤害死亡率为63.91/10万,占死亡总数的11.05%,位居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进行排位,位居第2位.男性伤害死亡率为75.65/10万(标化死亡率73.44/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为51.54/10万(标化死亡率48.43/10万).城市伤害死亡率为65.53/10万,农村为63.32/10万.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0~1岁组以窒息为主;1~14岁组以溺水为主,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43.05%;15~64岁组以交通事故为主,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33.14%;65~岁组以意外跌落为主,占该年龄段伤害死亡的49.48%. [结论]伤害是浙江省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急需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阴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阴市2009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伤害合计死亡714例,年均死亡率为59.4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0.26/10万。死亡率(/10万),男性为71.52,女性为47.18;0~14、15~34、35~59、≥60岁分别为15.93、22.10、51.38、245.77。伤害的主要死因,全部人群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伤害死亡的潜在减寿年数为14 343.6人年,平均潜在工作减寿年数为7.57人年。[结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其他意外事故、自杀是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居民伤害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大连市沙河口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沙河口区居民2002~2007年伤害死亡率为38.39/10万,男性为50.03/10万,女性为26.71/10万。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伤害的前3位死因均是运输事故、意外跌落、自杀。YPLL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被杀,AYLL的前3位分别是触电、被杀、淹死。[结论]运输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是大连市沙河口区居民伤害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山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对山东省2004-2005年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山东省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率为16.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95/10万,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78/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开始降低(P〈0.05).前五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公路交通事故、意外窒息、自杀和意外跌落。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和淹溺,5~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淹溺和交通事故。[结论]淹溺和交通事故死亡是我省伤害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宁区居民终极性伤害特征。[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居民的2004年和2005年伤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7/10万和25.56/10万,占全死因第4位。损伤中毒死亡中的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均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被杀。2005年的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较2004年有所上升,其中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上升较明显,自杀和交通事故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的总体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2005年比2004年都有上升,意外跌倒上升的幅度最大,意外跌落仍是两年中60岁以上年龄段首位死因。2004年与2005年长宁区居民损伤中毒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分别为2 509.5年和1 745年,均低于恶性肿瘤,但平均PYLL却高于恶性肿瘤;2005年损伤中毒的PYLL较2004年有所下降;2005年损伤中毒的PYLL较2004年有所下降。[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城市人群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大汶河流域居民的死亡水平、死因谱和人群分布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9~12月,对大汶河主干流域部分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在流域6个县调查研究区34个乡镇、对照区10个乡镇。2002~2004年年均标化死亡率,研究区为683.39/10万,对照区为610.92/10万(P〈0.01);上游、中游、下游年均标化死亡率,研究区分别为485.03/10万、737.55/10万、844.74/10万(P〈0.01),对照区分别为499.20/10万、839.92/10万、586.22/10万(P〈0.01),均为研究区高于对照区(P〈0.01)。全部人群、研究区和对照区居民死亡例数最多的前3位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这3种死因死亡数在全部死因死亡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96%、85.50%和84.78%。[结论]大汶河流域居民死亡水平较高,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张志广  林韬 《职业与健康》2014,(18):2608-2611
目的了解滨州市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给全市居民带来的健康损失情况,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死因监测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4位,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和中毒是伤害的前3位死亡原因。该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7.01岁,以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死亡率降低20%,人群期望寿命增加1.11岁。各类疾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263 153.80 a,每千人寿命损失为70 a,平均减寿年数为10.74 a。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意外伤害是危害青壮年健康以及劳动力人口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以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预防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分析意外伤害死亡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 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洪军  蒋洪梅  孙培峰  杨全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1-1622
目的对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性别比。结果 2011年诸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9.45/10万,占死亡总数的5.88%;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74。意外伤害死亡的前3位是运输事故(62.94%)、故意自害(13.29%)、意外淹溺和沉没(7.46%),占83.68%。40~49岁组死亡人数最多,占24.48%。结论意外伤害是诸城市居民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运输事故是首位原因,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减寿年数,找到影响居民健康和死因最主要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使用SPSS13.0和Excel2003软件来计算和分析居民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及潜在寿命损失率.结果 太原市杏花岭区2007-2010年居民死亡人口总数为11 366人,全人群死亡率为4.94‰,男性死亡率为6.13‰,女性死亡率为3.69‰;全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脑血管病,肿瘤,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居民全死因PYLL为89 903.30人年,PYLL减寿率为3.91%.全死因PYLL构成比顺位前5位依次是: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其他慢性病.结论 居民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的变化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 显示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病依旧是今后工作的重心所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根据疾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疾病干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管文齐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9-2641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居民2008—2010年死亡状况和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构成比及减寿率(PYLL率)对2008—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控制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6.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保定市3个区居民的死亡率、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以便合理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对保定市3个区2009—2010年居民死亡信息进行调查整理。结果 2009—2010年保定市3个区居民男性死亡率(385.3/10万)高于女性(283.4/10万);前4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及意外死亡。结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保定市3个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6-758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危害健康的因素,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死因、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厂地区年平均出生率为8.15‰,平均死亡率为507.02/10万,标化率为568.58/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68岁(男性73.28岁,女性77.98岁)。去除主要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居民全死因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49.56‰和27.570‰,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慢性疾病、意外伤害是造成该化工区潜在寿命、工作时间损失最多的死因,应根据此调整该区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