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8例IVT的病人,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5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3例,先采用激动标测,然后采用起搏标测,标测到靶点后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室速病人均一次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 起搏标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5例特发性频发室早伴发或不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服药且要求手术的患者,在CARTO系统指导下以单一专用导管行心室电解剖重建,激动顺序标测、起搏标测后,实施射频消融,观察结果。结果射频消融的15例患者中12例即刻消融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见复发;3例不成功,改为药物治疗后室早有所减少。15例患者均未见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治愈率,减少长期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MI)时伴室性心动过速的18例病人(Ⅰ组)与无室速的37例病人(Ⅱ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Ⅰ与Ⅱ组间每天MI总阵次和总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全程持续性MI高于Ⅱ组(P<0.05)。Ⅰ组中伴室速发作的MI持续时间,最大ST压低幅度高于无室速的MI(P<0.01),Ⅰ组3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MI是导致室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积极治疗MI是预防室速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和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包括经导管消融、基因治疗、药物治疗3部分.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而现有的影像与电生理融合技术可以简化这一手术过程,提高成功率.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等三维标测系统可以为术者提供较为直观的心脏三维图像,MERGE/Fusion技术则进一步将多排CT或MRI获得的影像与三维标测系统获取的解剖图像结合,更清楚地显示与消融密切相关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消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丁召文  沙鸥  谭琛 《中国微循环》2001,5(4):254-25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仍不能稳定者 ,应选择射频消融术 ,多可达到治愈。报告如下 :简要病历 :患者魏某某 ,男 ,20岁。住院号 :530493。主因间断发作性心慌气短4个月于2000年8月17日入院。同年4月患感冒治愈后 ,曾出现头晕心慌约3小时 ,自行缓解。5月份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发作 ,持续约10分钟 ,住某医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予“异博定”等治疗 ,发作终止 ,但不稳定 ,故转我院。入院后发作2次 ,心电图诊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对“异博定”敏感。系为射频消融适应症。治疗方法与结果 :局麻下分…  相似文献   

6.
刘秀范 《医学信息》2009,22(9):1953-1954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系指发生于无明确心脏病或致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基础上的一种窜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1990年我科收治一例该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秦孝智  金振一  李香  崔兰 《医学信息》2006,19(1):134-135
目的总结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结双径路改良全部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准确的靶点标侧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以持续或间断心动过速为基本病因,以心脏扩大,心室壁变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对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目前主要有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两组治疗方式。大部分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导致心律失常,患者的耐受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术已逐步应用到临床当中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房室结内折返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根治成功率达97.8%,特发性室速成功率可达92.7%,而房扑、房颤的成功率为50%-90%。我们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4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QT综合症是指在心电图上表现QT间期延长,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癫痫样抽搐发作和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综合症,分先天性长QT综合症及获得性长QT综合症。我科于2014年8月成功救治1例长QT综合症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除颤4次,予临时起搏器置入及射频消融治疗后置入置入型心脏转除颤器(ICD)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的特点,评价CARTO标测系统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一57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的心房扑动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规放置右心房内导管、希氏束导管、冠状窦导管和标测消融导管。在心动过速中进行激动标测、电-解剖标测及三尖瓣环至峡部的连续性线性消融。以宽分离的双电位为射频消融的终点。结果 体表心电图和心内激动顺序提示为典型心房扑动。多部位拖带标测发现右心房侧壁远离折返环,低位右心房后壁在折返环上,峡部隐匿性拖带。进一步CARTO标测提示折返环沿下腔静脉逆钟向折返(尾头方向观)。进行峡部至三尖瓣环的连续性线性消融终止心动过速,并出现宽分离的双电位。随访6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房扑动复发。结论 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可与典型心房扑动共用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间的峡部作为缓慢传导区。峡部消融可以终止并消除心动过速。传统的标测方法容易漏诊,CARTO标测系统对折返环部位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12.
Ventricular energetics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13.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Ventricular echo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尺度多重分形分析(MSMF)对正常心电信号(ECG)、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 ia,VT)与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ECG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鉴别区分这三种信号。通过直接计算奇异谱f(α)的方法,计算出正常ECG、VT和VF信号的奇异谱,并分析得出其奇异强度分布范围Δα,结果发现这三种信号奇异强度分布范围Δα存在较大差异,并且VF信号的Δα大于VT信号,同时VT信号的Δα又大于正常ECG信号。本文用奇异强度分布范围Δα作为区分正常、VT和VF、ECG的一个判据,且实验证实该判据可有效区分正常ECG、VT和VF信号。  相似文献   

17.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析,是医学临床上检测和诊断心脏功能的重要手段。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的心脏疾病。本文应用联合熵方法分析正常心跳信号(NSR)、VT和VF信号的动力学复杂性信息。将动力学符号统计理论以及替代数据的概念融入其中,通过计算原始时间序列和其替代时间序列之间的联合熵值,来量化序列的动力学复杂性。经过对实际心率数据的计算机分析,证明了联合熵方法的合理性。根据联合熵值的不同对NSR、VT和VF信号进行区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右室间隔起搏及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曾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3例,其中右室间隔起搏组共32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共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较右心室间隔部组升高(P<0.05);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更能保证心室正常的电活动顺序,且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