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对A组(20例)宫颈癌Ib2期根治术前曾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患者的局部肿瘤临床、病理缓解情况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B组(20例)仅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Ia2-Ib1期)在术后组织病理,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损伤、术后尿潴留等指标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接受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宫颈癌Ib2期患者20例,宫颈局部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理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00%、0%、68%、32%、A组与B组比较,两组病理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手术损伤、淋巴结转移、术后尿潴留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间插樾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菜花型)患者可以改善局部情况,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癌细胞活性,不增加肿瘤远处转移,无放疗并发症,可提高宫颈癌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3 5例巨块型 (直径≥ 4cm)宫颈癌 ,术前行组织间插植放疗源旁 1cm ,剂量 14~ 2 1Gy ,中位数 18Gy ,每周 1次 ,每次 7Gy ,完成放疗后 2~ 3周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 :3 5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宫颈局部肿瘤的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理学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率分别为 82 .8% ,14 .3 % ,68.5 % ,2 5 .7%。无近期放疗副反应 ,无手术、放疗相关副损伤。结论 :术前组织间插植使肿瘤完全消退或缩小 ,降低癌细胞活性 ,减少术中扩散 ,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分为3种方式治疗。后装组:24例采用后装治疗,A点总量15~30Gy;化疗组:32例采用改良VBP方案行全身化疗3个疗程;综合组:34例进行宫颈肿瘤组织间插植放疗同期化疗。结果近期有效率后装组、化疗组、综合组分别为58.33%、81.25%、91.18%,综合组与后装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与白细胞降低,化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直肠反应与膀胱反应,后装组高于化疗组和综合组。结论 组织间插植放疗同期化疗,近期疗效好、副反应低,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宫颈癌手术的疗效。对 5 8例宫颈癌患者行组织间插植放疗 ,2~ 3周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插植放疗总有效率 91.38%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组织间放疗疗效快 ,疗程短 ,放射反应轻 ,可作为宫颈局部肿瘤大体积患者术前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15Gy体外放疗近期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大放疗量体外冲击放疗加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连续3次进行大放疗量5Gy体外放疗,对患者的局部肿瘤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直接接受根治术的同期别20例巨块型宫颈癌比较.结果:行体外15Gy放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是3.3%(1/30)和73.3%(22/30),无变化(SD)与恶化(PD)分别为23.3%(7/30)和0.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体外放疗组较直接手术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危病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术前体外5Gy/f×3f放射治疗对Ⅱ期巨块型宫颈癌具有较好的缩减瘤体效果,放疗并发症少.②体外放疗后5~7d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直接手术组患者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颇铂加一体化后装腔内放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且具备手术条件的82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A组,42例)和对照组(B组,40例),两组手术前均给予一体化后装治疗,A组于后装治疗的前4~6h给予顺铂30mg/m^2,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后装治疗前后局部病灶变化明显,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比较局部病灶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高危病理因素A组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加一体化后装腔内放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术中、术后高危病理因素,毒副反应无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5-29+38+封三
目的 研究S100A14 蛋白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以期在化疗前预测宫颈鳞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选取2014 年10 月~2017 年3 月在我院因ⅠB2 及ⅡA2 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或放疗的患者4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另取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5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组织中S100A14 蛋白表达及定位。分析比较S100A14 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其在化疗前后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化疗前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 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化疗1~2 个周期后,40 例宫颈鳞癌患者中,25 例为化疗有效,15 例为化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2.5%。②S100A14 蛋白在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③S100A14 蛋白在化疗后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巨块型宫颈癌组织中S100A14 蛋白表达在化疗有效组中的表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结论 ①S100A14 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低表达。②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 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动脉化疗的疗效相关。③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 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S100A14蛋白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动脉化疗前后的改变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以期在化疗前预测宫颈鳞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因ⅠB2及ⅡA2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或放疗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另取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S100A14蛋白表达及定位。分析比较S100A14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其在化疗前后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化疗前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化疗1~2个周期后,40例宫颈鳞癌患者中,25例为化疗有效,15例为化疗无效,总有效率为62.5%。②S100A14蛋白在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③S100A14蛋白在化疗后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巨块型宫颈癌组织中S100A14蛋白表达在化疗有效组中的表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结论 ①S100A14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低表达。②早期巨块型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动脉化疗的疗效相关。③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S100A14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琳  毛小刚  邢辉 《西部医学》2014,(5):558-560
目的 评价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Ⅰ 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9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癌患者,其中ⅠB期29例,ⅡA期30例.病理类型:鳞癌52例,腺癌7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化疗.化疗后56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8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h,平均时间(4.2±0.8)h,手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出血量(480±67)ml;化疗总有效率89.9%(53/59例),5例肿瘤完全消退(8.4%),其中4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47例部分缓解(79.6%).Ⅲ、Ⅳ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11/59例)11.9%(7/59例);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96.9%,ⅡA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7%,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A期患者(P<0.05);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联合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与放疗治疗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的近期疗效和价值。方法:对73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分组进行盆腔介入化疗与放疗,化疗组以卡铂300mg/m2、平阳霉素50mg/m2、长春新碱1mg/m2进行介入治疗;放疗组采用腔内后装治疗,每周一次,每次A点剂量6Gy~7Gy,A点总剂量20Gy~30Gy。经治疗后3周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术前介入治疗组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9.5%和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介入化疗组与放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8%和17.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盆腔介入化疗近期疗效好于术前放疗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期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进一步了解SCCC提供帮助。方法对于肿瘤直径大于4cm的患者先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P(铂类+VP16)或VAC(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手术方式为子宫广泛性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则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化疗4~5个疗程,化疗方案仍为EP或VAC,部分患者辅助放疗。结果ⅠB1期10例、ⅠB2期2例、ⅡA期8例,深间质浸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40%、25%;Syn、NSE、CgA阳性率分别为75%、90%、80%,CerB2、p53阳性率分别为30%、35%。单纯放疗及手术治疗各1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3例,辅助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例。平均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转移,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生存期417个月。结论SCC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深间质浸润、脉管、淋巴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放化疗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宗平  杨文  叶锋 《广东医学》2001,22(12):1121-1122
目的 评价比较CT定向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内放疗胶质瘤术后残瘤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胶质瘤术后残瘤患者进行脑内插置后装内放疗,内放疗组在术后1~2周内进行,剂量分割为20Gy/3f/2周;对照组外放疗剂量分割为60Gy/30f/2周。结果 随访1~4年,与对照组比较,接受后装治疗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而并发症少。结论 CT定向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近距离后装内放疗术是治疗术后胶质残瘤又一可行方法,它能够减少并发症,控制肿瘤生长,改善残瘤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化疗方案诱导联合同期放化治疗鼻咽癌的依从率、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评价2种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化疗方案:CbF组36例.卡铂5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PF组38例,顺铂20mg/m^2第1~5天.5-氟尿嘧啶750mg/m^2第1~5天,均为每3周重复,共3个周期,于放疗前第1周给予第1周期诱导化疗。放疗方案:采用鼻咽癌常规放疗标准方案,应用10MV.X和10MeV-β或12MeV-β外照射,NPTD64~80Gy、颈淋巴结(4-)TD64—70Gy、颈淋巴结(-)TD40~50Gy,2Gy/次,5次/周。结果:第2、3周期化疗依从率,CbF组:77.8%和16.7%(P=0.00),PF组:84.2%和42.1%(P=0.00)。且组间比较P=0.48和P=0.03;鼻咽、颈淋巴结(+)的实际照射时间和理论照射时间,CbF组:(56±5)d和(52±2)d(P=0.00)、(46±6)d和(42±4)d(P=0.00),PF组:(534-6)d和(50.4-3)d(P=0.07)、(42±5)d和(42±3)d(P=0.97);3度以上毒副作用:CbF组与PF组口腔、咽黏膜反应分别为63.9%和13.2%(P=0.00),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胃肠反应、肝肾功能毒性比较均为P〉0.05。近期疗效:CBF组和PF组的鼻咽肿瘤、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86.11%和89.47%(P=0.93)、77.78%和90.00%(P=0.37),但TD≤50Gy阶段,颈淋巴结(+)的CR率分别为36.66%和11.11%(P=0.03)。放化疗后CbF组和PF组患者中位随诊17个月局部区域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均相似(P〉0.05)。结论:CbF和PF化疗方案在该治疗模式的化疗依从性差,但具有高度肿瘤完全消退率。化、放疗依从性、毒副作用和近期疗效PF组显示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改变及缩短总治疗时间的可行性及急性反应差异.方法 107 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外照射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7 例、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26 例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44 例.3D-CRT 外照射40Gy/4 周后加后装放疗,1 次/ 周,总治疗时间9-10 周;IMRT 和HT 组外照射3 周后加后装放疗,2 次/ 周,总治疗时间为6-7周;后装放疗均为6-7 次.结果 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在3D-CRT 组、IMRT 组和HT 组分别为56.76%、23.08%和18.18%,3D-CRT 与其他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3,P<0.05) ;直肠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49%、53.85% 和29.5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P<0.01).结论 外照射采用常规IMRT 和HT 技术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比3DCRT缩短治疗时间2-3 周,且放疗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tumor response to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of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during a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herapy. Methods: Fractionated brachytherapy using ^192 Ir was used in 1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The average age at diagnosis was 14.3 years (range 5 - 27 years). The frequency of fractionation had been increased stepwise from 3 fractionations within 5 d in the past to 26 - 30 fractionations in 15 - 20 d at present. Results: Of 9 pineal tumors, the average reduction of tumor volume was 73.2% at a cumulated radiation dose of 20 Gy and 85.3% at 30 Gy, respectively. In 4 cases of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us areas tumors, the reduction of tumor volume was from an average 56.1% at a cumulated radiation dose of 30 Gy to 75.2 % at the end of therapy. That intratumoral hemorrhage was absorbed quickly accompanying tumor regression was demonstrated in all but one patient; 6 patients died; 7 patients were still in follow-up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tumor recurrence. Conclusion: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could be given as the first optional therapy for intracranial germinomas.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germinomas can be verified by stereotactic biopsy simultaneously. Germinoma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tumors to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The radiation injury to surrounding brain tissue could be reduced by using a conformal dynamic brachytherap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组病人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及宫旁切除长度、清扫淋巴数、术后拔除尿管的时间、术后残余尿量<100 mL的时间、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残余尿量<100 mL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性高,有利于病人膀胱及直肠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92Ir高剂量率腔内与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治疗Ⅱ、Ⅲ期子宫颈癌的疗效。方法:12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近距离放疗配合外照射,首先全盆腔前-后野外照射,每次1.8~2 Gy,5次/周,盆腔平面中心剂量30~32 Gy/3~3.5周完成,然后盆腔中间挡铅3 cm,子宫旁剂量追加20~24 Gy/2.5~3周;同时采用近距离放疗,腔内18~24 Gy/3~4次/3~3.5周,敷贴12~18 Gy/2~3次/2~3周,总剂量30~42 Gy/5~6.5周(A点)。结果:123例随访均满5年,5年生存率为62.6%,Ⅱ、Ⅲ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45.8%。RTOG/EROTC≥2级放射性直肠损伤22例,膀胱损伤8例;晚期放射性直肠、乙状结肠损伤40例,膀胱损伤为10例,直肠阴道瘘2例。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敷贴后装近距离放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疗效肯定,应用方便,晚期直肠损伤发生率稍高,但总体上放射性损伤可以接受,是安全的近距离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袁红香 《中外医疗》2010,29(27):12-13
目的观察体外放射治疗在子宫颈癌Ⅱa~Ⅱb期手术前治疗的意义。方法我科收集的84例Ⅱa~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在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之前4周,给予40Gy剂量的体外放射治疗,并且实行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一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并观察手术后疗效。结果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其手术的完全切除率达到100%,并且术后有74.3%的患者宫颈局部无癌细胞或者仅存残量癌细胞,术后并发症率为26.2%,术后检查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仅为16.7%。结论对于宫颈癌Ⅱa~Ⅱb期患者,在行根治手术之前给予剂量40Gy的体外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疗效,提高手术完全切除率并且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9.
比较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与单纯外照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后遗症。对80例鼻咽癌(T1~2N0~1M0)首程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综合放疗组),配对80例鼻咽癌(T1~2N0~1M0)同期接受单纯外照射治疗(单纯外照射组)。综合放疗组,外照射剂量为52~72Gy,腔内后装剂量为7~24Gy/1~4次,1~2周;单纯外照射组剂量为66~82Gy。结果:综合放疗组与单纯外照射组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8.8%和97.5%,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咽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和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7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张口困难发生率综合放疗组低于单纯外照射组(17.5%对33.8%,P<0.05)。综合放疗组未发现硬软腭穿孔、溃疡等。认为鼻咽癌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其生存率似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盆腔外照加铱源腔内治疗宫颈癌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盆腔外照后加192Ir腔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直肠膀胱的影响。方法:对135例首治宫颈癌患者采用先全盆腔外照3 000 cGy~4 000 cGy;然后行中央铅挡外照射1 600 cGy~2 000 cGy,并同时行腔内放疗:A点剂量500 cGy/次~700 cGy/次、2次/周,A点总剂量为2 800 cGy~3 600 cGy。结果:近期有效率为100%;1a3、a生存率分别为94.82%及85.53%;1 a及3 a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15%9、.86%;1 a及3 a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96%、4.23%。结论:先全盆腔外照一定剂量后再加192Ir放射源腔内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得当可以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