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总结了自1951年以来收治的肾周围感染226例,除2例死于败血症外,其余绝大多数病例通过穿刺,排脓,切开引流治愈,极少病例通过应用抗菌药物,保守治疗治愈,同时对该病发病率,感染途径,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特点,讨论其诊断和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选定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例23例,分解各个脏器损害特点,了解治疗经过。结果本地区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损害以循环系统损害为主,均可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临床工作中防止误诊及漏诊。经彻底治疗后均能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病例的总结,探索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创面反复。结果:20例顽固性残余创面,平均治疗时间4周,治愈后创面无反复。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顽固性残余创面的关键在于控制创面感染,提高全身抵抗力,并要考虑补充微量元素和免疫治疗。高压氧治疗对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2年1月~1996年6月,治疗了18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其中1994年1月以前,采用清创、封闭灌洗法治疗11例,治愈9例,以后采用纵隔引流法治疗7例,全部治愈。通过对二种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纵隔引流法简便、有效,对治疗早期纵隔感染有较好疗效,并就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月 ̄1996年6月,治疗了18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其中1994年1月以前,采用清创、封闭灌洗法治疗,治愈9例,以后采用纵隔引流法治疗7例,全部治愈。通过对二种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纵隔引流法简便、有效,对治疗早期纵隔感染有较好疗效,并就临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0例外伤性脾破裂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对本组30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采用严密观察,非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0例病例无死亡病例及暴发型感染病历,3例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转为手术治疗,3例并发黏连性肠梗阻,2例并发腹腔感染,10例1周治愈出院,15例2周治愈出院,5例3周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选择病例采取严密观察,非手术治疗可尽量保留脾脏及其功能,避免手术治疗的痛苦及其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6例检出病原体。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治疗,5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肺部严重感染患者应高度重视,早期行病原学诊断,根据病原选择有效抗生素,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适时应用呼吸机支持和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洪君 《中外医疗》2009,28(8):148-14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病例均确诊,无误诊病例;经过治疗只有1例出院后6个月发生心律失常,再次住院治疗3周治愈出院,有7例出院半年内经常因劳累、感染后自觉心慌,休息后好转。本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本病由多种病毒感染所致,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表现,治疗以抗病毒、保护心肌、中医中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9.
报告破伤风96例,治愈80例,治愈率83.3%,死亡14例,死亡率14.6%,其中,轻型36例,全部治愈,中型42例,治愈40例,死亡2例;重型18例,治愈6例,死亡12例。重型病例中死亡率高(66.6%),本组资料提示:好发于农民,以外伤感染占第一位;潜伏期短,就诊时间晚,首次抽搐间距短,频率快者死亡率高,对影响破伤风诊断和治疗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林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111-3111
目的:探讨运用负压引流球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16例,运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愈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7.3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5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的治疗,探讨分析其发病因素与并发症。方法:对5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积极综合治疗,以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为首选,其中8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5例行局部切开减张引流术。结果:牙源性感染35例、腺源性感染15例、血源性感染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5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用药剂量要大,疗程要足;及时进行脓肿切开引流与腐败坏死性感染的早期局部切开减张引流,防止并积极治疗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分析颌面部外科感染的厌氧菌病原学和应用替硝唑静脉输注抗感染的疗效。实验病例分替硝唑治疗组和甲硝唑对照组,45例颌面部外科手术和外伤、以及炎症病例培养有厌氧菌56株,治疗后细菌学检查转阴。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6.4%和82.4%。提示替硝唑抗厌氧菌感染的疗效较甲硝唑为好。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63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作者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对PD术式的选择、术后胰瘘的最常见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充分讨论。结果 该组病例中,62例治愈,1例死于术中广泛渗血。存活者术后均无胰瘘的发生,也无腹腔内感染和切口裂开。术后随访:2例病人由于胆肠吻合口狭窄而反复出现感染症状,经二次Roux-Y内引流术治愈;3例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良好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和适宜的术后处理对预防遗漏的发生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口腔颌面部厌氧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颌面部外科感染的厌氧菌病原学和应用替硝唑静脉输注抗感染的疗效,实验病例分替硝唑治疗组和甲硝唑对照组,45例颌面部外科手术和外伤,以及炎症病例培养有厌氧菌56株,治疗后细菌学检查转阴,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96.4%和82.4%,提示替硝唑抗原厌氧菌感染的疗效甲硝唑为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3例外科治疗的胸壁结核从病灶清除、残腔处理、并发症防治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8例Ⅰ期治愈,2例Ⅱ期治愈,3例术后皮瓣下积液,经穿刺治愈,全组无复发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合理设计切口,彻底清除病灶,利用带蒂肌瓣、加压包扎消灭残腔,手术后正规抗痨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96例小儿烧伤创面感染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  朱兵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83-2183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及合并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6例小儿烧伤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湿润暴露疗法两组。结果两组间在创面感染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96例病例中,92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小儿烧伤易出现合并症,病情变化快,重度烧伤有一定死亡率,处理上要把好抗休克、防感染、消除创面三关,而防治感染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可减少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17.
武雪萍  张新琚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2-3043
目的 观察微波加热效应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将眶下间隙感染的蜂窝织炎期28例、形成脓肿的14例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14例、7例,对照组14例、7例.②将嚼肌间隙感染的蜂窝织炎30例、形成脓肿的18例患者,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15例、9例,对照组15例、9例.上述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5 d,试验组同时接受微波治疗.结果 5 d后,蜂窝织炎期的眶下间隙感染、嚼肌间隙感染试验组全部治愈,对照组治愈分别为9例、9例,好转5例、6例.形成脓肿切开后眶下间隙感染、嚼肌间隙感染试验组治愈分别为6例、8例,好转1例、1例;对照组治愈2例、4例,好转5例、5例.结论 微波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8.
牙齿感染后所导致的颈颜面溃疡在儿童中很少见,因此常未能及时诊断以至于延误治疗。作报道2例相关病例。病例报道:1例13岁的男孩,右颊部出现慢性化脓性溃疡1年。脓液培养结果为放线菌阳性。虽然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溃疡总是复发。拔除右上侧磨牙后溃疡得以根治。另1例12岁的女孩,3个月前出现右颌下溃疡。经青霉素治疗3个月无效。通过X线断层密度测定分析,诊断为右下侧磨牙感染。拔牙后3个月,溃疡治愈,再未复发。结论:这些病例强调牙齿感染可引起慢性颈颜面部的溃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并发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3至2015年该科住院19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情进展、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肺部感染均合并有胸腔积液,并伴有难治性低氧血症;19例病例死亡7例,好转9例,治愈3例。结论:老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伴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虽能早期诊断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及淋巴囊肿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淋巴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囊肿)患者1,对淋巴漏或囊肿的可能原因进行探讨并通过引流液生化检查、乳靡试验和B超检查,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1例中,17例为淋巴漏,4例为淋巴囊肿。6例单纯引流后治愈;15例经引流管注入无水酒精;其中9例治愈.6例治疗无效,最后经开放手术治愈。本组病例中,3例淋巴漏伴有感染,1例淋巴漏伴有移植肾急性排斥.经抗排斥治疗好转,淋巴漏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漏或淋巴囊肿多与手术操作欠仔细或术中漏扎小淋巴管有关;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少数病人尤其淋巴囊肿形成者需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