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正> 1 问:心房扑动伴文氏型房室传导和莫氏型房室传导时能否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河南张珍等) 答: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的确存在着类似文氏型和莫氏型房室传导,但能否诊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至今仍存在着争论1.1 心房扑动伴文氏型房室传导可有下列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临床及食管调搏检查,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3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Ⅰ度和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Ⅱ度二型和少数Ⅰ度、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也多伴器质性心脏病。认为食管调搏联合阿托品阻断试验是评价动态心电图检出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6岁。因心悸来院就诊。既往体健,自诉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30/85mmHg,心率75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清。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可见反复发生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约150次/分,节律基本匀齐,宽大QRS波群其后可见逆行P-波,R-P-间期呈现逐渐延长,为0.20s、0.22s、0.25s直至发生逆行P-波脱漏,即室房传导中图1断,完成一次莫氏Ⅰ型周期。继后R-P-间期又缩短至0.20s,上述现象反复出现,形成5∶4或3∶2比例的莫氏Ⅰ型传导现象。与此同时,室房传导的逆行P-波亦有规律变化,即P波形态随R-P-间期延长亦呈现逐渐加深,直到发生室房逆向传导中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传导莫氏Ⅰ型阻滞现象。讨论室房传导阻滞是指交接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结逆传入心房时发生的传导延缓或中断现象。室房逆传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相似,也可分为一至三度,二度室房逆传阻滞也可分为莫氏Ⅰ型与莫氏Ⅱ型两种,本图表现为莫氏Ⅰ型的室房逆传阻滞。室房逆向传导的莫氏Ⅰ型现象一般见于室性逸搏心律、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  相似文献   

4.
传统观点认为,文氏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莫氏Ⅰ型或MobitzⅠ型AVB是良性的。本文旨在分析MobitzⅠ型AVB患者的存活率,并评价年龄、症状、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等危险因素对MobitzⅠ型AVB的影响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缓慢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赛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十分常见;但患病宰尚未确定。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病窦的病死率亦随年龄而增高。上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可能由心脏传导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学(下)汉文名英文名汉文名英文名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block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17]Wenckebachatrioventricularblock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MobitztypeⅡatrioventricu...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文氏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即莫氏Ⅰ型或MobitzⅠ型AVB是良性的。本文旨在分析MobitzⅠ型AVB患者的存活率,并评价年龄、症状、心脏病、迷走神经张力等危险因素对MobitzⅠ型AVB的影响以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5岁,发生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当一侧束支完全阻滞时,另一侧束支发生文氏型传导,心电图上仅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一侧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图形。双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应及早给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正无巧不成书心电图领域常见而最被熟知的心电现象莫过于文氏Ⅰ型和莫氏Ⅱ型房室阻滞。而世间之事无奇不有,又常常无独有偶,二度房室阻滞两个类型的发现也竟然如此。1899年Wenckebach描述了文氏型房室阻滞现象,但这种房室传导逐渐减长以至传导脱落现象有更早的发现者,意大利生理学家Luciani在其17年前,即1872年就在蛙心观察到这一现象,故Wenckebach最早将其称为Luciani周期,而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病机制并附10例分析。5例为四期阻滞型,是在1∶1房室传导时由于心率变慢或早搏诱发,正常房室传导必须在有心室逸搏后才能恢复。5例属三期阻滞型,是在Ⅱ°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窦率加快诱发,可自行恢复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临床及阿托品实验检查 ,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 2 1例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AVB)传导阻滞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 2 1∶0 0~ 5∶0 0发作的Ⅱ°Ⅰ型AVB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 ,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 ;大多数在 6∶0 0~ 2 0∶0 0发作的(特别是在运动状态下 )Ⅱ°Ⅰ型AVB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 ,临床上亦多伴器质性心脏病。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7月共检出间歇性Ⅱ°Ⅰ型AVB 2 1例 ,其中在较安静状态下 (2 1∶0 0~ 5∶0 0 )发作的Ⅱ°Ⅰ型AVB 12例 …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24年,Mobitz 就认识到Ⅱ°二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阿-斯综合征的前兆。这一看法已被近60年来的临床实践所证实,而且已被心脏科医师所周知。然而对于莫氏二型房室阻滞患者容易发生阵发性房室阻滞以及所谓阵发性房室阻滞的概念不多。现将最近遇到的莫氏二型房室阻滞合并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1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3.
信息动态     
无巧不成书心电图领域常见而最被熟知的心电现象莫过于文氏Ⅰ型和莫氏Ⅱ型房室阻滞.而世间之事无奇不有,又常常无独有偶,二度房室阻滞两个类型的发现也竟然如此.1899年Wenckebach描述了文氏型房室阻滞现象,但这种房室传导逐渐减长以至传导脱落现象有更早的发现者,意大利生理学家Luciani在其17年前,即1872年就在蛙心观察到这一现象,故Wenckebach最早将其称为Luciani周期,而后才被称为Wenckebach周期.而二度Ⅱ型房室阻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1906年,John Hav最早捕述了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图1),他在柳叶刀(Laneet)发表的文章中,应用一例患者的两个图说明了这种PR间期固定而发生房室传导脱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任何一个部位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使激动传导延迟或中断。称为心脏传导阻滞。根据部位可分为窦房、房内、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上以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多见。按阻滞程度又可分为三度,一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延迟。传导时间延长。二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部分受阻,出现间歇漏搏,(一般分为二型)Ⅰ型又称文氏型,为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发生漏搏;Ⅱ型在漏搏之前无传导时间延长现象。三度心脏传导阻滞:表现为传导完全受阻。所有激动均不能下传。第一、二度心脏传导阻滞又称不完全性或部分性心脏传导阻滞,第三度心脏传导阻滞称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或永久性,以前二者多见。  相似文献   

15.
报道2例预激合并房室正道和旁道同时存在传导阻滞以及2例预激合并束支传导阻滞。例1,男性,54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动过速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房室正道一度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B型预激综合征,系房室旁道存在长P-R间期二度Ⅱ型传导阻滞所致。例2,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晕厥原因待查。心电图诊断有:间歇性完全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正道高度传导阻滞伴3相超常期传导、房室旁道二度Ⅱ型传导阻滞,呈2∶1~3∶2传导。例3,例4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1,16岁,均诊断为Ebstein畸形。心电图诊断为B型预激综合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4例以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为主诉而入院的24名患儿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所见.患儿男、女各12名,年龄为1~15岁(平均9.4±4.4岁).心电图异常的表现为莫氏Ⅰ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室性早搏7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临床诊断分别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或是为冠状动脉畸形.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7.
传导阻滞按其程度分为传导减慢或传导中断,传导阻滞可在不同组织中发生,但更易发生于结构散漫,内阻较大(纤维较细)或传导性较低(慢反应传导)的部位,但以房室交界和房室束支最为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因其阻滞的程度与部位而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传导异常主要为传导阻滞,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传导。1 不应期传导 组织在有效不应期内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和传导,在相对不应期内则兴奋的传导减慢。因此,如果兴奋扩布到达的部位尚处于相对不应状态,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1岁。因心悸约20min就诊。心电图(附图A)示:R-R匀齐,心室率167次/min,QRS时间为0.12s,Ⅰ导联呈rS型,S波粗钝增宽,Ⅱ导联呈Rs型,s波似逆行P波,V_1导联呈rsR'型。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三磷酸腺苷(ATP)10mg快速静脉注射并即刻连续描记心电图(附图B)Ⅱ导联。第1行R-R长短交替,短者为0.28s,长者为0.45—0.47s,S波也随R-R改变而交替变化。5s后心动过速终止,出现窦性P波,P波频率100—115次/min,P-R由0.16s逐渐延长至0.23s(第2行)后,P-R间期突然增加至0.42—0.46s,并出现2:1莫氏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后V_1导联仍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功能性2:1莫氏Ⅱ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结双径路,R-R间期长短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19.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导障碍,其发病机理可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炎症、缺血、纤维化等)或药物(如洋地黄或奎尼丁过量)直接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果,也可能由迷走神经兴  相似文献   

20.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电图中房室传导功能通常以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作为评价依据。当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且P-R间期正常时,判定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但P-R间期大于正常范围,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不能下传心室时,诊断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如下传P-R间期逐次延长,诊断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如间期固定,诊断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比例大于3∶1,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为不完全性房室分离仅偶有夺获,诊断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完全性房室分离),且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室为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