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体位改变对老年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本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0例,在患者坐位、卧位时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坐、卧位心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坐位检查时心电图多数导联QRS波振幅明显变化,十二导联QRS波总振幅无明显变化。其中有3例患者在卧位时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在卧位时房性前收缩,2例患者坐位时房性期前收缩。结论不同体位时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有明显不同,不同体位可能引发某些心律失常,在检查心图时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体位。  相似文献   

2.
李智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2-153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出现血管迷走性昏厥的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48例,组成实验组对儿童卧位与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的48例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心动周期的T波振幅变化,统计学方法参与研究,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统计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卧位与立位心电图与T波振幅变化发现,卧位时两组T波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立位时T波振幅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管迷走性昏厥儿童的卧位、立位心电图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指导评价儿童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对血管迷走性昏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体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了40例体检者,分别进行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站立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每例心电图以平卧位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ST-T的变化。结果各体位心电图中ST段无明显变化,只有1例常规平卧心电图STⅡⅢavFV4~V6水平压低0.05~0.075mV,而左侧卧位心电图STⅡⅢavFV4~V6呈下斜型压低0.05~0.10mV。T波的变化下壁变化明显T波由直立转为低平浅倒,高侧壁前外侧壁由直立略低平转为低平平坦。结论体位性ST-T改变是一种正常的变异[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治疗前后aVR导联QRS波振幅与脑钠肽变化的关系,探讨心力衰竭治疗有效的心电图指标,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简便易行的预测方法。方法观察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别于入院时利尿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aVR导联QRS波振幅变化;监测体重;测定脑钠肽浓度。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经利尿治疗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的振幅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体重显著下降,BNP显著下降。结论aVR导联QRS波振幅变化与脑钠肽可以用来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利尿治疗疗效的简单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永雯  谈剑诚 《中国医药》2012,7(3):339-339
患者女,93岁.因头晕、胸闷、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d伴意识障碍1h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0 次/min,肢体导联QRS振幅均≤0.55 mV,V4~V6导联QRS振幅≤0.10 mV,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心室,V1呈QS型,V2和V3导联R波振幅递增不良,V2~V4导联ST段抬高0.10~0.25 mV,除aVL和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T波开口明显增宽,升肢顿挫,QT间期0.68 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肢体导联低电压;③左胸导联低电压;④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⑤ST段抬高;⑥Niagara瀑布样T波;⑦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胸痛患者连续心电图监测,以便早期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方法在30例患者中,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描记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ST段变化,与心肌梗死前正常心电图作比较。结果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中,Ⅱ、Ⅲ、aVF导联QRS波群的S波消失,出现高尖R波,下壁心肌梗死aVL导联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诊断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显著的改变,表现在Ⅲ、aVF、aVL导联QRS综合波终末电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中的心电图特点,以明确其在自发性气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经X线胸片证实为气胸的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比较左右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结果38例中,有33例(86.84%)出现了胸导联QRS波振幅的周期性改变,振幅改变的差值在0.3-0.8mv,平均为(0.54±0.21)mv;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共18例(47.37%),左侧气胸11例(50%),右侧气胸7例(43.75%)。左侧气胸中有18例(81.81%)以SVl和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其振幅改变差值平均为(0.55±0.22)mv,且胸导联QRS波振幅绝对值Vl+V2>V3+v4>V5+V6,为22例(100%);呈顺钟转位22例(100%)。右侧气胸中有13例(81.25%)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其振幅改变差值平均为(0.47±0.20)mv;有5例(31.25%)表现SVl振幅周期性改变,平均振幅改变为(0.35±0.10)mv;3例(18.75%)表现RV5及SVl振幅均改变,逆钟向转位13例(81.25%)。结论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出现胸导联QRS波振幅周期性改变可提示胸腔及肺部两侧压力不平衡使心脏出现摆动,对鉴别心脏疾病、气胸及禁止行胸片的孕妇气胸等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刚民 《淮海医药》2006,24(4):290-291
目的了解无创性血压测量由坐位改为卧住后其测量数值的变化.方法对100例被观察者分别进行坐、卧位血压测量,坐卧位的先后次序随机交替,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坐位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5岁组较<55岁组影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性血压测量的数值卧位高于坐位,这种体位性影响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何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6-269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院时呈心房颤动10例(QRS波宽大、畸形2例,QRS波群与时限正常8例;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8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2例),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与时限正常2例(均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呈窦性心律9例(在Ⅱ、11I、aVF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V7、V8、V9导联呈深Q波1例)。22例中未见心脏器质性改变19例、主动脉轻度退形性改变1例、室壁节段运动减弱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例,仅有1例经反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并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结论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CG疑似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AVR导联QRS波振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内科收治的不同病因96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VR导联QRS波振幅,并将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VR导联QRS振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VR导联QRS波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VR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R导联QRS波振幅对心力衰竭程度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静 《家庭医药》2016,(8):52-53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50例存在18项不同程度的心电图表现异常:肺型P波、AVR导R波振幅提高、窦性心动过速、胸前导联T波倒置、S1QMTM、右束支阻滞等。通过溶栓抗凝治疗后,4例无明显变化,3例V1(或V3R~V5R)顿挫波消失,36例窦性心律减慢,3例室性早搏消失,2例AVR导R波振幅降低,3例房性早搏消失,1例心房颤动消失,9例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11例S1QMTM消失,10例QRS波电轴左移。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主要特点是多样性、一过性、无特异性。分析心电图变化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危险进行分层,结合患者临床生命指标,以便更好地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干预,对再灌注疗效的评估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亓建哲 《淮海医药》2004,22(2):134-135
成年人正常心电图V1导联正向波较小,负向波较大,呈rS型,R波振幅不大于6mm,S波深度不小于3mm。V1导联QRS时间0.06~0.1s,VAT小于0.03s,在临床工作中,常可见到V1导联的QRS波群呈多种形态改变,现将其发生的常见因素作以分述。  相似文献   

13.
观察漏斗胸患儿25例,男21例,女4例,年龄3-9岁(平均5.3岁).于手术治疗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手术矫治2年后复查心电图.现对手术前后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患儿手术前心电图改变:6例V_1导联QRS波呈Qr、QS、qR、qr形,其中4例合并T波改变(3例V_1-V_4导联T波倒置,1例V_1一V_5导联T波倒置),4例伴心电轴右偏( 110°、 114°、 130°、 160°).8例IRBBB中4例合并T波改变(1例V_1-V_5导联倒置,3例V_1-V_4导联例置),2例合并心电轴偏移( 112°、-30°).1例RBBB.1例ST段改变.4例T波改变.1例心电轴偏移.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84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肺气肿、肺心病入院。入院时血清钾 3 87mmolL-1,血清钠 139mmolL-1,血肌酐 130 μmolL-1,尿素氮8mmolL-1。心电图检查 :P—P间期基本规则 ,频率 10 5min-1,PⅡ 时间 0 0 7s,振幅 0 175mV ,P—R间期 0 16s ,肢导联QRS波电压均≤ 0 3mV ,QRS时间 0 0 8s,其间可见提前出现的异位P′—QRS ,并连续数次形成阵速。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伴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肢导联低电压 ,肺型P波。入院后患者多次发作心衰 ,用洋地黄、速尿、钾盐等给予治疗。d6凌晨 ,患者突感心累心跳 …  相似文献   

15.
孟辉  邵玫华  杨丽敏  刘志民  孙丽曼 《河北医药》2011,33(15):2288-2289
目的观察肝细胞性黄疸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疸型肝炎病例324例,正常对照组97例,对其应用GEMAC5000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同时动态观察心肌酶的变化。以及应用CONTEC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以上4项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病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重度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QRS波低电压、ST-T改变、传导异常等改变,以ST-T改变为主;重度黄疸组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P〈0.01);磷酸肌酶(CK),CK同功酶(CK—MB)及α-羧丁酸脱氢酶(Ot—HBDH)在重度黄疸组和轻中度黄疸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肝性黄疸可引起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法和Vi/Vt比值联合应用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鉴别室性与室上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均经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或药物复律后证实,诊断出室性心动过速7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然后同时应用avR导联法与Vi/Vt比值对74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结果符合avR呈R型,或初始呈r型,q波>40ms,同时Vi/Vt≤1者有51例,均为室性心动过速,特异性达100%。结论联合应用avR导联法与Vi/Vt比值≤1是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为室性或室上性的重要指标,其特异性强、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房颤波(f波)振幅来推测左房大小早已引起注意。本文就f波大小对照心动超声对左房内径测定,并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PV_1终末向量(以下简称PtfV_1)进行观察。材料与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房颤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自17—80岁,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及心电图分析。左房内径测量:应用汕头CTS—16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常规检查,记录收缩末左房内径(正常25—30mm)。 f波振幅测定:测量V_1导联中不靠近QRS—T—U波的f波振幅,由波谷上缘至波峰上缘的垂直距离,以f波振幅≥1mm为粗颤,<1mm为细颤。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等位性Q波(即不典型坏死型QRS波)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时不典型坏死QRS波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呈等位性Q波32例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中见非典型Q坡改变(临界性Q波或小q波,进展型Q波,q波顺序异常)14例(43.75%),不典型坏死型ORS改变(R波丢失,对应性R波增高,R波逆向递增,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18例(56.25%)。结论 等位性Q波心电图改变受疾病本身因素、描记部位、时间及梗死的范围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等位性Q波与典型病理性Q波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同样意义。体会对可疑的不典型坏死型ORS波改变应密切观察其发生的导联,进行系列的心电图描记,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改变等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1心电图报告 患者,男,50岁。以阵发性心悸为主诉求诊。门诊心电图如图1。各导联未见明显P波,于AVF导联似见R波切迹,R-R间期560ms,于Ⅰ、Ⅲ、Ⅴ1、Ⅴ6导联见提前出现宽畸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判为室性早搏。仔细辨认,I导联室早的R波后见与其前一个QRS波(拟为负向波,振幅0.1mv,时限0.08ms)前切迹频率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P波离散度 (PWaveDispersion)与房性心律失常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 方法  对 30 6例住院患者进行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 ,测量其P波离散度 ;同时还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结果 P波离散度≥ 4 0ms者其 2 4h动态心电图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波离散度 <4 0ms者。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