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军 《光明中医》2022,(19):3632-3634
胃痛作为临床内科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来对胃痛的认识也有不断进展,但辨证论治上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未制定统一的中医诊疗规范。此文章对2017—2021年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胃痛的文献进行综述,从中医辨证思维、治疗法则、选方用药以及针灸方面进行梳理,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胃痛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明显高于西医组的73.81%(31/42);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胃痛是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种中的一个常见症状,目前无论在诊断或是治疗上均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就胃痛的中医治疗问题浅加探讨,借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 胃痛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胃痛发病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失常,气血淤阻不畅,即“不通则痛”。因些,治疗上多用“通”法,使气血通畅,纳运复常,则痛自已,故有“痛随利减”之说。然而,由于胃痛病情复杂多变,概以通治,显然是不全面的,笔者体会,欲提高中医治疗胃痛的疗效,至少要坚持病证结合、胃宜通补和调理气机几个原则。 1.1 病证结合病证结合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胃痛的治疗也必须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施治治疗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胃痛患者的病情分为食滞、寒凝、血瘀、肝气犯胃、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弱六个病症,分别辨证施治。结果:食滞、寒凝、血瘀、肝气犯胃、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弱胃痛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6.77%,94.12%,86.67%,100%,87.50%,85.72%。辨证施治治疗胃痛总有效率为93.33%(112/120)。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胃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刘婷  张佩青 《光明中医》2023,(5):862-864
从张佩青教授辨证治疗胃痛的3则医案着手,浅析张佩青教授对于不同证型胃痛的选方用药经验及其独到的胃痛“十法”辨证理念。张佩青教授认为虽然引起胃痛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治疗所遵循的大方向应是相近的,即循古而揣新从多维度考虑“通”,将“通”贯穿治疗胃痛的全过程,气血阴阳通畅则胃痛愈。张佩青教授的这一新的治疗理念开拓了中医思路、指明了治疗胃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胃痛的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软件,录入方剂信息,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对比两组胃痛、腹胀、呃逆、呕恶、纳差等症状缓解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胃痛、呃逆、呕恶、纳差、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更短,P<0.05;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胃痛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获益良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中医处方方法学是研究中医选药处方规律的一门学科。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围绕虚、寒、食、郁、湿、瘀六大病理因素,以证候为中心,分析胃痛复杂的病因病机;以法为纲,把握胃痛的治则治法;以方为例,选定胃痛的处方用药。从辨证论治着手,使理法和方药有机结合,为临床治疗胃痛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较大的不良影响,中药治疗胃痛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名老中医治疗胃痛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对当代的名老中医治疗胃痛的特色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治疗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4月在代县上馆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痛患者,根据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方法治疗胃痛能够得到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有着较高安全性,是临床上治疗胃痛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治疗胃痛的临床应用王建光,姚秀英(河北省建一公司职工医院071070)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一大治疗法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笔者就活血化瘀治疗胃痛的临床应用浅述已见,以就正于同道。1胃痛瘀证的辨证1.1胃痛:疼痛是瘀证的重要症状,中医认为“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接收的肝郁气滞型胃痛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中医组(74例)采用口服中药,西医组采用口服果胶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组显效率(74.32%)明显高于西医组(6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动力障碍胃痛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06例胃动力障碍的胃痛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结果:证型以胃热炽盛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寒型和肝胃气滞型。结论:对胃动力障碍胃痛进行辨证分析有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任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29):107-108
目的:分析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胃痛的临床表现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患急慢性胃痛患者82例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胃络瘀阻型、肝气犯胃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四类患者,施以不同方药.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12例,占14.6%;显效32例,占39.0%;好转37例,占45.1%;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98.8%.结论:中医治疗急慢性胃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方胃痛散对胃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周治疗时2组均予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第2~8周时治疗组(48例)给予七方胃痛散联合奥美拉唑片,对照组(24例)仅用奥美拉唑片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进行中医症状改善及胃镜下愈合情况的对比观察.1年后随访,观察2组的复发率. 结果:七方胃痛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1年复发率及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七方胃痛散能有效改善胃溃疡患者症状并有抗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胃痛特点辨证分型:瘀阻胃络型患者1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16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25例,肝气犯胃患者19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若中医辨证处方治疗.煎煮中药较为麻烦。很多患者自购中成药服用,但关键的问题是中成药的功能主治与胃痛的病因病证不符。所以.胃痛选用中成药必须在辨证的前提下选择使用,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李霞  李防栋  李经文 《河北中医》2008,30(7):681-681
汪建勋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宁夏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宁夏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和部分皮肤、妇科疾患。现将汪师自拟行气散滞汤治疗胃痛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胃痛  相似文献   

19.
胃痛为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笔者阅读中医古籍中有关胃痛的条文,发现大量记载与从肾论治胃痛有关。本文基于中医古籍文献及现代医家经验,梳理了肾胃之间的经络联系、脏腑阴阳的互用关系、水液代谢中的相互作用。《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其中虽无“胃痛”病名,但胃痛的诊治被记录在“腹痛”“心下痛”等条文中。本文通过对相关条文进行全面总结,发现“温肾阳”“利肾水”为张仲景治疗胃痛要法,并对张仲景后世古籍文献中从肾论治胃痛的实践进行归类总结,可分为虚寒胃痛、痰饮胃痛、阴虚胃痛、肝气胃痛四种胃痛。笔者借助名家医案对四种胃痛的诊治思路与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后发现“泻水邪”“温肾阳”“滋肾阴”可为现有常见胃痛治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从《诸病源候论》157候、289法中精选8个导引动作,介绍胃痛导引法。其动作简捷、易学易练、安全有效,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以导引法治疗胃痛,彰显中医治疗常见病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