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五行理论在《黄帝内经》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行理论是研究五行的概念内涵、特性、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及其相互关系,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之间广泛联系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黄帝内经》在构建其医学理论时,运用了五行这一哲学概念及相关理论采阐述与人体生命相关事物或生命活动本身的奥秘、构建医学理论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全面地运用于说明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等医学问题,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深受汉武帝的重视和推崇,82篇内容以《春秋公羊传》资料为基础,凸显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学术立场.他用当时人们对人类自身形体大致构造、某些生理机能、脏腑形体关系、形神关系的医学认识,言思想、言文化、言治国、言治事、言治人等等,其中宣扬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点,运用精气、阴阳、五行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治国方略的、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以及生命科学的等相关道理,除有专章讲述养生之外相关内容还散见于别章,较全面地勾勒出这一时期人们对养生的认识.作为影响汉武帝期朝野思想的《春秋繁露》,也就很自然地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也可以从中窥视到此后成书《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相关背景.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有关头痛的论述颇为丰富,提出了六经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伴随症状、针灸治疗方法,并根据头痛伴随的症状、症状所在的经络脏腑,而调其有关脏腑经络所归宿的腧穴。头痛外感病因:风、寒、湿、寒湿、热,内伤病因: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寸口脉短弱而出现头痛的脉诊诊断,提出治疗头痛的原则:调阴阳,补不足,泻有余;详细记述了厥头痛、头项部疼痛的治疗方法,同时还提出头痛治疗的宜忌及头痛的预后。为后世关于头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针灸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概论《黄帝内经》理论与诸子百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是《内经》理论发生的文化背景,其中道家思想中的道气论、辩证思维,儒家的治国方略、“以和为贵”、“过犹不及”等级观念等,法家以“法”治事及灵活处事原则,墨家“三表法”观点,名家论证“合异同”、“离坚白”所用的取象类比思维,阴阳家的阴阳观、五行观,杂家反对迷信以及用药如用兵思想在《内经》理论构建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标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黄帝内经》标本理论的重要意义,分别从病程,医患,病症,病机,运气等五个方面论述标要的含义,探讨标本缓急,间甚,逆从等治疗原则,并指出标本之治贵在切合病情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不可拘泥于原文。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关于形神理论的诠释,是对生命和谐延续的描述,全面体现了躯体、内脏、精微物质与生命现象、精神活动的辨证统一,初步奠定了形神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神的盛衰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脾胃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学术思想,重土思想是当时中和哲学思想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后世医家继承并发展了《黄帝内经》的脾胃理论,其中尤以清代医家黄元御颇具代表性。黄氏以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立论,重视中土之气的升降斡旋,强调左路气机的升发,提出土湿水寒木郁是导致人体疾病的主要病机,并对后世临床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渊薮,其内容浩瀚广博,不仅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阐述了若干药性理论,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临床用药,故药性理论渊源,实源于《黄帝内经》。因此,“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必要对药性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年来苦味理论及苦味药研究的相关文献,探索苦味理论及苦味药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苦味理论的研究及苦味药临床应用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现代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黄帝内经》中苦味理论的正确性,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实践开拓了思路.而对单味苦味中药和五味联合应用的研究,则开拓了苦味中药临床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内经》的理论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哲学的指导和支配,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试就唯物观与辩证法两方面对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偏枯的认识是在不断论争中完善的。在《内经》中偏枯也称为偏风,后世也称为偏瘫或半身不遂等。《内经》中强调了偏枯具有神志清醒、肢体弛缓不用、肌肉萎缩、肢体疼痛的症状特点。后世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麻木不仁和不知痛痒的症状,使中医对偏枯的论述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了经验医学的窠臼,成为中国传统科学中探讨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系统学问。文章究其经文,探讨《黄帝内经》对晕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气至而有效”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考释,认为《黄帝内经》所言针刺“气至而有效”,是指对针刺效果的判断,但并不等同于得气,它涉及到针刺前后脉象变化与针下寒热感觉两个方面,而以脉象的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5.
老年期痴呆是人类在衰老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是一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进展的衰退性疾病。老年期痴呆包括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内经》中无老年期痴呆病名,相关描述散见于"善忘""健忘""癫狂"等疾病中。现根据《内经》中相关条文论述,并结合历代中医文献以及现代研究,总结老年期痴呆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五脏功能失衡。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治疗中,应该整体辨证,调整阴阳,气血,恢复五脏和调,才能收效。  相似文献   

16.
就《内经》脾主四时理论从其发生渊源、理论内涵以及临床指导意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脾主四时理论由来于五行学说,首见在《管子》,奠定在《黄帝内经》,是古代五行时空配属关系的体现,在《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中得以全面确立;其理论内涵包括脾主四时之中以及四季之末两大学说,并在土生万物特性中得以统一;突出体现于张仲景、李东垣和叶天士等相关的脾胃思想之中,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发展以及中医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寸口常脉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从寸口常脉的一般性特征、六部五脏配属及五脏常脉、四时常脉的规律性变化以及不同人群的常脉变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求正本清源,更好地理解生理性脉象的特点,以此为准绳来区别病理性脉象,为学习和掌握中医脉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味辛的归属、作用、太过、对应疾病的适应证、禁忌等几方面对《黄帝内经》中的味辛理论进行了论述,并就味辛理论对后世中药理论、方剂配伍的指导作用及其临床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艾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艾灸条文,分析归纳艾灸疗法的起源、适应症、临床运用、禁忌症、补泻操作和壮数等。  相似文献   

20.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与老师对分教学学时,在课堂中开展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演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甚至创造力.通过在中医经典《内经》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促进了学生学习经典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