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实包含了辨证和辨病,二者是有机整体,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已经有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具体论述,朱肱在其 《活人书》 中更详细阐明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特点与方法,对指导中医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病与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辨证与辨病均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概念。但笔者在临床当中,时常听到有同行或者对中医略感兴趣的人说:'冲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重在辨证,西医重在辩病。"这种说法割裂了中医学中辨病与辨证的整体关系,忽视了辨病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殊不知,辨病和辨证在中医学及其临床当中,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医辨证仍是注重部分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辨证规律,涉及到的只是这个疾病在某个阶段的证候特点。而辨病却注重疾病的整个特征。只有通过辨病认识到疾病的整体特征,才能逐步分析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医既辨证又辨病,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对辨病,辨证的认识很不一致而已,因此,个人特提出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一点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在实践产生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超声医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诊治手段,在临床上对中医学辨证和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超声诊断学对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西医尚缺乏可靠的药物和方法。我在长期的治疗探索中,运用中医学的理论,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小议泰树仙(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昆明650021)严继林(云南中医学院昆明650011)关键词辨证,辨病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是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祖国医学的早期经典著作中即已形成了辨证论治和辨病...  相似文献   

7.
辨病辨证并治是中医经典的诊疗模式,由《伤寒杂病论》确立。病因病机是疾病的本质,辨病治疗是围绕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治疗。证是疾病的症状,可以单个出现,也可以多个同时出现。辨证治疗即是应用方药针对症状的直接治疗,辨病辨证并治强调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同步进行。现代中医界确立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实质上是辨病因病机治疗,在中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中医学的发展应该回归经典,传承精华,从恢复“证”的本义做起,提倡辨病辨证并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 ,研究如何诊察与识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诊法与辨病、辨证等方面。自 5 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对证、病、症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并围绕中医证开展四诊客观化、证候规范化和证候的本质、计量诊断、证候的动物模型等方面开展工作 ,取得一定的进展。目前 ,中医学尚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 ;未来应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证候与基因关系以及辨证方法体系等的研究。1 研究现状1.1 证候…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的精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无论是五脏辨证还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都是根据症状来的。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证”辨得准确与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无论是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辨证,都要重视“证”的获得,即重视临床上患者整体的综合的直观的症状反应,而不应过分着眼于对病机的思辨和对西医微观检查的依赖,中医学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中医病名以"血浊"较为适当。应采取病证结合的诊治方法,即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中注意辨五脏六腑与虚实标本,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合理选用调脂中药。  相似文献   

11.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有一定的癌变率,属中医“乳癖”范畴。肝郁气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而气滞、血瘀、痰凝引起乳房肿块和疼痛是“乳癖”的主要病因病机,其辨治思路应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周期等多角度入手。不同的辨治思路间既有联系,又有侧重,因而治疗各具特色。应以中医学“整体论”和“辨证论”为基本原则,以周期辨治与其它辨治相结合,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相结合等为必要补充,选择得当的治法治则,配伍精当的中药,全面治疗乳腺增生病。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可应用辨证和辨病结合疗法。辨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祛风散邪、补益脾肾等;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辨病治疗原则借助现代医学的基础病因、基础病机、基础诊断、基础治疗方法来确定中医对具体疾病的治疗用药方法,收集相关行之有效的方药,之后再用传统的辨证方法加以选用。辨证和辨病治法相结合,能够在传统基础上使蛋白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魏子孝教授提出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的中医诊疗思路模式,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实践中,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急则治其标,不拘泥于基本方药,灵活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疗效显著,对临床诊疗有很好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科学的相互渗透与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亦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兴起,更为以自然药物治病的中医药事业添注了活力。新的中成药不断研制成功,其治病疗效,取得了世人的重视和瞩目。从去年中药剂型品种统计来看,就达5000余种,这么繁多的品种剂型,对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刚刚步入临床的青年医生,怎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应用中成药治病,取得最佳疗效,亦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略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 应用中成药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成药的研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即针对病又针对症而研制的。因此,应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辨病与辨证的辨证关系及其各自特性。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虽都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但辨病时所反映出来的“病”,是指疾病的全过程,“病”反映了整个疾病过程的特点和全貌,具有相对固定的病因、病理和特异性理论检查指标。与仅凭感官得到的证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辨病论治是纵观疾病全过程,针对某一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及特定的病因、病机、证型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其缺陷是治病只着眼于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着眼于矛盾的普遍性。对整个疾病的本质只能概括或者说一定程度上规定每一个体,某一疾病阶段的病理本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体系是中医学术之根本,振兴中医必先行振兴中医学术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迫在眉睫,要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改革创新,体现辨证分型与辨病分症相结合,整体调控和特异性治疗相结合,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移植新思路,以唯物观,辩证观,系统观,天地人相应观为核心概念,以阴阳、五行、经络、精气神、病因病机等学说为基本内容,以六经、五脏、十四经脉为基本框架,以客观化、定量化的四诊为基本诊法、以辨证、辨症、辨病三个层次的概念系统为辨证、诊断、推理的方法,建立与病,症、证相适应的治疗法则,科学客观地评价对病、证、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形成一整套有利别于传统中医和西医的现代中医理论新体系,使中医学以新的姿态走出国门,闪烁出应有的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矛盾的概括,具有“连续性”和“特异性”两个特征。“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概括。“证”具有“阶段性”和“非特异性”。在一个“病”下面,可以有若干个“证”。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纵向认识,具有总体把握、纲领性的意义;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辨病与辨证是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诊断。在辨病的前提下进一步辨证,则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意义。《伤寒论》既辨病又辨证,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所以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学会掌握应用病与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拓展“治未病”的内涵着手,论述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防治原则,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为“潜隐性”疾病,提出“辨病求本”,即将现代医学微观辨病与传统中医学的宏观辨证相结合的思辨方法,是目前对于疾病处于无证(症)可辨时期的论治大法。  相似文献   

19.
不断出现的突发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显现出古今瘟疫发病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中医瘟疫理论研究可能面临第三个发展机遇。回顾古代瘟疫理论创新的经验,可以发现,中医瘟疫理论产生发展于防治瘟疫的实践,并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中医治疫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由于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及瘟疫发病特点不同,在瘟疫理论不同的发展阶段,辨病与辨证的思路与方法则不断更新。继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瘟疫理论特色,创新辨病与辨证思路与方法,采用辨特定病种与辨证候要素相结合的方法,有可能取得中医瘟疫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辨证,辨症,辨病概念的深入分析,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相关观念比较,以及对中医诊断思维的剖析,指出中医学在具有自身完善的辨证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辨症、辨病的认识有别于中西医结合学科对辨症、辨病的认识。中医辨症与辨证、辨病核心是统一的,指导“辨”这一思维活动的基础理论都是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