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降低或缓解症状。方法对18例患者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治疗、护理作一探讨。结果18例患者采用病因治疗及对症护理,头痛基本消失。11例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通过对颅内低压患者的正确观察及护理,以便及时诊断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43例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其中39例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4例自动出院,所有病例3周内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腰穿压力正常。笔者认为正确的体位、保持输液道的通畅及做好腰穿的护理是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颅内压正常为0.69~1.96 kPa(70~200 mmH2O).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trauma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TIH)是指颅脑外伤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过低(<0.69kPa)产生的综合性症候群.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本院收住25例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析5例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低压的原因与肪理。5例该并发症患的临床表现以头痛最为突出,与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相似。护理要点有:(1)向患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2)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尤其是引流液的量及颜色;(3)脑肿瘤术后使用脱水剂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水剂过量而引起该并发症;(4)做好脑室引流管的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诱发该并发症;(5)在治疗该并发症时,注意药物治疗的护理,避免盲目追求补液的量及速度而引起心脏负荷过量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正常成人在身体松弛状态下侧卧时的腰穿或平卧时侧脑室内的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 H2O),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是指外伤患者侧卧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小于80mm H2O,由低颅压引起的以直立性头痛、恶心、呕吐、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现将我科收治8例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男, 34岁。因午睡后出现前额持续性钝痛 2天就诊。头痛于站立时剧烈,平卧时明显缓解,无发热。查血白细胞 11×109 /L,以“感冒”予青霉素静脉滴注, 3天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疼痛再次发作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行头颅MRI检查示双侧顶叶、额叶脑沟内信号异常,于加权像呈浅淡异常高信号,增强扫描发现明显的弥散性硬脑膜强化,小脑半球脑膜异常强化。以脑膜炎收入院。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 55mmH2O,外观无色透明;蛋白定性( -),红细胞 1×106 /L,白细胞 6×106 /L,蛋白0 2g/L,糖2 72mmol/L,氯123mmol/L… 相似文献
7.
颅内低压综合征系指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在7cmH2O(1cmH2O=0.0981kPa)以下的一种病征。近40年偶有零星报道。1938年Schaltenbrand[1]首先报道了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970年Lasacter[2]将它命名为“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典型症状是与体位关系明显的头痛,还可伴有眩晕、呕吐、精神障碍、植物神经症状等,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高压、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等病。我们将三个医院近5年来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分析,对其诊断、治疗、发病机理作一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例,女12例;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8.
9.
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TIH)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 2 1例经腰穿脑脊液 (CSF)测定 ,CT及MRI证实的TIH治疗。结果 2 1例病例TIH ,卧床、补液疗法治愈 7例 ,鞘内补液治愈 6例 ,硬膜外血斑 (EBP)治愈 5例 ,颅骨修复治愈 3例。结论 TIH除卧床、补液等常规疗法外 ,鞘内补液 ,EBP ,颅骨修复术亦为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对我院颅内低压综合征误诊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20~56(平均42)岁。头痛症状出现后,10 d~1个月确诊。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起病4例;本组均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其中以额枕部为重4例,以双颞部为重5例;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7例,与体位关系不明显2例;恶心未吐3例,恶心呕吐6例;轻度颈强7例,低热2例。本组误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紧张性头痛3例,颈椎病1例。2结果本组经腰椎穿刺测压均<70 mm H2O、CSF常规化验正常而确诊。其中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6例;症状性颅内低压综合征3例,其中1例腹泻脱水所致,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12.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内科治疗起效慢 ,而鞘内注液疗法则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于1996年1月~2001年6月用此法治疗颅内低压综合征患儿13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 ,女4例。年龄6~15岁。在采用鞘内注液治疗以前(1998年3月)为对照组共5例 ,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后即采用静脉、口服补液 ,镇静止痛及烟酰胺等药物进行对症及促进脑脊液循环治疗 ;之后 (1998年3月~2001年6月 )为观察组共8例 ,采用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治疗 :在诊断性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后即向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在环池消失时颅内低压综合症的护理观察,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方法 对近来3例较为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进行综合观察、分析颅内低压的症状特征。 结果 这3例颅内低压综合症病例,由于护理观察及时,配合医生对症治疗,预后效果是相当好的。 结论 在护理观察中要求护士不仅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常态反应及变化随时关注,而且最好能对头颅CT等影像学及脑脊液漏和引流性状的基本知识也能知晓。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护理观察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20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报道较少,临床上易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前庭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等疾病,延误诊断治疗。现简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年来我们诊治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0~50岁,平均37岁;急性起病14例,亚急性起病6例;病程8~24天,平均18天;病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4例,感冒症状3例,无明显诱因13例,均无脑外伤史。均符合PIH诊断标准:①病前无腰椎穿刺史…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及致死均居首位,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也见于自然灾害、爆炸器伤、坠落。跌倒及各种锐器及钝器对头部的伤害,颅脑损伤可分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观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9月54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中开颅行血肿清除术46例,钻颅血肿冲洗引流术8例。痊愈48例,植物生存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细致的护理观察和敏捷的护理急救技术、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对病人的预后及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traumatic delay intracranial hematoma,TDICH)系指患者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迟发性血肿往往加重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对本病的观察与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1990年3月至2004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TDICH 72例,本文总结观察与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28例颅内胆脂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胆脂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28例颅内胆脂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结果28例中23例肿瘤全切,5例因肿瘤包膜与脑干或神经粘连紧密,行次全切除术,1例因术后后颅凹血肿形成,并发顽固性脑水肿死亡;3例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其中1例继发细菌性脑膜炎,3~10 d症状体征消失;1例出现右侧轻度面瘫,2个月后恢复神经功能,其余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预见性观察及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01—02~2006—02共收治低颅压综合征患者40例,均经腰椎穿刺证实,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发生率均很高。头部外伤后,颅骨板障出血,硬脑膜血管以及脑表面或脑实质内血管出血均可形成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随着血肿不断扩大可导致脑移位,形成脑疝而累及生命中枢。因此其致死率或致残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