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道家、儒家、佛家3个角度出发,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出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深意进行了探讨,认为不仅《黄帝内经》非常重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法则,而且儒释道三家也到处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论断中有所体现。能够时时刻刻不脱离这一点,自然会使自心长期处于一种虚静平和,心胸开阔、坦荡状态,从而获得祛病健身,长寿延年的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道家、儒家、佛家3个角度出发,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出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深意进行了探讨,认为不仅《黄帝内经》非常重视“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法则,而且儒释道三家也到处在直接或者间接的论断中有所体现。能够时时刻刻不脱离这一点,自然会使自心长期处于一种虚静平和,心胸开阔、坦荡状态,从而获得祛病健身,长寿延年的养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皖北地区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养生家辈出,如老子、管子、刘安、华佗、曹操、嵇康、刘伶,养生文献也同样丰富,如《管子》《老子》《淮南子》。除此之外,皖北地区出土资料《万物》和《行气》也记载部分养生内容。  相似文献   

4.
"养生"一词出自《管子》,是指人们通过保养身体,防病延年的一类行为。我国的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曹操在《龟虽寿》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  相似文献   

5.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五七,阳明脉衰"为切入点,提出中年女性衰老的本质是脾胃功能的虚衰,强调其养生保健宜以固护胃气,调理脾胃功能为主要原则。从而达到提高中年女性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理虚元鉴》是明末医家汪绮石撰写的一部虚劳专著,其学术思想以《黄帝内经》为根基,斟酌博采于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之间,博览先贤医学著作千百家,提出"治虚三本二统"论,并提出防六淫、畅七情等虚劳预防观,不仅完善发展了中医治虚劳理论,更对中医男科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继《周礼》"以咸养脉"的五味将养论之后,《管子》首次提出了"无盐则肿"的致病理论,历代文献典籍对此多有沿承。在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后发现,因饮食乏盐所致肿病主要包含水肿病和瘿病两种,此可与《黄帝内经》所强调的过盐致病论相互补充。虽然现代社会倡导的低钠盐饮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面获得成效,但并不意味着进食的钠盐越少越好。若是长期饮食无盐,轻则食欲降低、浑身乏力,重则可生肿疾,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8.
新安医学作为重要的中医学术流派,著述数量巨大,养生专著颇多,养生思想独特,其中固本培元之元气论、外邪致虚之内外同治论、食调先于药物论、融汇儒道重神气论是新安医学特征性的养生观念,在延续中医学养生理念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形成了新安医学养生观,对当今养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王堆出土的简书《十问》虽然是方技类专著,但并未停留在介绍具体的房中术和养生法本身,而是融入道、阴阳、精气等概念,构建了一套以"贵生、贵精、贵阴"三者为核心的养生理论,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贵生"思想与老子的"身国同构"思想观点一致,"贵精"思想与《管子》的精气论如出一辙,"贵阴"思想则和早期道家思想一脉相承。探究方技类专著的理论基础及其思想渊源,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简帛文献中的先贤思想和了解秦汉前的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管子》的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一书 ,内容广博 ,思想深刻 ,诸子之中 ,倍受瞩目。探讨其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 ,可认为在阴阳观方面 ,《管子》是继老子首先将阴阳概念哲学化后 ,较早地将其升华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并较为系统地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即尚阳思想、阴能制阳和阴阳的相对性。它首创了“精气说” ,从本体论的意义上阐明了大自然与生命的物质性。然而 ,它又将精神与精气混为一谈 ,无法抹去“形神一元论”的原始色彩。在养生观点上 ,它强调的是主体的修养 ,从“虚”、“一”、“静”、“因”四个方面加以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管子论养生     
<正>管子(?—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书,在其中《内业》《心术》《白心》等篇目中,可窥见管子的一些主要养生思想。一、不偏不倚,“平正”益寿:管子主张“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谓“平正”,一是指性情平和端正,人的喜怒忧思可通过诗、乐、礼等适当方法来调节;二是指平时言行不能过分,应受一定的“理”“法”约束。如管子指出“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宫,  相似文献   

12.
虚实是辨证中的重要一环.历代所论虚实均以《黄帝内经》中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简称"邪正说")为纲,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应用有其局限性.《素问·调经论》的"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简称"有无说")亦是有关虚实重要的论述."邪正说"反映的是疾病...  相似文献   

13.
韦丰 《开卷有益》2011,(9):49-51
近读清代学者王如锡编纂的《东坡养生集》受益匪浅,作者将苏东坡的《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20余篇文章及有关养生的信札汇集成册,成为我国古代养生之道的资料之一,对现代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虚火伏火论"、"虚症六因论"的学术主张,纠正时风流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治虚理论,并提出了虚劳预防的方法,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老庄无为思想发掘整理,探讨无为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及其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阐述"道法自然"是老庄无为论的理论背景;指出老庄之"无为",即"无违""自然"、即"无事""无欲"、即"善为""无不为"。并就道法自然、俭啬寡欲、致虚守静等老庄之论对中医养生的影响作一定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李洲 《开卷有益》2014,(7):18-19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的一种疾病。中医素有治未病的主张,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有许多随着身体衰老而出现的病症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养生调理而得以预防。中医理论有"骨痿"、"虚劳"、"骨痹"之说,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与骨质疏松相似。《内经》有"肾脂枯不长"为骨痹,"骨枯而髓减"为骨痿的论述,《素问·痿论》言"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耐髓减,发为骨  相似文献   

17.
十二时辰养生法,就是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太阳运转的节律来养生. 在祖国古典医学著作中,很多医家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还提出应根据一日中十二时辰阴阳的变化来休养生息.《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说,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夜晚阳气虚.  相似文献   

18.
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嵇康的《养生论》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最早的养生学专著,尽管在他之前也有不少关于养生的论述,但却散见于其它篇章。《养生论》始终贯穿“导养得理”可以长寿的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修性保神和服食养身这两种互相联系的养生方法,说明了养生之要贵在坚持的观点,这对于现代预防保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积毕生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巽方》两部巨著不仅对医德伤寒、杂病、方剂等方面有了精辟论述,同时还著有《养性》、《养老》、《退居》和《食治》等专篇,对养生作了详尽阐述。本文拟就孙思邈养生学术思想作一初探。 一、调摄心神,保养正气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和健康有很密切关系。《紊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说明人生之健康长寿者,关键在于解除患得患失的欲念,应保持  相似文献   

20.
《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特色孙桐(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部内经教研室210029)主题词《内经》,养生养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道生”、((l经b非常重视养生,在《素问》的前三篇即《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冲就作了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