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蕈样肉芽肿(MF)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例MF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及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中年女性,因全身红斑肿块伴皮肤瘙痒4年,加重半年入院.头面部肿块活组织检查确诊为MF,治疗前PET-CT提示皮肤广泛受侵,全身多处淋巴结及双侧乳腺、心包及胰腺受累.治疗中PET-CT提示病灶18F-FDG代谢减低,病情部分缓解;而治疗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颅内淋巴瘤浸润,提示病情进展.改变化疗方案继续化疗,治疗后PET-CT提示全身未见18F-FDG代谢异常增高灶;患者出院后2个月复查头颅MRI,显示颅内新出现淋巴瘤浸润病灶,提示病情进展.后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及放疗,终因病情进展死亡.结论18F-FDG PET-CT在MF分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治疗中、治疗后PET-CT的疗效判断存在一定的假阴性,颅内浸润的MF患者仍需行头颅MRI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5月91例N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1例NSCLC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均阳性,PET-CT均能正确诊断.10例肺良性病变,SUV阳性3例,包括结核2例和炎性假瘤1例,SUV阴性7例.PET-CT正确诊断9例,1例结核患者PET-CT误诊为肺癌.PET-CT显像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0%和99%.91例NSCLC根治手术治疗4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0例,PET-CT正确诊断28例,假阴性2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18例,PET-CT正确诊断17例,假阳性1例.PET-CT显像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94.4%和93.8%.远处转移33例,PET-CT均能正确诊断.结论 PET-CT显像融合了功能代谢和图像解剖,对肺原发灶和其他脏器的转移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对NSCLC诊断的准确性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外病灶及精确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诊NHL患者的PET-CT结果,比较PET-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NHL结外病灶检出的一致性以及精确分期情况.结果 PET-CT检出受累病灶432处,其中淋巴组织及器官占73.8%(319/432),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13.4(3.4~33.4);结外病灶占26.2%(1 13/432),SUVmax平均13.5(3.1~55.0).PET-CT与CT对于淋巴组织及器官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为95%,而对于结外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仅为54.9%.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以及胃肠道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但对于骨髓病灶的检出率低于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PET-CT结果再分期,29例(31.0%)调整分期,其中分期上调者占75.9%(22/29),引起分期上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等病灶的检出率高;分期下调者占24.1%(7/29),引起分期下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淋巴结及脾脏增大或浆膜腔积液的分辨力强.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提高NHL结外病灶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骨和软组织等弥漫性非肿块型病灶,有利于精确分期. 相似文献
6.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预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46例NSCLC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周及放疗剂量达到40~50 Gy时进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百分率为50%为分割点,将46例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组(A组)和无反应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值及其变化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25例,B组21例.A组和B组治疗前的SUVmax值分别为7.59±3.14和14.72±4.67,治疗中的SUVmax值分别为2.89±1.39和9.82±3.3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SUVmax值变化百分率分别为61.9%±8.7%和33.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和B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3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以及两者的变化百分率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 治疗前和治疗中的SUVmax以及两者的变化百分率可作为Ⅲ期NSCLC患者早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9岁.间断上腹部不适4月,外院门诊行18F-FDG PET-CT检查未见全身明显代谢异常征象.检查3天后突然出现下腹部绞痛,解黑便300ml,伴乏力、心慌.入我院后查血色素9g/L,给予抑酸补液治疗,同时查血肿瘤标记物CA199、CEA、AFP均<正常值.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口有个环形隆起伴溃疡,围绕贲门,质硬、周边隆起,胃窦部黏膜光滑,红白相间,胃蠕动好,幽门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无变形,病理活检示腺癌.胸部及盆腔CT未见异常,腹部CT示胃充盈不佳,胃贲门部壁略厚,僵硬,浆膜面可见结节及条状高密度影,余未见异常.后行近端胃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见约3cm肿瘤位于胃体近贲门后壁.手术标本病理:胃食管交界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透全层达外周脂肪,侵犯神经,累及食管下段,网膜组织及周围淋巴结未见癌,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PET-CT 对淋巴瘤治疗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40 例经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5例于治疗前后多次显像,评价其疗效,与临床疗效评价作对比。结果 5例患者行多次显像,其中2 例治疗后病灶消失,2例缓解,1例肿瘤复发,皆与临床相符。35例患者治疗后行PET-CT显像,30 例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中,PET-CT显像阳性者25 例;5 例临床确认有肿瘤复发或明显残余,PET-CT显像均为阳性,PET-CT显像后改变了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淋巴瘤复发及残余病灶,对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至2011年间27例其他影像学方法发现肾脏肿物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并与手术/穿刺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于肾脏肿瘤,~(18)F-FDG PET-CT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50%,准确率为59.3%。肾癌病灶的常规扫描与延迟扫描的SUV_(max)没有显著差异[(4.0±3.0)vs(4.6±4.4)]。FDG阳性肾癌病灶的最大径显著大于FDG阴性肾癌病灶[(5.6±2.0)cm vs(2.5±1.0)cm]。FDG阳性肾癌病灶的病理分级显著高于FDG阴性肾癌病灶[(3.1±0.8)vs(1.9±0.6)]。合并转移的肾癌原发病灶的SUV_(max)显著高于未合并转移的肾癌原发病灶[(7.7±3.7)vs(3.0±2.3)]。结论 ~(18)F-FDG PET-CT对鉴别肾脏肿物的良恶性作用有限。由于最大径越大、分化越差、存在转移的肾癌越容易被~(18)F-FDG PET-CT发现,因此对于肾脏肿物患者其仍是一项有意义的检查,可以作为常规影像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14.
M Trudeau F A Shepherd M E Blackstein M Gospodarowicz P Fitzpatrick K P Moffat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88,11(2):126-130
Three cases of intraocular lymphoma are presented. One patient had only ocular involvement, one had involvement of the eye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the third patient, ocular lymphoma developed 1 year after the diagnosis of a systemic lymphoma. One patient died before treatment could be initiated, but the other two patients responded well to local radiotherapy. Only one patient who received radiation to both eyes and the whole brain, followed by systemic chemotherapy, remains alive 4 years after diagnosis. Eighty-seven cases of intraocular lymphom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Only 16.7% of cases involved the eyes alone withou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r systemic disease. In more than one-half of the cases (59.7%), the eye was the primary site of involvement. Craniotomy or enucleation was required for diagnosis in 52.7% of patients, and diagnosis frequently followed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delay during which time patients were treated unsuccessfully for uveitis or iritis. Death for most patients was due to progress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Therefore, we recommend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with radiation to the whole brain and both eyes, followed by systemic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intrathecal med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PSL)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例 PSL 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诊断,特别是外周血和骨髓免疫细胞分型以及行脾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例1以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入院;例2以上腹痛、巨脾入院,外周血和骨髓见异常淋巴细胞;例3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入院,脾轻度大。3例均行脾切除术,病理结果分别为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和脾γδT 细胞淋巴瘤。结论全面准确地应用各种诊断技术,注重外周血和骨髓异常细胞、异常克隆的检查,严格掌握脾切除术指征,是正确诊断 PSL 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加强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髓系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例NHL合并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为NHL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为NHL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论 NHL合并髓系白血病患者同时具有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又有白血病的临床、骨髓象及免疫表型特征,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骨髓象、流式细胞术、相关基因等检测,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同期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特征,以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同期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一例肾透明细胞癌合并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肾根治术及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在临床上属于少见病例,同期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更是罕见。此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需要与肾癌合并肾上腺转移瘤相鉴别。患者治疗的最佳方式是手术切除,由于存在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术后应该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