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例未萌出的上颌第二前磨牙引起邻近的第一磨牙严重吸收的病例。患者,11岁,因Ⅱ类错(牙合)畸形伴双牙弓拥挤而进行矫正。全景X 线片上可见到第三磨牙、上颌左侧尖牙和右侧第二前磨牙未萌出。根周X 线片显示未萌出的前磨牙已明显地导致邻近磨牙的吸收。拔下的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检查,发现其3个牙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X线投照技术对发现下颌前牙、前磨牙多根管及提高其临床治疗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要进行下颌前牙、前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214例,共247颗患牙。每颗患牙均需拍摄术前X线正、偏位投照片及诊断丝X线正、偏位投照片。依据两种X线影像特点(根管位置和走向不在牙根中心、较粗大的根管在根管上1/3、中1/3突然消失或模糊)判断是否为可疑多根管。采用冠向下法预备,冷侧压法根管充填后将根管分为Ⅰ~Ⅴ型并与X线结果对应。结果 在87颗X线诊断的多根管患牙中,临床证实多根管为60.92%;26.44%为扁根管。诊断丝X线偏位投照片的多根管X线诊断灵敏度为93.0%,4例术后发现有遗漏根管。247颗下颌前牙、前磨牙临床治疗多根管57颗,多根管临床治疗率分别为:中切牙9.43%、侧切牙38.33%、尖牙15.90%、第一前磨牙加.38%、第二前磨牙2.63%。结论 不同角度的术前及诊断丝X线根尖片有助于临床医师发现下颌前牙、前磨牙多根管,其中以诊断丝X线偏位投照发现的多根管最多。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10岁。因上颌前磨牙扎舌就诊。检查 14 ,15 ,34,4 4 ,4 5位置正常 ,色泽正常 ,牙不松动 ,叩诊不痛 ,牙合面畸形中央尖高 2mm ,没有磨耗 ,无牙合接触 ,15 ,34,4 4 ,4 5畸形中央尖高 1mm。X线片均见有畸形中央尖 ,根尖为喇叭口形。畸形中央尖一般多见于下颌前磨牙 ,尤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常见 ,上颌少见多枚前磨牙畸形中央尖1例@段守英$北京总参测绘局门诊部口腔科!北京10008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投照角度X线片在诊断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需行根管治疗的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每颗患牙均拍摄术前X线正位、偏位投照片判断是否为多根管牙;K型锉探查和定位根管口,冠下法预备根管,冷侧压法充填根管,充填时记录根管形态及数量,并拍摄根管充填术后X线正位和偏位投照片,对根管进行分型。结果8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中,术前X线片诊断多根管31颗,临床发现多根管30颗。术前X线诊断为多根管的31颗牙,临床治疗中3颗未定位到多根管;而术前诊断为单根管的2颗牙,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为多根管。术前正位X线片诊断多根管牙13颗,术前偏位X线片诊断多根管牙25颗,其中7颗牙的术前正位和偏位X线片均表现为多根管影像。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临床发现率为34.09%(30/88),其中Ⅳ、Ⅴ型根管为21颗,占多根管牙的70.00%。结论不同投照角度X线片有助于提高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的临床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离体下颌前磨牙根管及牙根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离体下颌前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 :观察并记录 69个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及 93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牙根的基本形态 ,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X线摄片 ,当X线片上显示疑问根管时 ,分别从根中 1/3 ,根尖 1/ 3横断 ,确定根管的类型 ,按Vertucci’s分类法对根管系统进行记录。结果 :所收集的下颌前磨牙均为单根 ,其中大多数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类型是I型 ( 1) ,93个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均为I型 ( 1) ,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发生率较高 ( 15 / 69) ,且此类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常有双根管 ,主要是V型 ( 1-2 ) ,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根面沟发生率相对较低 ( 5 / 93 )。结论 :当X线片上显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异常影像时 ,应进行详细的X线检查和髓腔探查 ,避免误判或治疗时遗漏根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牙合]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治疗结束后,12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侧貌明显改善,覆[牙合]覆盖正常,[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变小。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开[牙合]临床疗效可靠,效果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正畸方法关闭成人下颌第一磨牙缺牙间隙时所发生的牙及牙周组织的变化。材料和方法 14名正畸患者,年龄为20岁~39岁,共19个下颌第一磨牙缺牙间隙。X线照片显示牙槽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戴用cdgewise矫正器关闭缺牙间隙,治疗时间为23~52月。用治疗前、后的研究模测量无牙间隙的近远中长度和牙槽嵴的颊舌向宽度;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第二磨牙和前磨牙冠和根移动的量;用治疗前、后的全颌曲面断层片或根尖片测量第二磨牙和邻近牙周组织的解剖变化。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1例因畸形中央尖折断导致严重根尖周感染的患者,其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前磨牙共6颗牙均患畸形中央尖,而且患牙处于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经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良好。结合该罕见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畸形中央尖患牙的临床表现、分类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为畸形中央尖患牙的早期诊疗和其继发病变的预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颌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现率以及显微根管治疗方法处理多根管下颌前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2颗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下颌前磨牙,拍摄术前X线正位投照片和偏位投照片。对单根管患牙采用常规根管治疗,对怀疑多根管的患牙先常规探查根管,再在显微镜下探查并疏通根管,镍钛机动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类型,使用和未使用显微镜时多根管的发现率,根据术前、术中及术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多根管的发现率分别为32.9%、7.5%;使用显微镜多根管的发现率高于未使用显微镜者;治疗中无根管堵塞、偏移、台阶、器械折断等并发症发生,完成治疗的31颗多根管下颌前磨牙30颗适充,1颗超充。结论显微根管治疗是处理多根管下颌前磨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腔医学》2015,(7):592-595
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 deformity)是一种牙齿形态异常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一般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状突起,多见于下颌前磨牙,尤以第二前磨牙最多见。本文报告了1例,除因正畸原因已拔除的2个前磨牙外,剩余的6个前磨牙均有畸形中央尖的病例,结合文献回顾,对其相关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进行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下颌骨腺牙源性囊肿合并牙瘤者较罕见,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20年前曾受外力撞击下颌前部,当时除疼痛外无其他症状.2012年6月发现下颌左前牙区肿大,伴轻微胀痛,到县医院穿刺检查见黑色液体,行下颌左侧中切牙及侧切牙开髓引流术,肿胀消退不明显.全身检查未见系统性疾病.口腔科检查:颜面不对称,颏部略肿胀,无张口受限,下颌左前牙区颊侧前庭沟变浅,左下中切牙及侧切牙Ⅰ度松动,咬合正常,曲面体层X线片示:下颌右侧切牙及尖牙牙根间多个牙样物高密度阴影,下颌右侧切牙至左侧第二前磨牙根尖部境界清楚的单房低密度阴影,牙根有吸收(图1).X线诊断为下颌骨囊肿并牙瘤.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女 ,1 8岁。四年前无意发现右下颌一包块 ,考虑为“颌骨囊肿”在当地医院行刮除术 ,术后右下颌骨继续增大 ,造成面部明显畸形 ,并影响阻嚼功能 ,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 :面部不对称 ,右侧下颌骨部明显隆起 ,右侧下颌第 2磨牙至左侧下颌中切牙前庭沟丰满 ,舌侧隆起 ,质硬 ,无压痛 ,张口度及张口型正常 ,右侧下颌第 2前磨牙缺如 ,其余牙齿无松动 ,牙龈粘膜色泽正常。下颌曲面体层摄片显示 :右侧下颌第 2磨牙至左侧下颌尖牙区域可见密度不均 ,呈大小不等的多房性 ,边界不清的阴影 ,病变内可见有 2枚埋伏牙 ,右侧下颌第 1前磨牙至中切…  相似文献   

14.
患者60例,66个牙,男35例,女25例,年龄10~30岁,平均19.48岁,患牙均为磨牙,第一磨牙39个,第二磨牙27个,下磨牙45个,上磨牙21个,其中下颌第一磨牙26个,占总牙数的39.39%。本组病例的临床诊断均系龋源性牙髓炎,治疗前都摄取X线照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 类 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应用片段弓技术对 7例安氏 类 1分类患者 ,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 ,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 ,纠正磨牙 类错牙合关系。结果 :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 ,控制下面部高度 ,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 ,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 ,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 :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 类 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春发育减速期女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减数治疗前后的牙颌组织变化。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女性患者,年龄12.2.14.3岁,均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后期,低角水平生长型,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前磨牙和下颌两个第二前磨牙,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治疗前后牙颌组织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颌及上牙弓突度减小,上下中切牙角增大,腭平面角PP—sN和下颌平面角SN-MP减小,下颌升支长度Ar-Go、、前面高N—Me、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SGo/Nme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前移,下颌磨牙伸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及下牙弓突度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加。结论青春发育高峰期后期女性低角水平生长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经矫治后下颌骨仍有一定生长,且发生逆时针旋转;此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后的变化是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牙比正常的安氏3种分类经不同的拔牙模式治疗后全牙比的变化。方法:选取252例前牙比正常的患者模型,计算各组拔牙前和模拟4种模式拔牙后的全牙比,了解其变化规律。结果:相同拔牙模式的3种错(牙合)组矫治后的全牙比之间无大的差别;与拔牙前相比较,3种错(牙合)组拔牙后的全牙比均有所减小;在安氏Ⅰ类组与Ⅲ类组中,除了第2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3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第4组(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与第5组(上下颌均拔除第二前磨牙)间全牙比的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组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安氏Ⅱ类组,不同拔牙模式的全牙比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前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牙合)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拔牙后的全牙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片段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应用片段弓技术对7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通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使下颌第一磨牙较快地向近中移动,纠正磨牙Ⅱ类错牙合关系。结果: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面部侧貌,控制下面部高度,控制牙合平面角及下颌平面角,使下前牙直立于下颌骨基骨之上,促进下颌骨向有利的方向生长。结论:片段弓技术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可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多生牙1例     
病人,女,50岁,因右侧下颌磨牙疼痛到我处就诊。检查发现,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深龋伴发牙髓炎,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为残根。其32个恒牙均正常萌出,另外,尚有4个多生牙,形态与前磨牙相似,但大小略有不同,分别位于前磨牙、磨牙区的颊舌侧,具体为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磨牙腭侧、左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颊侧、左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右侧下颌第一、二磨牙舌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中切牙进行矫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拔除上颌中切牙进行矫治的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开始治疗年龄平均17.2岁。拔除双侧上颌中切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者5例;拔除单侧上颌中切牙及对侧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者4例。进行治疗前后Bolton指数、X线头影测量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前预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分别为80.14%和91.31%;治疗后分别为78.68%和90.28%。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U1-NA(mm)、U1-NA、L1-NB(mm)、L1-NB、U1-SN、L1-MP、UL-E、LL-E的值减小(P<0.05)。结论:根据Bolton指数分析,进行个体化设计,拔除双侧上颌中切牙或单侧上颌中切牙及对侧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