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h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宽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 (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1mmHg=0.133kPa)的高血压痛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h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 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BP)变化特点,为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36例老年人,包括对照组(C)50例,高血压组(HT)90例,糖尿病组96例。结果:C与HT组的大多数ABP昼夜变化呈“勺型”模式,DM—A和DM—B组则多数为“浅勺型”模式,反勺型比率明显增加,其中SBP反勺型比率比C组显著增加(P〈0.05);HT组的反勺型比率与C组比较也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DM-A组夜间PP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B组全部ABP参数均明显高于C和DM—A组(P〈0.01),并且,DBP均值(24小时、白天)、白天DBP负荷明显低于HT组(P〈0.01或0.05)。HT组全部ABP参数均明显高于C和DM—A组(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ABP昼夜变化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在合并高血压之前部分夜间ABP指标已出现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宋晓丽  李禹  汤新 《现代医学》2006,34(1):39-41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或(和)术中应用乌拉地尔在喉显微手术中的降压效果。方法60例行喉显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Ⅱ组静脉注射乌拉地尔,Ⅲ组为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加静脉注射乌拉地尔。记录患者T0(入室10min后诱导前),T1(气管插管毕),T2、T3(支撑喉镜后2、7min)以及T4(气管拔管后)各个时点的血压(SBP、DBP)、心率(HR),以及术中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和术毕患者清醒时间。结果T1时Ⅱ组SBP较Ⅰ、Ⅲ组及T0高,HR较T0增快(P〈0.05);T2时Ⅰ组SBP和DBP较T0及Ⅲ组高(P〈0.01),Ⅱ组SBP较T0及Ⅲ组高(P〈0.05);T3时Ⅱ组SBP、Ⅰ组SBP和DBP均较T0及Ⅲ组高(P〈0.01);T4时Ⅱ组SBP和HR较Ⅰ、Ⅲ组及T0高(P〈0.05)。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Ⅰ组多于Ⅲ组(P〈0.01),Ⅱ组多于Ⅲ组(P〈0.05);术毕清醒时间Ⅰ组比Ⅱ、Ⅲ组长(P〈0.01)。结论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联合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可以显著抑制支撑喉镜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减少异丙酚用量,并可使患者较快清醒。  相似文献   

4.
董莹  吕洁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37-373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65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F组和R组,F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R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后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1,3,5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R组在插管后各时点SBP、DBP、HR变化不明显(P〉0.05),F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SBP、DBP、HR_均显著增高(P〈0.01),而插管后3,5min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较好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和心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年龄≥60岁的EH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记录其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SBP)、24h脉压(PP)、夜间SBP、夜间PP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LVMI和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老年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容易出现异常,且非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孙启春 《中原医刊》2011,(13):70-71
目的观察膀胱截石位术后摆放下肢的不同方法对老年子宫脱垂行阴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子宫脱垂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对照组采用双腿同时慢放。记录两组手术结束后,改平卧位前即刻(截石位)及改平卧位后1、3、5、10rain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结果体位改变后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与体位改变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体位改变后SBP、DBP、CVP、心率在对应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阴式手术后改变截石体位采用单腿慢放可减轻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程度,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不同时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96例(有大血管病变46例,无大血管病变50例),糖耐量低减(IGT)者33例,正常对照者(NGT)39例,分别测量各组受试者的颈动脉IMT;并对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T2DM组、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NGT组、IGT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T2DM大血管病变组的颈动脉IMT较T2DM组明显升高(P〈0.01)。(2)颈动脉IMT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PBG)(r=0.644,P〈0.01)、空腹血糖(FBG)(r=0.63,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617,P〈0.01)、甘油三酯(TG)(r=0.547,P〈0.01)、体重指数(BMI)(r=0.345,P〈0.01)、收缩压(SBP)(r=0.286,P〈0.01)、舒张压(DBP)(r=0.286,P〈0.01)、总胆固醇(TC)(r=0.157,P〈0.01)呈正相关。结论(1)颈动脉IMT与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2)颈动脉IMT与OGTTPBG、FBG、HbA1c、TG、SBP、DBP、T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分别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各参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美托洛尔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美托洛尔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32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在单独或联合使用一线降压药使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2周后,经过严格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未达标者。口服罗格列酮4~8mg/d,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胰岛素(PINS)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改善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使血压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诱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插管,观察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血糖及皮质醇在诱导前后的变化。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SBP、DBP差异明显(P〈0.05),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较插管前即刻显著升高(P〈O.05,P〈0.01),异丙酚组HR在插管前即刻明显降低,而在插管后3min则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3min两组患者SBP、DBP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诱导后异丙酚组明显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血糖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静脉诱导平稳,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静脉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避率(UAER)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8例,按照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30ms/24h)、微量白蛋白尿组(MAU)(30-299ms/24h)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300ms/24h),比较三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生化指标、24h尿尿酸(UU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NAU组比较,MAu组收缩压(SBP)、BMI、血尿酸(UA)、UUA、in(HOMA—IR)和In(HOMA—IS)升高,In(ISI)降低(P〈0.05);而CAU组SBP、舒张压(DBP)、BMI、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UA、UUA和1n(HOMA—IR)升高,In(ISI)降低(P〈0.05);CAU组较MAu组TG升高(P〈0.05)。UAER与SBP、TG、VLDL、UA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2DM患者TG、SBP、uA是UAER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朱筱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02-10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UA)水平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87例老年T2DM患者与87例老年正常人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糖尿病(DM)组UA、FBS、BUN、CR、TG、LDL.C、VLDL-C高于对照组p〈0.01;DM组中UA与FBS呈负相关p〈0.003,与年龄、收缩压(SBP)、TG、BUN、CR呈正相关(p=0.049、0.004、0.050、0.017、0.000);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病程、SBP、FBS、TG、CR是影响UA的独立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应重视老年人T2DM高尿酸血症及其伴随表现的防治,重视UA浓度与冠心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吲达帕胺基础治疗上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欣康缓释片),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血压影响,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在老年IS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ISH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吲达帕胺联合欣康缓释片组)24例,对照组(吲达帕胺组)2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差(P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而治疗组的SBP、P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DBP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可降低老年ISH患者的SBP、PP,而对其DBP无明显影响。在吲达帕胺基础治疗上联用之治疗老年ISH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作为老年ISH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EH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2,T2DM)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2例EH合并T2DM患者、26例EH患者、22例对照组的HRV和AB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SDNN(P〈0.01)和HF(P〈0.05)下降,LF(P〈0.05)和LF/HF(P〈0.05)增加。与EH组比较,EH合并T2DM组SDNN州(P〈0.01)和HF(P〈0.05)下降,LF/HF(P〈0.01)增加,且EH合并T2DM组24hSBP(P〈0.05)、dSBP(P〈0.01)和dDBP(P〈0.05)均高于EH组。结论EH患者存在着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异常,糖代谢异常可加重EH的HRV和BPV的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均行糖耐量实验(OGTT)和24h动态心电监测HRV,并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异常组和糖耐量正常组。结果糖耐量异常组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变异性参数糖耐量异常组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餐后2h血糖水平与HRV各参数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关系,应重视餐后血糖对心血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发生与患者年龄、病期及心率变化等的关系,以预防或减少因血压下降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进食后出现心绞痛、头晕等症状的4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5个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监测并记录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餐后各时间点舒张压与餐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收缩压下降水平比舒张压更明显(P〈0.01);血压下降以餐后90min最明显。年龄65岁以上组患者收缩压下降最大值明显超过65岁以下组(P〈0.05)。餐后血压下降同时心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餐后低血压,以餐后90min最明显,年龄越大血压下降幅度也越大,心率增加不明显。只要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型DM患者289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即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按其危险水平划分为正常组、低危险组、中高危险组。比较各组最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负荷值。结果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天血压负荷值在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 HRV中高危险组患者夜间血压升高明显,24 h血压波动节律异常,而DM HRV低危险组患者白天血压升高明显,显示DM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状况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拔管前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方式相同,术毕C组停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R组持续泵注0.025~0.05ug·kg^-1·min^-1瑞芬太尼和丙泊酚0.3~0.5mgkg^-1·h^-1,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5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拔管后2min、5min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C组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组拔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拔管时及拔管后2min、5min等时段R组SBP、DBP、HR变化与C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拔管后两组患者VT、RR、SpO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拔管前小剂量静脉泵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减轻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