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不同脑灌注流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双侧顺行脑灌注所采取的流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72例,其脑灌注流量为8-10ml/(kg·min);B组38例,其脑灌注流量为5-6ml/(kg·min)。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脑灌注时间、心肌阻断时间等方面均无差异。而B组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明显减少。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脑灌注的基础上,选择较低的脑灌注流量[5-6ml/(kg·min)]能降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降低总体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性增加脑部逆灌压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15头山羊随机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5)、深低温低压逆灌组(L组,N=5)和深低温间歇性高压逆灌组(H组,N=5)。三组动物均经历深低温(15-18℃)停循环2 h,期间A组未行脑部逆行灌注,L组和H组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L组逆灌压控制在20-25 mm Hg,H组基础逆灌压为20-25 mm Hg,每隔10 min用40-45 mm Hg的逆灌压灌注5 min,随后恢复至基础逆灌压。分别在体外循环前,深低温停循环前,复温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和静脉血气值。用眼底镜观察羊的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情况。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S-100含量。结果三组转流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差异。三组颈静脉血乳酸值含量总体差异显著,H组低于L组和A组(P〈0.05)。配对t检验显示A组和L组体外循环结束后S-100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P〈0.05),但是H组没有显著变化。A组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L组视网膜血管不充盈,H组在高流量灌注时视网膜血管充盈。结论间歇性增加脑逆灌压能够增加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组织灌注,减少无氧代谢,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性增加脑部逆灌压对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15头山羊随机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A组,N=5)、深低温低压逆灌组(L组,N=5)和深低温间歇性高压逆灌组(H组,N=5)。3组动物均经历深低温(15℃~18℃)停循环2 h,期间A组没有脑部逆行灌注,L组和H组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L组逆灌压控制在20~25 mmHg,H组基础逆灌压为20~25mmHg,每隔10 min用40~45 mmHg的逆灌压灌注5 min,随后恢复至基础逆灌压。分别在体外循环前,深低温停循环前,复温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时记录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和静脉血气值。用眼底镜观察羊的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情况。留取脑脊液标本,检测S-100含量。结果 3组转流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脑脊液压力、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组颈静脉血乳酸值含量总体差异显著,H组低于L组和A组(P0.05)。配对t检验显示A组和L组体外循环结束后S-100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P0.05),但是H组没有显著性变化。A组眼底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L组视网膜血管不充盈,H组在高流量灌注时视网膜血管充盈。结论间歇性增加脑逆灌压能够增加深低温停循环期间脑组织灌注,减少无氧代谢,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性单侧与双侧脑灌注在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行256排螺旋CT确诊,均急诊手术治疗,行顺行性脑灌注,其中32例行选择性单侧脑灌注,28例行双侧脑灌注。术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双侧脑灌注组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及体外循环(CPB)时间均较单侧脑灌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脑灌注组的术后清醒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单侧脑灌注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选择性单侧脑灌注,选择性双侧脑灌注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矫治术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恢复清醒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手术中的脑保护方法,方法:研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右锁骨下动脉右心房插管代温体外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另一组采用右侧股动脉右心房插管低温体外循环 单纯深低温停循环方法。结果:采用选择性脑灌注深低温停循环可有效的达到术中脑保护。结论:选择性脑灌注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可有效预防术中脑缺氧、减少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累及主动脉弓动脉瘤手术中脑保护的方法。方法 105例累及弓部动脉瘤体外循环中,99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2例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4例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结果 105例深低温停循环病例中,短暂性脑损伤11例,永久性脑损伤3例,吻合口岀血6例,肺部渗漏1例,肾功能不全1例,低心排2例,感染3例,死亡11例。结论累及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脑保护时,选择适当的脑保护方法,减少因缺血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唐令凤  杨康  张玉霞  廖克龙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4,33(12):1763-1764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体外循环开始后经血液和体表降温至鼻咽温14.4~20℃ ,停止体外循环,2例患者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时间分别为21、36min.结果 5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69~230min,停循环时间14~62 min,全麻清醒时间术后3h 55min~4h 35min,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脑保护安全、有效,同时辅以选择性脑灌注可延长深低温停循环,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脑保护效果,旨在探求一种更好的脑保护方式。方法:60例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0例。于体外循环开始时(T1)、停循环时(T2)、脑灌注25min时(T3)、脑灌注结束时(T4)、体外循环结束时(T5),以及术后1h(T6)、6h(T7)、24h(T8)时抽取右侧颈静脉球部血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结果:T1,T2,T3时间点两组间S-100β和NSE浓度无统计学差异,T4,T5,T6,T7,T8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停循环25min内,单、双侧顺行脑灌注效果相当,但超过25min,双侧顺行脑灌注脑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低温停循环时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猪血清及肝、肾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给予中低温停循环90 min,B组(实验组)给予中低温停循环联合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90 min。检测逆灌注前(T1)、停循环1h(T2)及复灌1 h(T3)、3 h(T4)、5 h(T5)血清及肝、肾组织内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血清及肝肾组织内MDA、SOD在T1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5时间点两组血清MDA含量均升高,SOD活性均下降,但B组变化幅度低于A组(P<0.05)。A组在T2~T5时间点肝、肾组织内MDA含量高于B组,而SOD活性低于B组(P<0.05)。结论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含氧自体稀释血能部分改善中低温停循环猪肝、肾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并总结A型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36例行A型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5例,Bentall术10例,孙氏手术9例,二次手术2例。术中行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或无名动脉插管,股静脉或上、下腔静脉引流,采用冷含血晶体停搏液、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其中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roy arrest,DHCA)以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CAP)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6.90±75.56)min、心肌阻断时间(116.43±32.87)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0±5.82)min,重症监护室时间28~854(261.03±49.92)h,院内死亡1例,余35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T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A型夹层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上下半身分别灌注可以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效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大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共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118例。全组患者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体外循环方法,大脑保护方法采用逆行灌注(RCP)以及选择性大脑灌注(SCP)。手术种类包括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76例;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42例。结果采用单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SVC-RCP)技术57例,采用上、下腔静脉同时灌注(SIVC-RCP)技术11例,采用全身逆行灌注(TBRP)技术9例。采用SCP技术45例,SCP的插管选择为无名动脉14例,左颈总动脉12例,单侧腋动脉灌注24例。体外循环时间81-284min,DHCA时间为9-120(42.3)min,逆行灌注时间为9-110min,顺行灌注时间31-62min。术后发生短暂精神症状9例,肾功能不全9例,呼吸功能不全1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9例。全组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5.9%。结论DHCA+RCP及DHCA+SCP技术均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更适用于复杂的弓部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右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ECC)、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右腋动脉插管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手术治疗Ⅰ型主动脉夹层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4~63岁,平均(41.7±12.0)岁。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5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置换3例。结果本组主动脉阻断时间83~258min,平均(132.3±52.8)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8~53min,平均(29.10±18.30)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8~58min,平均(33.4±18.5)min。手术死亡2例,1例因术中出血、体外循环时间长不能脱机,1例因术后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揭,术后暂时性脑损害2例,均治愈出院,无永久性脑损害发生。结论右腋动脉插管灌注和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其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顺行性脑灌注时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单侧顺行性脑灌注 (ASCP)和双侧ASCP时视网膜中央动脉、球后血管血流变化和血S1 0 0蛋白浓度变化。方法  1 6例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侧AS CP和双侧ASCP组 ,每组各 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 (CT)。术中采用经眼球超声监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球后血管血流。术中术后动态测定血S1 0 0蛋白浓度。结果 两组各有 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ASCP过程中单侧组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可探及血流 ,左侧视网膜中央动脉不可探及 ,双侧组两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均可探及血流。所有患者球后动脉均可探及血流。两组间各阶段血S1 0 0蛋白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基底动脉环完整 ,存在有效侧支循环条件下 ,单侧灌注操作较为简便 ,双侧灌注在ASCP期间两侧脑灌注较为均衡 ,但两种灌注方法对S1 0 0蛋白浓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3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术的患者应用经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插管的方式进行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脑灌注流量为 2 0ml/(kg·min)。结果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时间 63~ 92min(平均 80min) ,停循环时间 3 0~ 65min(平均 4 6min) ,术后恢复顺利 ,6~ 8h清醒 ,1 2~ 4 8h拔除气管插管 ,未见脑及脊髓并发症。结论 :在主动脉全弓替换术中应用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可以更加安全地延长深低温停循环时间 ,并提高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 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应用单侧脑顺行灌注保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连续53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资料,按术中脑保护方法分为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和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单侧脑顺行灌注组(UACP),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停循环温度、变温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较DHCA组比,UACP组停循环时间较长(P=0.007),停循环时鼻咽温度、直肠温度均较高(P=0.000),体外循环时间(P=0.011)、降温时间(P=0.000)、升温时间(P=0.000)则缩短,术后气管插管时间(P=0.011)、监护室滞留时间(P=0.015)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无差异(P=0.146)。术后DHCA组死亡2例,UACP组无死亡,死亡率无差异(P=0.495)。术后DHCA组偏瘫1例,UACP组截瘫1例,比较无差异(P=0.705)。结论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UACP保护简便、安全、有效,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体外循环本身和过度低温损伤,在需要停循环时间较长的手术中,其优势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深低温停循环中不同脑灌注方式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不同脑灌注方法下脑组织氧代谢、脑组织温度变化及脑皮质超微结构改变,评价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行DHCA,Ⅱ组DHCA+RCP,Ⅲ组DHCA+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90min,期间采用不同脑灌注保护技术,然后复温,再灌注90min。结果 降温期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上升;停循环后各组S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DHCA90min时,Ⅲ组SjvO2明显高于Ⅰ、Ⅱ组,差异显著(P=0.000)。停循环期各组脑组织温度均有缓慢升高,以Ⅰ组最为明显,与Ⅱ、Ⅲ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00);电镜观察DHCA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害最重,RCP组次之,SACP组脑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单纯DHCA、DHCA+RCP中脑氧供需不平衡,RCP不能提供足够的脑营养,对DHCA期脑氧代谢无明显改善,但可保持脑部低温,有助于脑保护。SACP能保持脑氧供需平衡,提供充足的氧和营养供应,有效保持脑部低温.有明显的脑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单纯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 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采用股动脉——二极管插管,中低温、中等流量体外循环方法。Bentall手术 全弓置换手术的病人选择股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并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的脑保护方法。1例选择股动脉及右房二极管插管,中低温选择性顺行脑灌注的脑保护方法。结果 一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 主动脉瓣膜置换的病人于术后9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人均顺利康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升主动脉近端胸主动脉瘤手术可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主动脉弓部手术采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脑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经右侧腋动脉顺行脑灌注(ACP)和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7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脑灌注方式分为2组,A组(46例)行经右侧腋动脉ACP,B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