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川丹参种根质量等级标准。方法:以四川地区收集的36份丹参种根为材料,在测定种根根长、根粗、百根质量、纯度、净度、含水率等指标基础上,根据K-均值聚类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川丹参种根进行分级,采用大田栽培进行分级验证。结果:将四川地区丹参种根划分为3个等级,一级:根粗>13 mm,百根质量>2500 g,净度≥95%;二级:根粗:7~13 mm,百根质量:2000~2500 g,净度≥90%;三级:根粗<7 mm,百根质量<2000 g,净度<90%。结论:为川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碳源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产量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丹参和藏丹参的毛状根为试验材料,采用半乳糖、果糖、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蔗糖(对照)等6种碳源处理,测定毛状根的鲜重、干重以及丹酚酸类、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与产量。结果表明,半乳糖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最为有利,而乳糖和阿拉伯糖不利于2种毛状根生长。对于丹参毛状根,果糖显著促进了丹酚酸B的积累,含量与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801,10.151倍;葡萄糖显著促进了丹酚酸的积累,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和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674,9.260倍,丹酚酸B的含量和产量分别为对照组的5.532,6.675倍。对于藏丹参毛状根,半乳糖显著提高了迷迭香酸的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对照组的7.820,9.944倍;果糖显著促进了隐丹参酮的含量和产量增加,分别达到对照组的9.242,6.609倍。该研究确定了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培养的最佳碳源,为丹参药源性成分的大规模生产以及藏丹参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完善白花丹参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其分根繁殖技术。方法以一年生白花丹参根段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根段长度、不同栽植时期、不同根段部位、不同生根粉浓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各处理结果表明,以根段长6~8cm、3月10日栽种、生根粉浓度150ppm的处理产量较高,根不同部位对白花丹参根性状的影响较复杂。结论根段处理成6~8cm,用根下部根条进行繁殖可获得根直径较大丹参根,用中部根条可收获较长丹参根,用上部根条进行繁殖可获得较高根重,在3月10日前后进行栽种,最迟不能迟于3月下旬,种前以150ppm生根粉浓度浸泡1/3根段30分钟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从山东莱芜引种到湖南地区的白花丹参药材的产量及质量.方法:相同条件种植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计算2种丹参根的条数、粗细、根的鲜干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对根横切面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引种后的白花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标准,产量显著提高,二者的根横切面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白花丹参适合在湖南种植,可作为优质的丹参资源在湖南引种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相似文献   

7.
王乐平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751-1752
目的 研究从山东莒县引种到黑龙江地区的丹参适宜繁殖方式及有效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育苗移栽、分根繁殖两种不同繁殖方式引种,不同繁殖方式对丹参条数、根直径、根鲜重质量的影响.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道地山东莒县丹参和引种黑龙江丹参进行丹参酮ⅡA、丹酚酸B含量测定.结果 引种丹参适宜繁殖方式为分根繁殖,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该研究为丹参引种黑龙江地区,做了前期引种适宜性研究,丹参大面积引种,需要进一步的高产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根段繁殖处理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7)
目的:探究多种因素对丹参根段繁殖的影响,得出丹参根段繁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两个一年生不同品系的丹参根段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根段部位、直径和扦插方式对丹参发芽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根段部位、直径对丹参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但不同品系影响不同。两个品系均以丹参根中上部、直径5 mm以上,扦插发芽率最高,移栽后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扦插方式对丹参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明显。结论:丹参采用根段繁殖时,挑选中上部、直径5 mm以上的丹参根段作为繁殖材料,能提高丹参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丹参根段不同处理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根段扦插栽培的最佳处理措施。方法采用不同根段长度、根段部位、生根粉浓度、扦插方式的处理方法,比较对丹参根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根段长度、生根粉浓度与扦插方式对丹参根性状的影响较大,处理组以根段长6 cm、生根粉浓度200 ppm的处理效果较好,扦插方式以微露较好;而丹参根不同部位对丹参根性状的影响不大。结论丹参采用根段繁殖时,将丹参根剪成约6 cm的根段,然后在200 ppm生根粉溶液中醮一下,扦插至微露,能提高丹参根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丹参的用量较大,关于丹参的繁殖方法原有三种: 一、种子育苗移植法。二、分株繁殖法。即将一个带有细根的丹参芦头分成若干株栽种。这两种繁殖法一般都能出苗快,出苗齐。缺点是每株都抽茎开花、花期很长,摘不胜摘,影响根部膨大,产量一般,且育苗费时费工。三、根段繁殖法。即将小指粗的丹参根截成6公分长的根段栽种。种后长出的植株不抽茎不开花,叶片肥大而平铺,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养分集中于根部,产量较高。缺点是在根段上形成新芽时间过长,种后60天以上才能出苗,常有缺苗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长和药材四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根部生物学特征采用称量法,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素。结果 4月4日移栽组的根长、根直径、根分支、根鲜重四项的值均为最大;4月19日组的丹参酮ⅡA、丹酚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四种成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移栽时间对丹参根部生物学特征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丹参与其伪品番薯根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中国药典》规定其药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近年来其药材伪品及掺假现象屡见,如用紫丹参[1]、染色续断[2]、牛蒡根[3]等充当丹参。最近,笔者又发现一种丹参伪品,经鉴定为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batatas Lam.的根茎及根。我们对该伪品与丹参正品进行了性状、薄层层析及紫外导数光谱鉴别。1 材料、仪器与药品1.1 材料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伪品为旋花科植物番薯 …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置丹参与决明、辣椒、紫苏、玉米4种混作复合种植群体,分析4种搭配植物对丹参植株形态、根中干物质积累量、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根系隔离处理,初步探索4种搭配植物对丹参产量与质量形成的作用机制,从中选择适于与丹参建立复合群体的搭配植物,为构建丹参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复合群体中丹参的植株形态、根中干物质积累量、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明、玉米与丹参复合种植均不利于丹参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紫苏与丹参复合种植显著促进了丹参的生长,但显著降低了丹参的品质;辣椒与丹参复合种植使丹参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性提高。因此,决明、玉米、紫苏和辣椒4种植物中,茄科的辣椒是与丹参构建复合种植群体的最佳搭配物种。  相似文献   

14.
铜、锌对栽培丹参的丹参酮类物质影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微量元素(铜、锌)对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累积产生影响的机制,为丹参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砂培试验研究铜、锌对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累积和丹参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并且探究了它们与基质中有效态铜、锌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的含量均随铜、锌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对丹参生长期内3种丹参酮的动态监测表明,铜、锌处理后60 d时的3种丹参酮含量最低,120 d时最高,150 d时又开始下降。在基质中有效态铜和有效态锌含量、丹参体内氧化酶(POD,PPO)活性、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含量三者之中,任何两者之间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铜、锌对丹参根中丹参酮类物质累积产生影响的机制有可能是适量的铜、锌增强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他们又有可能促使了丹参体内酚类物质更多的转化成萜类物质,从而使丹参酮的累积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丹参与白花丹参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丹参和白花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两种丹参叶均含酚酸类、黄酮类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与根不同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与白花丹参叶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脑梗塞具有保护作用,对脑缺血的保护强于根;临床上用丹参叶治疗扁平疣,其注射液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丹参叶还被开发成保健茶,用于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使干燥过程中丹参根有效物质含量损失降到最低,比较原料前期不同干燥处理,得出一个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四种不同的干燥处理方法对丹参根进行一个外形和目标物含量测定的实验。结果:丹参根原料经过不同方式的前处理,以隐丹参酮的含量为考量标准,60℃烘干处理的丹参材料隐丹参酮的含量最高,为丹参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激素诱导丹参幼根生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敏 《中药材》2002,25(12):859-86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别名紫丹参、血参,以根入药,有活血化瘀、除烦安神、调经止痛等功能。对治疗冠心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丹参种子细小,要求温度、湿度条件较高,较难萌发,常用分根和扦插繁殖。丹参根在受伤或折断情况下,折断面能产生不定芽,所以多用根繁殖。丹参幼根生长情况直接影响最终产量,而影响最大的是丹参新根的长度和数量。为了增加丹参新根的数量和长度,并促进植株生长,最终提高丹参的产量,特作了激素诱导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煎煮时间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并探究丹参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方法:在超声条件下,利用去离子水萃取试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萃取液经C_(18)小柱净化,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1%~105.9%,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得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丹参中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茎根叶。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丹参中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参考文献与其他1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硝酸根含量作比较得出丹参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其硝酸盐的累积与种类、品种及部位等内在因素和施肥、栽培措施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差异性物种组成,为研究丹参根际微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研究以同一地块种植的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的根际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菌落特征及差异性物种。结果: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在根际真菌上群落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盘菌纲、盘菌目与肉座菌科为其二者的差异性物钟。结论: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对根际真菌的定殖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90%)、木薯根生囊霉R.manihotis(80%)、双网无梗囊霉A.brieticulata(75%)、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25.93%。各主产区之间的AMF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0.57,相似性普遍较低。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