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五味子配伍对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两种有效成分肠吸收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从肠吸收角度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本质.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HPLC检测目标成分,分别考察不同浓度五味子提取物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肠吸收的影响,并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加入不同浓度五味子提取物组与正常组相比,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都显著增加(P<0.05);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P)与正常组相比,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都显著增加(P<0.05).五味子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现渗透系数(Papp)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及五味子提取物均可促进吴茱萸两碱的大鼠肠吸收,提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P-gp底物,五味子可能通过抑制肠道蛋白外排作用而促进其肠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静宁复方中五味子醇甲、醇乙、甲素、乙素四种木脂素类成份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选用在体大鼠肠循环法,考察静宁复方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受浓度影响情况,计算四种成分的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表观渗透系数(Papp)、单位时间吸收率(P)。结果除五味子乙素(2.3~9.2μg/ml)外,五味子醇甲(8.5~34μg/ml)、醇乙(1.8~7.0μg/ml)、甲素(1.4~5.4μg/ml)的四个参数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静宁复方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醇乙、甲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不同浓度的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吸收量与浓度不成正比,不符合Ficks方程,研究表明,三种活性成分不仅是被动扩散,也可能有载体介质的转运方式。乙素可能为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素的浓度,计算不含抑制剂药物组及含抑制剂药物组大黄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 十二指肠段吸收能力显著强于其他肠段(P<0.05);大黄素在回肠、结肠、空肠段之间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P-gp 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 值与不合抑制剂组比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高、中浓度MRP2抑制剂后,大黄素肠吸收的Ka、Papp 值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素的肠吸收过程不受P-gp的外排影响,但受到MRP2的肠道外排转运影响,大黄素可能为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4.
单向灌流法评价芦荟大黄素大鼠体内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以及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芦荟大黄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计算芦荟大黄素在大鼠各肠段及加入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各实验组的Ka,Papp从大到小依次为十二指肠组、空肠组、结肠组和回肠组,十二指肠组与回肠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含MRP2抑制剂高、中浓度组与不含抑制剂组比较,Ka,Papp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十二指肠段吸收相对较好,在回肠段的吸收相对较差;P-gp和MRP2的抑制剂均可促进芦荟大黄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5.
王丹  魏玉辉  张帆  李育卿  武新安 《中成药》2012,34(5):828-831
目的 研究拉马宁碱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并考察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P-糖蛋白(P-gp)抑制剂及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 拉马宁碱在整肠段均有吸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按照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的顺序下降;2-20μg/mL的药物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OCTs抑制剂组与不含OCTs抑制剂组相比,Ka和Papp.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拉马宁碱为全肠段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P-gP及OCTs对药物的小肠吸收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2(MRP2)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以酚红为标示物;U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芒果苷的含量,计算芒果苷在空肠和回肠段及加入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的吸收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eff)。结果:芒果苷(5μg/ml)在回肠和空肠的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回肠段,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0.1mmol/L)和环孢霉素A(0.1mmol/L)或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0.04mmol/L)后,芒果苷吸收的Peff值和Ka值均明显增加;在空肠段,维拉帕米可明显升高芒果苷吸收的Ka值,而其他各组的Peff值和Ka值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gp和MRP2抑制剂对芒果苷的肠吸收,特别是回肠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芒果苷为P-gp和MRP2的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其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大黄酸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酸的含量;分别计算大黄酸单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以及在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存在的情况下,在大鼠肠中吸收的Ka和Papp值;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大黄酸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均具有较高的Ka和Papp值,并且随肠道的生理走向吸收率降低,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当加入不同浓度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与空白组比较大黄酸的吸收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大黄酸属于易吸收化合物,并且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其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的影响,因此推测大黄酸的吸收不受P-gp和MRP2的外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蟾毒灵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蟾毒灵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并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 蟾毒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按照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的顺序下降.2~20 μg · ml-1的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灌流液pH值对药物吸收有影响;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蟾毒灵为全肠段吸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且P-gp对药物的小肠吸收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雷公藤固体分散体的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pH值和P-糖蛋白(P-gp)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各指标成分含量,重量法校正数据并计算各指标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将原料药制成固体分散体后,雷公藤各成分在全肠段的Ka较原料药显著增大(P0.05),雷公藤各指标成分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且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均具有饱和现象。酸性环境(pH5.4)有利于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尤其是酸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加入P-gp抑制剂后,雷公藤红素的吸收与不加P-gp抑制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为P-gp底物。结论雷公藤固体分散体各指标成分在全肠段均有吸收,且具有饱和现象;酸性环境有利于各成分的吸收,雷公藤红素吸收过程受药物浓度和P-gp的外排影响,可能为P-gp底物;制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雷公藤各成分的吸收,提示各指标成分均为生物药剂学系统II类药物,制剂研发过程中增加药物溶解度或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灯盏乙素乙酯(scutellarin ethyl ester,DZY-02)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肠灌流液中DZY-02含量,考察3个剂量组DZY-02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情况,分析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抑制剂对DZY-02吸收的影响。结果:DZY-02在低、中、高质量浓度下,各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无显著性差异,Peff均0.2×10-4cm·s-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DZY-02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gp和BCRP抑制剂均对DZY-02吸收无影响。结论:DZY-02在大鼠肠道内为高渗透性药物,在小肠内均有吸收,且无特定的吸收窗。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DZY-02在大鼠肠道内吸收无高浓度饱和抑制现象,推断DZY-02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DZY-02不是P-gp和BCRP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麝香及其复方配伍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法,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药物浓度、肠段、pH、P-糖蛋白(P-gp)等因素对麝香及西黄方活性组分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麝香酮、醋酸辛酯及胆酸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显著增加(P〈0.0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麝香酮的Ka、Pa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麝香酮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转运过程不受P-gp的影响。而醋酸辛酯、胆酸的Ka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提示醋酸辛酯、胆酸在机体内存在类似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的转运机制,但不受P-gp的影响。pH对麝香单味药及复方配伍后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当pH为7.8时,醋酸辛酯、胆酸的Ka、Papp值显著降低,且与pH为5.4、6.8时有差异(P〈0.05)。结论麝香酮、醋酸辛酯、胆酸具有广泛的吸收窗,甚至在结肠也有良好吸收;配伍对麝香酮的大鼠肠吸收特性有一定影响,较麝香单味药而言,复方配伍后麝香酮在小肠中的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四制香附主成分(香附烯酮、α-香附酮)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香附烯酮、α-香附酮、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模拟体系(单体混合物)及四制香附石油醚部位中香附烯酮、α-香附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研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盐酸维拉帕米对吸收的影响.结果:香附烯酮与α-香附酮在小肠各段均...  相似文献   

13.
HPLC-MSn分析扶正化瘀方中五味子的入血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 decoction,FZHY)灌胃大鼠后进入血液的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以探讨部分体内效应成分.方法: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MSn)技术,通过空白血清,口服FZHY方后含药血清,FZHY方和对照品之间的色谱图和质谱碎片信息的对比分析,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口服FZHY方后大鼠的入血成分.结果:FZHY方和口服FZHY方后含药血清中均含有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并在FZHY方中还发现含有五味子甲素和丙素.结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是直接吸收入血的成分,可能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体内效应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HPCL法测定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特征图谱。方法色谱柱:C18,流动相:0、40、55、75min分别为乙腈-水45∶55、55∶45、61∶39、70∶30,流速: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0nm。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应具有13个特征峰,其中1、7、9、12号峰应分别与4个对照品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峰保留时间一致。以五味子甲素峰(9号峰)作为参比峰。结论此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五味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 situ small intestinal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ZYS-01 in rats and discuss its absorption mechanism.METHODS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testinal perfusate concentration of ZYS-01 was measured by HPLC, using the gravimetric method corrected the perfusate volume, absorptions of different dose groups of ZYS-01 in different segments and the effect of P-glycoprotein(P-gp) inhibitors on the absorption of ZYS-01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ZYS-01 was absorpted in the whole small intestinal segments, its absorption rate was related to intestinal segments and perfusate concentrations, Peff was more than 0.2??10-4 cm??s-1. P-gp inhibitors could obviously increase the absorption of ZYS-01 in different intestinal segments. CONCLUSION ZYS-01 is high permeable drug, it can be absorpted in the whole small intestinal segments, duodenum has the fastest absorption rate. the absorption is effect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low concentration has the fastest absorption rat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the absorption rate decreased gradually .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 of ZYS-01 is active transport. ZYS-01 may be a substrate for P-gp.  相似文献   

16.
5种大黄游离蒽醌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单向灌流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5种大黄游离蒽醌混合物(FAM,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模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FAM的浓度,分别考察FAM中5种物质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胆汁引流十二指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酸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酚在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吸收均较大,大黄素甲醚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各物质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均最低(P<0.05).结论 FAM作为肠灌流液时,各物质的吸收与肠道的酸碱内环境和物质本身的脂溶性有关,同时可能存在相互间吸收的竞争与拮抗作用.胆汁对FAM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单向肠灌流实验表明FAM在各肠段吸收良好,这与体循环血液中除大黄酸外各物质测定浓度较低存在矛质,推测这与相关物质的肠道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蜈蚣三七纳米粉预防大鼠术后肠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Ellis法建立大鼠术后肠粘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kg)、蜈蚣三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450、225、112 mg/kg)。术前3 d开始给药,术后继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后,取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并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蜈蚣三七纳米粉各剂量均能明显改善肠粘连程度(P0.05或P0.01),均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P0.05或P0.01)。结论:蜈蚣三七纳米粉可抑制炎性反应因子的过度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津蓟中风I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梓醇、五味子醇甲进行测定。梓醇的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99),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五味子醇甲的流动相为甲醇一水(75:25),体积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梓醇在4.25~68.00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值为1.05%(n=9)。五味子醇甲在4.0~32.0rt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值为1.25%(n=9)。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津蓟中风I号颗粒中梓醇和五味子醇甲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