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针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手术顺利完成,无特殊情况发展,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无复发发生.结论 在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宝兴县人民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16例剖腹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均于术前正切诊断,全部采取手术治疗并治愈,随访6月-3年无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中直接种植有关,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可初步诊断,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剖宫产术中正确操作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盆腔手术引起的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多见于剖宫产术后,其次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需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肿块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11例异位病灶累及腹膜,23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术后病理报告均有子宫内膜腺体,有吞噬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7 d后拆线出院,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随访2 a未见复发。结论本资料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表明剖宫产手术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 10年来收治的 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过程中子宫内膜的遗留有关。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医源性的子宫内膜种植 ,防止关键是保护好盆腔和腹壁切口 ,防止子宫内膜残留。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32岁,因剖宫产术后刀口疼痛4年,经期加重半年于2004年12月15日收住院。患者系G1P1L1,2000年6月行剖宫产术,术后半年月经复潮,经期刀口疼痛,呈阵发性、针扎样。1年前发现腹壁切口左侧有豆粒大包块,近半年增大,持续性疼痛,经期加重,且行经时包块增大变软、压痛,经后缩小变硬,疼痛稍减轻。查体:T36.5℃,BP100/70mmHg,心肺正常,肝脾未及。下腹一横行陈旧性手术疤痕,长约16cm,其左侧端可见一4cm×4cm的包块,表面紫色,高出皮肤部分约0.5cm×1cm,质硬、触痛、活动差。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宫体后位、略大、质软、活动好,…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增加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阴道会阴和腹壁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8.
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但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较少见,笔者曾遇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15例AW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AWE患者均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期及月经期明显,质韧或硬,压痛.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6个月,随访1~3a均无复发.结论 AWE好发于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临床医生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腹壁切口瘢痕内异症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少见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的增加,使手术后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其中足月剖宫产后发生率为0.03-0.4%[1],我院于2010年9月诊治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9年7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腹壁、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例,现将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规范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则行孕三烯酮联合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实验组无患者复发,对照组复发率28%,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不多见,多发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5年3月-10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移位症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不多见,多发于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逐渐引起重视。我院2005年3月~10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移位症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发生于腹膜表面的异位内膜病灶。由于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并发腹膜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患者年龄24~43岁,均为生育期年龄,足月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32岁,全部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次剖宫产19例,2次剖宫产8例,于剖宫产术后6~32个月出现症状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肿块边缘2~3cm实施手术将肿块彻底切除.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20例患者均是在剖宫产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米非司酮治疗,治疗6个月后随访,有效率为70.0%;治疗后1年随访,有效率为80.0%;2年后随访,有效率为85.0%。结论:医源性种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的主要原因,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所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15例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正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例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结果。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重在预防;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未行药物辅助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行彻底的异位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并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