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小影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03-2104
为了解平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以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笔者对我县2005年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如下。1报告病种及前5位传染病2005年平阳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2 578例,H IV 5例,报告死亡11例,总报告发病率为302.03/10万。报告死亡率1.29/10万,病死率0.43%。与2004年相比,报告发病病种增加4种〔艾滋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百日咳、疟疾〕,报告死亡病种增加3种(流脑,艾滋病、肺结核)。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5.09%,死亡率上升118.05%,病死率上升191.06%。其中报告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有:痢疾、梅毒、肺结核、艾滋病、流脑、百日咳、疟疾…  相似文献   

2.
2005年(2005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428548例,死亡13263人,报告发病率为338.70/10万,死亡率为1.01/10万,病死率为0.30%。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12.70%,死亡率上升了81.92%。2005年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3508114例,死亡13185人,发病率为268.3  相似文献   

3.
刘光明  王静 《职业与健康》2012,28(5):527-530
目的分析十堰市网络直报以来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为今后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十堰市2004—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84 559例,死亡1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6.37/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39 013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69.03/10万。与十堰市1997—2003年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72.24%。十堰城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县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以农民、学生和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较多。实施网络直报以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重点病种,以及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和十堰城区等重点地区,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持续控制十堰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高县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2004- 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高县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15种6 407例,死亡38例.发病率161.64/10万~200.5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82.04/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200.58/10万.死亡率为1.11/10万,2010年死亡率最高3.57/10万.结论 2004-2010年高县乙类传染病呈稳中有降态势,死亡率有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涪城区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涪城区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3518例,死亡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3.39/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58.32/10万,2010年最低,报告发病率为232.05/10万;死亡率为0.3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为0.61/10万,最低为2010年,死亡率为0.1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1%,最高为2009年,病死率为0.24%,最低为2005年,病死率为0.04%。结论 2005~2010年涪城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简讯     
去年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上升22.72%2月18日,卫生部公布了2004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去年全国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906566例,死亡7248人,发病率为289.71/10万,死亡率为0.54/10万,病死率为0.19%。报告显示,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180327例,死亡7151人,发病率为235.85/10万,死亡率为0.53/10万,病死率为0.22%。全年除脊髓灰质炎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传染病均有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甲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85.01%。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2.65%。  相似文献   

7.
据县 (市 )区疫情统计 ,我市 2 0 0 1年共收集法定乙类传染病 16种 ,共计 10 15 3例 ,发病率 2 10 .93 十万 ,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 2 9.4 0 % ;死亡 7人 ,死亡率 0 .15 十万 ,病死率为 0 .6 9%。无甲类传染病发生。1 病种分布2 0 0 1年全市共统计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 16种  相似文献   

8.
2004-2008年灵宝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灵宝市实行网络直报5年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灵宝市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3 494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62.56/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08/10万,病死率0.02%。2004-2008年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68.92/10万、328.15/10万、398.82/10万、483.12/10万、347.50/10万,2007年发病率最高。结论 2004-2008年灵宝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年间报告发病率平均上升了15.72%;灵宝市的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6.70%、36.26%;5年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上升了15.93%、6.76%。  相似文献   

9.
2005年柳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柳州市2005年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效果,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甲类传染病0种,乙类传染病16种,报告病例数21634例,发病率为605.07/10万,死亡率为3.33/10万,病死率为0.55%。与2004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16%,死亡率上升118.87%,病死率上升112.15%。结论乙类传染病中的血源及性传播类疾病、肺结核和狂犬病为防治重点,应加大农村地区传染病的防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高县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2004-2008年高县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县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高县共报告乙类法定乙类传染病15种4757例,死亡11例。发病率172.13/10万~200.5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85.42/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200.58/10万。死亡率为0.43/10万,2006年死亡率最高0.79/10万。结论 2004-2008年高县乙类传染病呈逐年下降态势,死亡率无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5—2014年涪城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状况。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涪城区2005—2014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涪城区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共15种19 916例,死亡4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1.63/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53.44/10万,2011年最低为225.8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8/10万,2011年死亡率最高为1.32/10万,2010年最低为0.15/10万;年均病死率为0.23%,2011年最高为0.58%,2005年最低为0.04%。结论 2005—2014年涪城区甲、乙类报告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实现了2008年地震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遵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遵义市2003-2013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3年遵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0种363 327例、死亡74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90.70/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1.01/10万,病死率0.21%;乙类传染病22种264 890例、死亡7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57.75/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97/10万,病死率0.27%;丙类传染病8种98 437例、死亡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32.95/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0.04/10万,病死率0.03%。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撤呈逐年上升、乙类发病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是导致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遵义市丙类传染病呈逐年上升态势,今后的传染病防控重点应以不放松乙类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防控,加大对丙类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其他感染病腹泻防治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公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2004年至2005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2004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18.23/10万,比2003年上升19.2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113.8/10万)、乙肝(60.56/10万)、痢疾(19.01/10万)、淋病(6.70/10万)、伤寒(5.42/10万)。2005年传染病共报告乙类传染病2107例,死亡8例(其中狂犬病4例),年发病率为207.11/10万,死亡率为0.78/10万,病死率0.38%。发病前5位的病种次为肺结核(106.65/10万)、乙肝(48.75/10万)、痢疾(19.07/10万)、血吸虫(14.45/10万)、淋病(4.32/10万)。占报告病例的93.31%。从分析结果看,我县传染病疫情总体趋势平稳,局部存在小流行,应加强疫情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1疫情概况1.1发病率根据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按发病日期)统计,2008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08年全市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计11 122例,发病率为181.26/10万,与2007年比下降6.11%。发病率与2007年相比上升的病种:艾滋病、HIV感染者、百日咳、麻疹、布病、炭疽、肺结核。下降的病种:肝炎、菌痢、伤寒+副伤寒、淋病、梅毒、流脑、猩红热、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疟疾、新破。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南京市白下区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京市白下区传染病疫情动态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对白下区200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白下区200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疫情概况2004-01-01T0:00/2004-12-31T24:00,全区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9种,1484例,报告发病率为305·87/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5种,1332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报告数的89·76%,发病率为274·54/10万,与去年相比上升115·19%,除HIV感染病例,所有病例都上升,按上升幅度依次为: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商丘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了解传染病监测工作采用网络直报的监测质量。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商丘市2005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6 367例,死亡108例,报告发病率为194.94/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 02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前二位的分别为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6.79%和10.69%,全市共报告AIDS/H IV280例。结论实现网络直报提高了商丘市的传染病监测工作质量,应当重点防治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AIDS/H IV等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徐汇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流行因素,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更好地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徐汇区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及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全区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2 054例,死亡6人,报告发病率为165.4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48/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21.30%,11种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3位的传染病为梅毒、肺结核、和淋病,这3种传染病合计发生1 608例,占传染病总数的78.82%,是上海市主要传染病病种。2009年5月,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被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全区共报告病例157例。全区2009年报告2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4起水痘疫情,17起发热疫情。结论徐汇区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有上升趋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多渠道多部门防控,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要重点防治;对每年新发的传染病要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4起水痘暴发疫情均发生于学校,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国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66.83/10万,死亡率为0.81/10万,病死率为0.30%。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1.13%,死亡率上升7.04%,病死率上升8.29%。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淋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5.58%。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占死亡总数的87.95%。  相似文献   

19.
鹤壁市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鹤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布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传染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年该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9 267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4 774例,丙类5种4 493例,报告发病率为637.99/10万,比2008年上升了45.87%。报告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0.41/10万,病死率0.14%;死亡率下降了40.38%,病死率下降了59.15%。结论病毒性肝炎与手足口病是严重威胁鹤壁市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散居儿童、农民、学生、托幼儿童是这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加强重点疾病的防控与高危人群的防护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掌握大连市沙河口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控制和降低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共计4 287例,年发病率为652.43/10万,比上年同期上升56.11%.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均较上年上升.发病数居于前5位的分别为梅毒、痢疾、肺结核、淋病、肝炎,发病率分别为70.62/10万、49/10万、47.03/10万、34.85/10万和27.24/10万.结论 2010年大连市沙河口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为发病率最高的乙类传染病,要进一步加强对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