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历代经典中虽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 ,但现代多数中医学者均认同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浊”范畴。祖国医学认为 ,痰浊的形成与脾虚失运密切相关 ,本文试就高脂血症与脾虚的关系作一理论上的探讨。1 膏脂与血脂中医古籍中虽无“血脂”之名称 ,亦无“高脂血症”之病名 ,但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 :“五谷之津液 ,和合而为膏者 ,内渗于骨空 ,补益脑髓 ,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论》云 :“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根据人的形体不同而分“脂人”、“膏人”“肉人” ,其云 …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学文献尚无高脂血症 (HLP)及其并发症的病名 ,但有其相关的论述。如《素问·通评虚实论》 :“凡治消疸、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灵枢·卫气失常论》谓 :“人有肥 ,有膏 ,有肉”并有“膏人”、“肉人”、“脂人”之论 ,张志聪补注曰 :“中焦之气 ,蒸津液化 ,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 ,余于内则膏脂丰满。”宋·方贤指出 :“风痱者 ,身无疼痛 ,四肢不收 ,智乱不甚 ,言微有知 ,甚则不能言 ;风懿者一旦奄忽不知人事 ,痰涎上迷心窍 ,咽中窒塞 ,忽然舌强不语 ,牙关不开 ,手足拘挛。”皆为对高脂血症和脑…  相似文献   

3.
浅谈脂浊证     
脂浊证即高脂血症,属痰饮的范畴。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没有病名记录,但对脂质的认识却源远流长。如《灵枢,卫生失常论》“人有脂、有膏、有肉,”脂,《辞海》注:“泛指动植物所含的油脂、脂肪。”《辞源》:“膏是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相似文献   

4.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形神合一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 ,研究形神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形神的概念  形即指物质、形体。《说文》 :“形 ,象也”。形的本义是指形象、形体。《内经》对“形”的论述有两方面 :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阳化气 ,阴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气和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体质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论痛》云:"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素问·逆调论篇》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提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在《灵枢·通天》中还依据人体阴阳盛衰,将其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态"之人;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型人及各具有的不同体型、秉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灵枢·卫气失常》还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肉型、膏型、脂型3种体型。但《内经》中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1]。中医传统医学并无高脂血症之病名记载。但在“胸痛”、“胸痹”、“心痛”、“卒中”、“眩晕”、“痰浊”、“湿阻”及“血瘀”中有相类似的论述, 且对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了认识。如《素问·通平虚实论》曰: 凡治消痹, 仆击, 偏枯痿厥, 气满发逆, 甘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其意为象消渴、卒中、半身不逆等症多是一些体质肥胖, 嗜食膏粱厚味所引起。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高血脂的形成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是因为脂质摄取过多即嗜食膏…  相似文献   

7.
试论肝位中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灵枢·胀论》指出:“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肝位胁下,已为定论。然而,一旦运用三焦学说,却又大多把肝归属於下焦。三焦学说主要是划分人体部位的,《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杨玄操注释云:“自膈以上,名曰上焦。”“自脐以上,名目中焦。”“自脐以下,名日下焦”。后世兰焦之分,多相沿此说。《中医学基础》就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治疗尤其是针灸疗法的基础。古典经络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调和阴阳”。因此,研究经络是整理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近年来有关学者的部分成果摘述如下: 一、经络学说和经络现象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属于体表-内脏的联络系统。功能是维持和调节人体的功能。正如《灵枢·经脉》所述:“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公历1341年元·滑伯仁根据《内经》、《灵枢》,著《十  相似文献   

9.
学术探讨 /汉易相关初探”·“二””..·”””..…….,.”张丽君(1 .1)张锡纯中西药并用规律初探··“””””·…周德生(1 .4)命门解难“····“·”·”。“·……“····“,·..一贾狄(1.7)《伤寒论》第4条脉证浅析“”””··一“”~张胜忠(1.9)试用唯物辩证法剖析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一“”“…….“·”二”……陈大舜(2 .D茹本草纲目》对中药理论的贡献一··”···一…李钟丈(2.5)《湿热病篇》辨证程序初探·““”””“·””…马忠革(2.8)试论吴师机中医外治法的特点,.”””.”““王小平(2:l)试…  相似文献   

10.
二学术探讨〕灵坤安对温病的学术贡献…沈凤阁(1):l《千金方》在传染病学方面的 贡献“··”·~一王志新刘国强(l):5试评《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 注分的学术思想”··~一沈敬南(l):9公金匠》预防思想初探·”一陈国权(1):12中医口齿保健与抗衰防老一徐国榕(1):14五行识要一本院中医学基拙教研室(1):17谈中医发病学中的正与邪一吴华强(l):20叶天士论脏腑病治法·”·”一秦德平(2):1论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 机理和方法·”·“····一王兴华(2):3浅论新感与伏邪学说·...“一张之文‘2):7通阳法在叶天士医案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