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脉高压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1900年,Preble指出,“并不是所有肝硬化病人的出血都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造成的,许多毛细血管同时破裂也会造成类似的出血。”但只是在纤维内窥镜问世以后,门脉高压症胃粘膜出血才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3.
门脉高压 (PHT)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 ,发现近半数来自于胃粘膜病变 ;故有人认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出血意义应同等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H)。所以这种因门脉高压产生的胃粘膜病变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命名则已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我院 1988年 3月~ 1998年 3月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为门脉高压性胃病 15 8例 ,现结合内镜所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3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48.3岁。其中 >5 0岁以上 85例。1.2 临床表现 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 ,黑便 ,上…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常是严重的并危及生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几乎占PHT首次出血中的80%,而胃粘膜损伤也是重要的出血原因,胃肠出血中,经胃镜检查,约有10%~60%存在这种胃粘膜损伤,曾先后被命名为胃炎、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充血和出血性胃炎,McCormack等称为充血性胃病(eogestive gastropathy,CG),1992年在新意大利内  相似文献   

5.
长期门静脉高压可以造成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依其病变部位不同分为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性肠病、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其中以前者最多见。本文就其组织学特点、发病机制及内镜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门脉高压所致的胃粘膜损害基本上分为两类 :即胃内静脉曲张 (gastricvarices)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 ,PHG)。前者若同时包括食管静脉曲张在内 ,其破裂出血占门脉高压患者首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 80 %以上 ;后者曾被称为“糜烂性胃炎” ,近年又有…  相似文献   

6.
7.
门脉高压性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正>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PHG)91例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8~1996年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住院患者173例,全部做过内镜检查,均有程度不同的食管静脉曲张,其中11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经内镜及病理证实,在173例患者中有91例存在有PHG,占52.6%,91例中男74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4.35:1,年龄为27~74岁,平均为47.3岁。PHG诊断依据:内镜下可见胃粘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特征性充血性红斑及粘膜糜烂、溃疡形成,其病理损害的特征性改变是粘膜血管扩张、扭曲或呈不规则样,其次为炎症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较高。我们对 8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 ,发现符合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5 6例。将其与肝功能、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B超门脉测定相对照 ,以期指导临床对PHG诊断及判断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合理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87例肝炎后肝硬化均为我院 1994~ 1999年住院患者。均在入院后 1周进行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第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6 0例、女 2 7例 ,年龄 2 1~75岁 ,平均年龄 (43 .8± 10 .5 )岁 ,有腹水者 5 1例 (5 9.8% ) ,伴上消化道出血者 …  相似文献   

10.
黄锦华 《医学综述》2005,11(12):1113-1114
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应用,发现部分患者的出血是由于胃黏膜严重糜烂坏死出血所致。此病又称为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门脉高压性胃病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1984年Sarfeh等提出PHG与非PHG在形态、功能、治疗上都有不同,因其病理组织学上炎性改变依据不足,可称其为门脉高压性胃病,逐渐引起人们重视。PHG常与食管静脉曲张同时存在,而PHG出血可占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10%-60%”。  相似文献   

11.
应用~(113m)In—DTPA标记的液体试餐测定了常见胃部疾病39例患者的胃半排空时间(以GET/2min表示).另选6名供血团员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值GET1/2为34.2±12.7min.本组所测定的胃部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为38.3±19.3min;十二指肠溃疡为30.15±10.96min;胃癌晚期、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胃溃疡等GET1/2均明显延长,表明这些疾病存在有胃运动功能障碍,在治疗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小儿慢性胃炎^99Tc^mO4^—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逊  周润锁 《医学争鸣》1999,20(6):531-533
目的:通过^99Tc^mO4^-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了解小儿慢性胃炎胃运动的情况。方法:^99Tc^mO4^-标记鸡肝为试餐,对25例慢性胃炎患儿进行了核素检测分析。结果:轻度慢性胃炎患儿的胃半控空时间为63.86min,95%可信区间为37.49min ̄90.22min.中度慢性胃炎患儿的胃半排空时间为95.68min,95%可信区间为71.88min ̄119.49min,重度慢性胃炎患儿的  相似文献   

13.
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2 1例 ,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3 0min ,共 14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6.70± 2 .17分 ,治疗后降为 3 .40± 2 .44分 (P <0 .0 1) ;治疗后总症状改善率为5 2 .3 %± 19.2 % ;对早饱、上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 70 .1%和 83 .3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治疗后胃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 (P <0 .0 5 )。胃起搏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 4h胃内钡条排空率 ,有效率为 5 7.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 ,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提高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4.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超声法对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胃窦面积和胃窦收缩频率的检测,并计算餐后60min,90min的胃排空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空腹胃窦面积扩大(P<0.05),餐后即刻胃窦面积和60min,90min排空率显著减小(P<0.05),胃窦2min内收缩频率显著减小(P<0.01)。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性别及并发症对胃排空功能影响不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胃动力障碍和空腹胃窦面积的扩大,不同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的患者胃排空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思元)(程斌)(吴华)(郑毅)(胡健)(周健)(鲜于志群)AScintigraphicStudyonGastricEmptyinginPatientswithNon-ulcerDyspepsiaWANGSiyuan;CHENGBin;WUHua;...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异常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olygrafID四导胃电分析系统和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5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电活动和餐后5 h的胃排空情况.结果:FD患者排空异常占31.4%,胃电异常占72.6%.胃电正常的患者与胃电异常的胃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患者胃排空和胃电图异常时,胃电图节律紊乱,主频正常,部分患者合并餐后主功率不增加.轻度、中度及重度者胃排空率无明显差异;胃电异常率重度者较轻度、中度者明显增高(P<0.05),轻度与中度症状之间、Hp阳性与Hp阴性的胃排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Hp阳性的胃电异常率高于Hp阴性(P<0.05).有或无活动性胃炎的胃电异常率及胃排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电异常在FD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胃排空延缓与胃电异常无明显联系;重度症状患者和Hp阳性患者胃电异常率明显增高;胃炎有无活动性与胃电图及胃排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予以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 干预4、8周后,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干预组缩短时间更明显(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4.50,P<0.05);随访半年及1年干预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X^2=4.72和4.94,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缩短胃固体排空时间,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并发PHG情况.结果 4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156例(39.0%),食管静脉曲张344例(86.O%).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化PHG严重程度及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评估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的价值。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FD 患者188 例,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组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同时选择85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禁食、0、30、60、90 和120 min 时全胃腔容积(TGCV)、胃排空率的变化。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0 min 的胃排空率差异。结果 两组FD 患者超声与核素扫描的120 min平均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不同时间点的TGCV 和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者TGCV 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者TGCV、胃排空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PS 组和PDS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客观地评估FD 患者疗效,传统治疗方案对PDS 患者的疗效优于EPS 患者。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症状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 99m Tc植酸钠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各临床亚型胃运动的情况 .方法  99m Tc植酸钠标记固体餐 ,对 30例 FD患者 (其中溃疡样型 10例 ,动力障碍型 10例 ,非特异型 10例 )及 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核素检测分析 .结果 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迟 (87± 2 8min,89± 2 6 min vs6 1± 9min,P<0 .0 5 ) ,2 h胃排空率明显减少(6 3.0± 11.5 % ,5 7.7± 15 .5 % vs87.0± 10 .3% ,P<0 .0 1) ,而溃疡样型 FD与正常人比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胃排空延迟在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病因中占重要地位 ,FD三个临床亚型之间发病机制既相同又略有不同 ;FD患者中有症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 ,所以核素胃排空检查在 FD胃运动功能的判定及指导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