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逐步判别和寻找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6个变量为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与患者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手术治疗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HICH患者进行随访,依据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9例)和预后良好组(11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GCS评分、术前血肿量、出血部位、脑室积血、手术时机、手术方式、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脑疝等因素分布;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82例HICH患者术后3个月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7.91%(69/1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HICH患者手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含年龄(OR=2.869)、术前GCS评分(OR=4.811)、术前血肿量(OR=3.536)、手术时机(OR=3.294)、开颅手术(OR=4.137)、术后肺部感染(OR=3.885)、术后再出血(OR=3.083)。结论:HICH患者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高达38%,且影响其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较多,应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HIC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方法选取陆河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例患者经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9例患者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30例患者经CT引导定向血肿抽吸术。根据治疗效果分为预后差组及预后良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器质性疾病、GCS评分、术前瞳孔变化、出血部位、破入脑室、脑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能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参考依据和制定相应治疗方法,对提高救治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损伤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3月2009年3月手术治疗25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占42.2%,病死率为39.8%。影响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是否恢复良好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OR=4.91,P=0.002)、术前瞳孔变化(OR=3.73,P=0.003)、术前GCS评分(OR=5.64,P=0.000)、术中脑肿胀(OR=3.71,P=0.009)。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术前瞳孔变化(OR=2.60,P=0.023)、术前GCS评分(OR=4.66,P=0.000)、术中脑肿胀(OR=4.16,P=0.001)、术前低血压或低血氧(OR=5.47,P=0.000)。而术前头颅CT中线偏移程度、血肿量及血肿厚度、伤后手术时间与术后预后有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小于40岁、术前GCS评分较高、术前瞳孔光反射存在、术前无低血压和低血氧、无脑肿胀患者恢复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进行开颅手术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依据其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将其分为脑膨出组(n=74)和无脑膨出组(n=129);比较两组间的别、年龄、创伤原因、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凝血异常、入院GCS评分、手术远端部位骨折、术前低血压、术前缺氧、术前颅内压、脑脊液漏、脑干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术前脑疝、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积水等因素的差异性;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36.45%(74/203);影响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有术前凝血异常(OR=2.852)、入院GCS评分(OR=3.842)、手术远端部位骨折(OR=4.446)、术前颅内压(OR=3.117)、弥漫性脑肿胀(OR=4.614)、术前脑疝(OR=3.497)、迟发性颅内血肿(OR=5.366)等。结论: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中的重要并发症,应根据其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入院血压比较上未显示具有意义的差异性。在进行的近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性别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入院GCS评分、血糖水平、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发生脑疝、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低于或等于5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肿破入脑室、发生脑疝、出血量较大及术后存在并发症均会使患者预后较差。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术后时机及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诊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36.92%,其中年龄≥60岁者、GCS评分≥8分者、血肿量≥50 mL者、有脑出血并发症者、有术后并发症者的预后不良率均较高(P<0.05);男性、女性的预后不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影响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出血量、积血、GCS评分、脑出血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分析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经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阅片诊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OR=3.703,P<0.05)、出血量≥30 mL(OR=3.618,P<0.05)、术前GCS评分≤5分(OR=4.396,P<0.05)、开颅手术(OR=5.774,P<0.05)、手术时机>72 h(OR=8.574,P<0.05)、未接受内科保守治疗(OR=3.847,P<0.05)、≥2种术后并发症(OR=2.598,P<0.05)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例如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内科保守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为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开颅、显微镜及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三种手术方式的优劣. 方法 选择2008-10~ 2011-08期间连续性收治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80例,其中接受常规开颅手术35例、显微镜辅助小骨窗开颅26例、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19例.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三组资料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及侧别、手术耗时、残余血肿量、随访6个月GOS评分情况,探讨不同术式优劣.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血肿侧别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显示显微镜辅助组与神经内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访6个月,依据GOS评分判定预后,将GOS评分3-5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较好组、1-2分病例合并视为预后不良组进行预后情况比较,三组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两两比较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分别与常规开颅组比较预后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 结论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常规开颅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何品  王洪正  吴耀晨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46-147,155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的疗效。方法: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早期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存活病人均得到随访,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e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疗效评估:Ⅰ级8例(19%),Ⅱ级17例(40%),Ⅲ级10例(23%),Ⅳ级5例(12%)Ⅴ级3例(6%)。结论: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并确定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分析1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血肿扩大的回归方程,运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血肿密度是否均一、初始出血量及CT血管造影(CTA)“点征”与血肿扩大进行关联建立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第二部分:运用前期建立的血肿扩大预测模型,将30例存在血肿扩大风险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12h手术组和24 h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近期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初始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CTA图像“点征”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血肿量>16 mL(OR =5.051,95%CI 1.314~21.355,P=0.0170)、血肿密度不均一(OR =7.805,95%CI 1.905~40.220,P=0.0021)且CTA图像存在“点征”(OR =8.764,95%CI 2.325~44.562,P=0.0006)则血肿扩大风险在60%左右;12h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再出血方面较24h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在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很多,基于血肿量、血肿密度及CTA“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导航穿刺组和传统手术组进行血肿清除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及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 (SSS)对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SSS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BI) 作为患者术后的随访量表,评估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比较上无差别,术后1周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1个月后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而GOS评分 (P=0.212)和BI (P=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SSS (P=0.027)、GOS (P=0.019)以及BI评分 (P=0.00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易操作性、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等特点,而且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 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对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将其分为传统组及立体定向组。传统组采用止血、降颅内压、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的方法;立体定向组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丘脑血肿腔置管引流并结合支持对症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丘脑血肿量、修改Graeb评分标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GCS评分(P=0.048)、并发症发生率(P=0.031)、30 d GOS评分(P=0.044)、7 d血肿后血肿量(P=0.047)的比较上立体定向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术虽然不能降低老年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病人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2例HICH病人临床资料,均获得超过12个月随访。根据术后1年Barthel指数(BI)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BI>60分)98例和预后不良组(BI≤60分)54例。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发生中线偏移、术前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术前合并症进,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内镜术后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出血量、发生中线偏移率、手术时机在晚期比例和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均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GCS评分和血肿清除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和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血量多(OR=1.638)、GCS评分低(OR=0.612)、手术时机晚(OR=2.750)和发生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血肿残留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 h复查头颅CT查血肿残留量,观察不同血肿残留量术后48 h的意识改善程度和术后1个月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8 h GCS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无显著性差异(t=1.867,P>0.05),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917,P<0.01);术后1个月肌力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793,P<0.01),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4,P<0.05)。结论基底节区HICH术中血肿清除越彻底,术后血肿残留量越少,术后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