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通过对某铅酸蓄电池厂2009—2011年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评价局部排风系统整改效果。结果显示,2009年检测铅烟(尘)点合格率为40.7%。2010年和2011年对局部排风系统整改后检测,铅烟(尘)点合格率分别升至85.7%和98.0%,局部排风系统防护效果显著。该厂如按建议完善超标岗位防护设施,工作场所铅浓度合格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可有效控制铅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刘涛  杨艳  焦洁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4):272-274,277
目的比较某铅冶炼厂局部通风设施改造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铅冶炼厂电解车间生产工艺及通风排毒设施进行调查,对排风系统改造前后工作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对改造前后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风速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造前,除铜岗位控制风速为0.30 m/s,铅烟浓度为0.17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2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8 mg/m3;改造前,熔铅铸锭岗位控制风速为0.25 m/s,铅烟浓度为0.19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0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6 mg/m3。结论经改造,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控制工作场所铅烟浓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工业通风是控制粉尘、化学毒物、余热余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要手段,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依据有害因素控制效果(有害物浓度)、全面通风换气量和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1]。后三项实为对工业通风的评价,是职业卫生工程措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石油化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排风罩的分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5,(1):146-148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 m/s、0.25 m/s;9 550.0 m3/h、11 230.0m3/h;0.49 m2、2.23 m2;5.24 m/s、1.40 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 m/s、2.00 m/s;44 327.6m3/h、441 427.0 m3/h;4.80 m2、4.80 m2;2.26 m/s、2.57 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企业生产印刷涂料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评估其通风排毒设施的防护效果,为企业控制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等方法,对整改前后通风排毒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整改前检测多个岗位空气中甲醇超标严重(甲醇CTWA2.1~78.0 mg/m3,CSTEL3.6~131.7 mg/m3),超标原因为全面通风效果未达预期、局部排风罩罩口面积不足且离毒源距离过大,防毒设施的防护能力不符合要求。针对性整改后甲醇检测结果 CTWA2.9~10.0 mg/m3,CSTEL4.0~12.4 mg/m3,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通风排毒设施防护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毒物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来源,对工作场所内的通风排毒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对控制化学毒物的浓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该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铅烟、铅尘、硫酸合格率分别为60%、40%和100%,铅烟铅尘通风防护设施效果差,现场管理混乱。结论只有工程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双管齐下,才能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对某陶瓷制品企业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整改前后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风速及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分析除尘效果。结果显示,整改前的主管道风速为(5.9±0.1)m/s,罩口风速为(1.6±0.4)m/s,控制风速为(0.8±0.2)m/s,作业场所空气中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为(2.3~3.6)mg/m3。整改后的主管道风速为(12.0±1.1)m/s,罩口风速为(5.1±0.5)m/s,控制风速为(1.5±0.3)m/s,矽尘(呼尘)CTWA为(0.3~0.7)mg/m3。整改后主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粉尘浓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提示,管道风速不足、风压分布不均、维护保养不够是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欠缺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风机动力,合理设置管道,定期维护保养等途径能有效改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及现场职业病危害检测、职业健康体检等方法。结果 7家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C_(TWA)浓度平均为0.216 mg/m~3,超标率为44.7%,焊接岗位铅烟浓度最高,为4.220 mg/m~3,超标139倍;铅尘C_(TWA)浓度平均为0.161 mg/m~3,超标率为29.4%。铅超标率高低与企业规模大小无关。接触铅作业体检1 311人,血铅浓度超过1.90μmol/L限值328人,血铅超限率为25.02%,其中92人超过2.90μmol/L,占血铅超限人数的28.05%。铅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设施设计安装不符合要求,工人自我防护意识差,不能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结论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应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优化通风设施设计安装,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工作场所铅职业病危害,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某汽车胶管配件公司涂胶车间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改造经验及效果, 为今后改善类似作业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对涂胶车间涂胶机设置的局部排风罩的选择、设计、安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规定的方法对排风罩的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及控制点风速进行现场测量, 分析排风系统设计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改造后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再次进行评价, 确认改造效果。
结果 该企业原先设置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不完全合理, 结合车间职业接触情况对局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管路集中整合, 减少排风管路分支并对控制距离、排风罩扩张角进行整合改造。改造后控制距离、罩口风速、控制点风速以及空气动力学均满足《简明通风手册》以及《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的相关要求,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的正确设计、安装及使用可有效提高控制效果。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以及控制点风速都会影响局部排风罩的实际控制效果; 罩口围挡可提高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铅酸蓄电池厂铅危害治理工程的控制效果,为治理铅酸蓄电池企业铅烟(尘)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通用的设计原则对卫生防护设施进行改造,按照职业卫生评价及检测规范定点和采样检测,分析与评价工程治理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结果在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前,24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仅为16.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2.176 mg/m3,超标72.5倍;18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仅为5.6%,铅尘最高浓度(TWA)为3.424 mg/m3,超标68.5倍。安装局部排风设施后,28个铅烟样品的合格率为85.7%,铅烟最高浓度(TWA)为0.120 mg/m3,超标4.0倍;23个铅尘样品的合格率为78.3%,铅尘最高浓度(TWA)为0.098 mg/m3,超标1.96倍。结论本治理工程项目对控制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宏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5-667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铅职业病危害情况,为监管部门整治铅酸电池生产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通风防尘(毒)设施检测、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及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酸电池生产工艺落后,工作场所通风防尘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效果差;工作场所中铅尘超标率达75%,铅烟超标率达100%,最高超标29倍;接触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正常值29人,占14.4%;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6人,占3.0%。结论该铅酸电池组装厂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作场所局部通风设施的改造,提高其控制效果,治理铅酸电池铅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评价铅蓄电池企业除尘设施改造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铅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除尘设施进行改造。结果改造前该企业铅尘(烟)的超标率为94.4%,各岗位控制风速均未能满足除尘的要求;改造后,各岗位铅尘(烟)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各岗位控制风速均达标。结论该企业的除尘设施由于设置不合理及维护不当导致工作场所铅尘(烟)浓度严重超标,对除尘设施进行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烟)的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铅酸蓄电池企业防护设施整改前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评价其防护设施整改效果。结果显示,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和铅尘水平合格率分别为33.3%和20%,整改后为78.6%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厂如按建议完善超标岗位防护设施,可有效控制铅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铅酸电池企业治理前后铅危害情况,为中小蓄电池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护措施。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水平进行检测,收集铅作业工人的血铅资料,并对其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整改前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全部超标,接铅工人血铅值最高达4.75μmol/L;整改后铅烟、铅尘合格率分别为100%和66.7%,工人血铅水平未发现超标。结论通过对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以及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中小蓄电池生产企业工作场所铅烟、铅尘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建设项目门板生产线喷胶房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议。方法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现场调查,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喷胶房使用有高毒化学物质,未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泄漏报警装置,经检测,控制风速为0.2 m/s,操作台要求的最小控制风速为0.5 m/s,控制风速过低;排风罩的最小排风量为20 396 m3/h。结论建议该建设项目改进门反生产线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定期对设备、管道进行清理,加大排风量,对排风罩边缘加设法兰边框,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泄漏报警装置,以降低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李欣荣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48-149
目的调查分析聚氯乙烯型材生产铅盐和粉料人工投料口密闭排风除尘设施的控制性能和效果,为改善局部除尘设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局部密闭通风排毒、防尘设施的调查和测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和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厂虽然为聚氯乙烯型材生产的10个辅料仓人工投料口设置了密闭排风罩及脉冲布袋除尘系统,但因其设计、安装和使用管理存在缺陷,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竣工后试生产1 a,通风除尘管道有不同程度的积尘堵塞、罩口风速小、防护性能差,致使投料岗位的铅尘和其他粉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提示,接触铅尘的劳动者有可能发生职业性铅中毒,应按国家高毒作业场所的规定管理.结论该评价可为密闭通风防尘、排毒设施的设计、安装、使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现况,发现其生产工序的关键控制点,探讨该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对山东省10家铅酸蓄电池企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粉制造工序铅尘超标率为27.3%,板栅制造工序铅烟超标率为40.9%,极板制造工序铅尘超标率为57.1%,组装电池工序铅烟、铅尘超标率分别为50%和58.3%,电池化成及包装工序硫酸超标率为零;其中铅烟最高超标17.8倍,铅尘最高超标46倍;板栅铸造工序和组装电池工序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铅粉制造工序、极板制造工序和组装电池工序中铅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酸蓄电池行业普遍存在铅烟、铅尘超标的现象。应提高生产工艺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增加铅烟、铅尘岗位局部排风,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和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稀有金属材料厂职业卫生通风防护设施状况和防护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该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了解卫生通风防护设施组成、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通风防护设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镉及其化合物、碲及其化合物。车间全面通风采用活塞流气流组织类型,人均新风量为250~343 m~3/h,符合卫生要求;蒸馏区、镉粉区、合成区和破碎区全面通风换气次数分别为13.7、15.1、11.5、11.3次/h,除合成区和破碎区略低于12次/h的卫生要求,其他车间全面通风换气次数均符合卫生要求;局部通风排风罩罩口平均风速0.85~2.96 m/s,存在罩口风速不均现象;蒸馏区、合成区、镉粉区和破碎区镉及其化合物浓度合格率分别为100.0%、77.8%、83.3%和66.7%,各生产区碲及其化合物浓度符合卫生标准。结论该厂卫生通风设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仍需调整罩口风速和风量,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某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工艺改造后铅烟、铅尘危害控制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分析工艺改造对铅烟、铅尘浓度的控制效果。
结果 该企业工艺改造措施包括淘汰手工作业工序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设备, 对产生不同危害的区域进行相互隔离、独立布置、以及增设多种类型的局部抽排风净化系统和密封措施。现场检测结果显示, 改造后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的铅烟、铅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且较改造前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项目的工艺改造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铅烟和铅尘的产生量, 降低了劳动者接触浓度, 技术改造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企业投料设备和除尘设施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粉尘和噪声进行检测,对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和改造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技术改造后,除尘通风管道单独设置,除尘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增大,除尘效率提高;同时投料设备得到密闭,除尘风机功耗降低。改造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比改造前明显降低: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由12.4 mg/m~3降至1.8 mg/m~3,40 h等效声级由91.4 dB降至83.2 dB,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局部通风设施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要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企业需特别重视生产设备和通风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